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碧水藍天 大美廣西—廣西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素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9日   來源:廣西日報

    進入5月,地處大瑤山腹地的金秀,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縣城各大小賓館,每到週末房間就被預訂一空。

    梧州,廣西長洲水利樞紐。5月27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幾名研究人員在這裡對工程建設完工的魚道進行了連續一個多星期的監測。“發現有20多種魚類從這裡回流,魚道正在發揮作用。”專家説。

    入夜的工業名城——柳州,平靜的柳江兩岸,現代高樓與城中山峰在燈光點綴下交相輝映,親水的市民,暢遊嬉戲,盡情享受潔凈的河水。

    ……

    這裡是桂中和桂東大地,這裡是壯鄉廣西。行走其間,你能看到這裡的人們匆匆追趕先進省區經濟發展的腳步,看到他們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之道。

    這是我區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點滴進程,把美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一併收藏,壯鄉廣西正呈現另外一番大美風貌。

    綠色GDP彰顯發展智慧

    金秀瑤族自治縣,素有“萬寶山”、“立體資源寶庫”的美稱。境內生態系統完整,山水奇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高達82.81%。然而,多年來,這裡因為承載珠江下游生態屏障建設的重要任務,全縣38%的國土面積被列入生態功能區劃的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産業佈局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當地群眾長期“端著金飯碗討飯吃”。

    從2008年起,來賓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對該縣實行差別考核,取消GDP考核指標,轉以生態環境保護、旅遊産業發展、城鎮化建設作為考核指標。

    “實行差別考核,目的在於鼓勵該縣在搞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基礎上走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來賓市市長楊和榮説。

    出人意料的是,不受GDP捆綁的金秀,此後3年經濟發展速度不降反升。2008年和2009年,地區生産總值持續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長。2010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7.74億元,同比增長13.4%,完成財政收入1.38億元,同比增長29.4%,而森林覆蓋率比2008年提高0.5個百分點。

    2009年,該市差別考核擴展到石漠化嚴重的國家級貧困縣忻城。忻城縣的發展速度同樣沒有下降,201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4.9%,完成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7.1%。

    “不考核GDP,可能犧牲了一點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但它贏得的是整個可持續發展的明天。”來賓市領導如是説。

    事實證明,這是個飽含智慧的選擇。實行差別考核後,金秀專心致志護環境、優生態;同時,集中精力“賣風光”、“賣特色”,經營大瑤山生態民俗,著力包裝“生態、氣候、文化”,金秀“聖堂仙境,生態瑤都”的名聲越來越響,旅遊總收入由2005年的0.93億元增至2010年的2.27億元。

    而忻城縣,2008-2010年3年間完成石漠化治理20.23萬畝。2010年該縣森林覆蓋率為56.2%,比2008年提高了19.3個百分點,“壯鄉故宮”旅遊城市初具雛形。

    “保護”和“擦亮”好生態品牌,金秀和忻城走得更好、變得更美。來賓市的探索,讓人們清晰地看到將生態文明貫穿于理念、行為、社會管理的全過程後,經濟與環境保護迎來雙贏的結局。

    工業名城的華麗轉身

    今天的廣西工業名城柳州,摘取了“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一系列殊榮。

    然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柳州人清楚地知道,這曾是一個遭遇“酸雨之痛”、生態惡化的工業城市。“煙囪隨處可見,山上不見綠色植物,天是灰的,地是黃的。”柳州市市長鄭俊康這樣形象地描述。

    從“酸雨之都”到“生態工業柳州,宜居創業城市”的華麗轉身,柳州人走了10多年。這期間,他們出臺了40項酸雨污染控制的措施,在全國率先實施二氧化硫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制度,啟動污染行業的整合重組,淘汰和搬遷一批污染企業,加快了市政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這是一個陣痛的過程。柳州市要求工業用煤和民用燃煤都使用低硫煤,實行燃煤監督管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印染企業、化工企業或破産或搬遷或淘汰落後生産線;軋鋼廠、水泥廠、造紙廠等一批“五小”企業先後被關閉;煙廠等一大批企業相繼退城進郊。同時,從2005年起,該市投資23.44億元建設城市污水治理收集工程,將城市飲用水保護河段22公里內的34個排污口進行截流收集排放,並建成了覆蓋全市、管網達164公里的五大污水收集系統。2010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1%。

    “十一五”時期,柳州工業被賦予“創新、綠色、循環、節約、開放”的新內涵。該市建立健全了生態環境保護機制,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和工業佈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地區生産總值、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15.4%、25.7%,工業總量成倍數增長,而酸雨頻率比“十五”期末降低39.8%。2010年市區空氣質量全年優良率達97%,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三類標準的目標。

    在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中,柳州為廣西樹立了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的榜樣。在榜樣帶動下,“十一五”時期,我區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百年商埠的新航程

    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核心任務和主攻方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調整經濟結構。

    梧州,地處西江黃金水道下游、珠江上遊,有著百年商埠的美譽,是廣西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十一五”時期,這裡迎來歷史最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它成為承接東部産業轉移率先受益的城市。

    然而,這裡又是備受關注的環境敏感區。西江水域連接粵港澳,水質的每一點變化,都牽動著下游三地的神經。正因如此,廣西長洲水利樞紐在建設時,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專門投資達1億元,為魚類的回遊産卵開闢了一個長達1.4公里的通道。

    梧州人選擇了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作為突破口。

    首先,招商方式上,從原來的“來者不拒”變成“挑肥揀瘦”。重點引進電子電器、紡織、玩具、機械製造等這些極少産生工業廢水的“綠色企業”。同時強化項目環評審批工作,僅2006-2010年,就有101個項目被環保局拒之門外。

    其次,集中力量優先發展特色産業集群,重點加快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陶瓷産業園區和長洲區不銹鋼産業基地建設,提高産業準入門檻,要求入園企業必須經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加快建設園區污染集中治理設施。2010年5月,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順利通過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圈區管理”驗收。入園的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梧州發展有限公司年産30萬噸再生銅冶煉項目,採用先進工藝,建設了布袋除塵器等廢氣集煙系統,環保投資達1.08億元。

    此外,取締380家小土紙作坊企業和46家落後磚瓦企業、關停兩家小火電企業及24家高能耗重污染企業;引導城內10家企業“退城進園”,解決企業與居民爭水爭地的矛盾。

    2008年6月30日,梧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結束了居民生活用水與工廠污水直接排入江河的歷史。

    環保與發展同步,梧州的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順利推進。2010年,全市承接産業轉移企業192個,其中超億元企業59個,工業項目合同投資總額192億元;另一方面,城市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二級水平,梧州段西江水質常年保持在三類以上。(記者 陳江)

 
 
 相關鏈結
· 青海三江源地區“天保工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 周生賢:努力使松花江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 國家林業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定量評價取得突破
· 貴州積極提倡推動綠色建築 實踐"生態文明"理念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