近年來,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加強保護和建設草原,完善惠牧政策,增加牧民收入,解決西海固地區飲水問題,緩解寧夏旱情等一系列問題,在2010年的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一系列相關建議被列入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一年來,在全國人大的督辦下,這些問題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雷·額爾德尼,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晏友瓊,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袁進琳向社會介紹了督辦實施情況。
《生態建設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具體實施方案將於上半年出臺
據雷·額爾德尼介紹,內蒙古代表團提出關於進一步加強保護和建設草原的建議後,得到了全國人大的認真督辦。去年10月,國務院出臺了《生態建設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決定。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正在組織人員拿出具體實施方案,預計上半年就能出臺實施。
《生態建設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涉及8個省區,補助金額達134億元。內蒙古10.2億畝草原均能享受補助,金額達40.4億元。“補助具體,操作方便,好實施。比如禁牧每畝補6元,草畜平衡每畝補5.5元,優質牧草每畝補10元,牧民的生産資料綜合補貼每戶補500元。”雷·額爾德尼説。
雷·額爾德尼説,該項目利處很多:一是加快內蒙古草原保護,扭轉過度放牧問題,防止草原進一步退化。“十二五”時期,預計內蒙古植被覆蓋率每年能增加1個百分點,從現在的37%提高到42%。二是有利於畜牧業經營方式從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走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預計“十二五”時期,內蒙古的規模化養殖的比重能達到40%,20%的牧戶實現規模化經營。三是有利於提高牧民的收入,有利於維護生態安全,促進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
“解決好西海固的水問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寧夏西海固地區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水的問題。寧夏在全國的面積並不大,但是它是五大自治區之一。西海固有佔寧夏40%多的人口,佔50%多的面積,佔寧夏的半壁江山。解決好西海固的喝水、用水問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袁進琳説。
從2005年開始,寧夏連續6年,共有7項建議被列入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其中5項與水相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7個重點建議的辦理,得到有效解決。近年來,寧夏的節水效益十分顯著。資源利用系數從原來的0.36提高到了0.42,近百萬人喝水困難問題得到了解決。
“下一步,一些特別困難的地方,寧夏計劃實施生態移民搬遷,把吃不上水、走路都困難的地方群眾,搬到銀川等地。預計‘十二五’期間,寧夏有35萬人要實現生態移民搬遷。” 袁進琳説,“此外,通過中小河流治理、黃河支流攔截、主河道疏浚,使整個黃河綜合治理用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得到了中央的明確支持。 ”
國務院同意雲南作為西南開放的“橋頭堡”
“支持雲南作為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建設的意見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准,國務院很快就要下發。”晏友瓊説。
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雲南時,提出了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的構想。去年,雲南省人大提出了支持雲南建設成重要“橋頭堡”的建議,被列入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
去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牽頭、46個部門參加、160多位同志組成的調研組到雲南調研後,形成了國務院支持橋頭堡建設的指導性意見。目前,這個意見已經獲批,很快將下發。
據晏友瓊介紹,去年,雲南省人大也到雲南的邊境州市進行了專題調研,對大通道的建設、特色産業的建設、口岸建設、窗口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也得到了他們的認可。目前,雲南正在構建“八入滇、四齣境”的鐵路網,把東南亞國家、南亞國家、中東國家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