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2011年,江蘇省將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5萬套。截至5月底,今年全省保障房開工率已達四成,全國領先。各地實施的一些創新機制,使得保障房覆蓋的群體也更為廣泛。
“漂了10多年,今天終於安居了”
在今年春節之前,老金一家已過了14年居無定所的租房生活。
62歲的老金,是上世紀60年代由南京下放到宿遷的老知青,1997年他工作的牛奶廠改制,職工宿舍連同廠房一起轉賣,一家人就此開始了租房生活。沒有錢,只能租二三十平方的小房子,不敢奢求有配套設施。
房子條件差倒在其次,老金説,最糟糕的是寄人籬下的滋味不好受。1998年老金患上肺結核,老伴也在2003年患上腦中風,常常出現昏厥。房東擔心房子以後不好再出租,要趕老金走。這些年,老金先後搬了6次家。
5月16日,記者來到宿城區宿支路康堡小區四單元108室,這是老金一家的新居:2室1廳,建築面積76平方米,今年春節入住時,配套設施已一應俱全。據悉,這處小區為宿遷市重點工程拆遷安置房,政府從中分配出一部分廉租房,租金每月0.9元/平方米,老金每月的房租是60元。小區物業還根據他們一家的特殊情況,免徵一半的物業費。“漂了十多年,終於安居了。”老金頗感欣慰。
[背景解讀]
2008年至今,宿遷投入近百億元,籌集廉租房2954套,建設經適房21078套、公租房5293套、拆遷安置房549套,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2073戶,已解決約5萬戶城鎮家庭的住房困難。
2011年該市將新建廉租房、公租房3430套,新開工經適房5210套,同時還將建設拆遷安置房200萬平方米,建成7個不低於5萬平方米的藍領服務中心,使各類群體的住房需求都能得到有效覆蓋。
棚戶區改造,請老礦工先入住
徐礦集團新河開發管理處新河北村,是典型的棚戶區,低矮破舊的磚瓦房連綿蜿蜒,常常是一家三代五六口人擠在只有4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內;公共廁所四週蒼蠅嗡嗡亂叫;在房子外圍搭個簡易的棚子,即為廚房。不過,令居民感到欣喜的是,年底前就可以入住新河花園小區了。
相比之下,81歲的老礦工李廣德的幸福來得要早一些。年初,他和444戶居民先期入住新河花園。那是小區10幢3單元102室,2室1廳,79平方米。5月17日記者來到這裡,一幅四世同堂的溫馨畫面,映入眼簾。新房內擺有屏風、照壁等裝飾,陽臺上種養著花草,而老人的最大愛好是教他的鸚鵡學説話。
新河開發管理處黨組書記吳建民説,新河花園擁有住房面積4萬平方米,安置房只收建築安裝費,均價1650元/平方米。李廣德家是就地拆遷,就地安置,節省了部分費用,一套新房只花了6.8萬元。同時,對居民實行物業補貼,每平方物管費2角錢。
[背景解讀]
徐礦集團棚戶區改造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一項重要內容。棚戶區改造包括拆遷58.3萬平方米危舊房、新建100萬平方米定銷商品房,總費用約20億元。
按照部署,棚戶區改造惠及所有棚戶區住戶,統一拆遷、集中安置。目前,全礦棚戶區13248戶住戶均已簽訂搬遷協議,已安置3818戶,3864戶無房戶及1998年12月31日後參加工作的新職工(其中有1800名統配大學畢業生)也將得到安置。按照戶均75平方米的標準,定銷安置房建成後,人均住房面積可達30.77平方米。
外來農民工,向“候鳥”生活告別
門剛,28歲,陜西咸陽人,2001年到南通打工,與妻子張娟同在服裝外貿公司工作,2008年榮獲南通“十佳外來務工人員”、市勞模等稱號。來南通的10年間,夫婦倆搬了兩次家,第一處房是位於城鄉結合部的10平方米左右的單間,第二處房在20年前拆遷安置小區海港新村內,40個平方米,月租350元。
去年,南通在省內率先為優秀農民工提供經適房。門剛獲得了世紀東城一套81.6平方米的住房,同地段同類商品房的單價為7000-8000元,而這套房子的單價不及市價一半。小兩口拿出多年的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點錢,買下了房子,眼下正抓緊裝修。
在南通有了自己的家,門剛的歸屬感更強了。“房子裝修好後,就把3歲的兒子接過來上幼兒園。”
[背景解讀]
目前南通有近75%的外來農民工在城市租房居住,由於沒有相對穩定的住所,大量外來農民工被迫在城鄉之間流動,猶如“候鳥”。而外來務工者住房難,不僅影響城市發展和區域競爭力,也勢必影響社會和諧。
南通為優秀農民工提供的經適房價格一般為普通商品房的三分之一。保障面積之內按每平方2800元算,超出部分每平方4200元。一般來説,三口之家的保障面積為60平方米左右。目前該市已為優秀農民工提供經適房19套。
政府做靠山,保你居住不再難
位於泰州市北郊的泰和園,是一處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的經適房小區。居住在10號樓201室的劉華春一家十分幸運,先期只支付了3萬元,便搬進了65個平方的新家。
丈夫鄧衛亞下崗後在外地打零工,劉華春本人的退休工資1300元,兒子在外上學需要用錢,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這樣的家庭如何能買得起房?原來,當地政府為她擔保向銀行貸款6萬元,並先以1978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下了房子30多個平方米的産權,餘下的30多個平方米的産權則屬於政府,月租60多元。
“從來沒想到會住如此寬敞明亮的房子,以前總覺得買房子是自己的事,哪想到政府還能做‘靠山’。”對劉華春一家來説,接下來的目標就是爭取在5年內把剩下的30多個平方米也買下來,這樣就有了一套真正的産權房了。
[背景解讀]
泰州在全國首創“租售並舉”、“陽光擔保”的住房保障模式。購房時如需貸款,政府還可出面擔保,確保順利購房。如在5年內遇到特殊情況住戶急需用錢,政府可將該房産權全部買下,再視為廉租房向該住戶出租。
“共有産權、租售並舉”,重在解決既不符合廉租房保障條件又買不起經適房的“夾心層”家庭的住房難題。市政府在財政局下成立了陽光投資擔保公司,專門為百姓提供貸款擔保。全市已開發了10萬平方米土地用於經適房小區的建設。租售並舉在近三四年間已為泰州市解決了1400多戶的住房難題,其中廉租房300多戶,且對低保特困戶不收物管費。(通訊員 高峰 吳慢慢 記者 汪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