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重慶市政府101次常務會審議通過了《重慶市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建設規劃(2011—2030年)(送審稿)》(以下簡稱《規劃(送審稿)》),重慶市長黃奇帆指出,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區縣(自治縣),要嚴格控制人口,限制工礦産業發展,治污增綠,實現生態和諧發展。
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指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蓄洪水、保護生態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區域,需要國家和地方共同管理,依照規定程序劃定,有明確界限並予以重點保護。根據環保部劃定,我市三峽庫區水源涵養重要區、秦巴山地水源涵養重要區和渝東北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位列其中,其中,武隆、奉節、城口、巫山、巫溪、雲陽、酉陽、秀山、石柱、彭水等10個縣(自治縣)納入功能區保護範圍。
為進一步推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所在地的發展,提高其生態服務功能,我市編制了《規劃(送審稿)》。根據規劃,我市將實施七大類、63項重點工程項目,共需投入390億元。其中,近期、中期項目資金均為120億元,遠期項目資金則為150億元。初步明確投資渠道包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轉移專項支付資金、三峽工程後續工作總體規劃中的相關補助資金、長江上游水污染防治資金等等。
黃奇帆説,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符合國家的要求,也有利於地區的生態保護。對於納入功能區的10個區縣(自治縣),在發展中要注意“減人、限工、治污、增綠”這“四限”:一要減少人口,這需要區域統籌協調,將“兩翼”人口通過勞動就業向“一圈”轉移;二要限制並減少工礦企業,多發展旅遊和生態農業産業,這方面規劃部門要加強把關;三是加強污水、垃圾治理,減少污染源;四是大規模種樹,加強植被保護,防止水土流失,控制荒漠化。
黃奇帆強調,國家給予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轉移支付專項資金,一定要用在刀口上,真正把惠民工程、生態工程落到實處。(記者 何清平 實習生 易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