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以來,南方部分地區相繼出現4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導致長江中下游、西南及華南地區部分省份多次遭受洪澇、滑坡、泥石流災害。據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統計,截至6月20日16時,6月3日以來的南方暴雨洪澇災害共造成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13省(自治區、直轄市)86個市(州)510個縣(市、區)3657萬人次受災,175人死亡,86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164.2萬人次,直接經濟損失350.2億元。
總體來看,近期南方洪澇災害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旱澇急轉快。4-5月份,受降水嚴重偏少影響,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長江中下游省份遭受嚴重旱災,受災人數峰值達到4200余萬人。進入6月份後,這一地區連續遭受多輪暴雨襲擊,旱澇急轉的局面十分明顯,對當地的救災準備工作造成較大影響。二是降雨強度大。由於幾輪過程的主降雨區基本疊加,不少地區的累積降雨量超歷史極值。貴州省望謨縣行洞最大60分鐘降雨量達122.5毫米,湖北省通城縣左港8小時降雨量達309毫米,均超200年一遇。三是人員傷亡重。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是導致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共造成193人死亡或失蹤,佔全部死亡和失蹤人數的近3/4。四是重復受災多。有223個縣(市、區)重復受災,佔全部受災縣的43.7%。其中遭受3次以上暴雨襲擊的有50個縣,佔全部受災縣的近一成。五是救災難度大。共有367個縣(市、區)屬於“老、少、邊、窮”地區,佔全部受災縣的72%,這些地區自救能力弱,給救災工作帶來較大困難。
針對6月份以來南方嚴重暴雨洪澇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緊圍繞保障受災人員基本生活,緊急部署、快速反應、積極應對、多措並舉,切實做好各項救災工作。一是加強汛期應急值守,做好災情監測評估。民政部嚴格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規範災情動態監測和工作組報告制度,加強汛期24小時應急值守,及時上報有關情況。與前方工作組、災區民政部門保持密切聯絡,利用多源遙感數據等科技手段,關注和跟蹤災情發展,加強對災區的災情監測和應急評估。二是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合力做好救災工作。民政部、國家減災辦加強與財政、氣象、水利、農業等部門的溝通聯絡和應急聯動,加強信息共享和情況通報,密切跟蹤災情的發展,共同分析災區需求,合力做好災害應對工作。三是緊急啟動應急預案,協助開展救災工作。針對近期南方多輪強降雨過程,減災委、民政部兩次向南方部分省份下發緊急通知,先後啟動2次國家救災預警響應和6次國家救災應急響應。其中,三級應急響應1次,四級應急響應5次。共派出7個工作組緊急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開展救災工作。四是調撥中央救災款物,保障群眾基本生活。財政部、民政部累計安排下撥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65億元,主要用於暴雨洪澇災區受災人員緊急轉移安置、過渡性生活救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和向因災遇難人員家屬發放撫慰金。民政部緊急向貴州、湖南、安徽三省災區調運5000頂救災專用帳篷和5萬床棉被,切實幫助災區群眾解決基本生活面臨的困難。
這是6月20日,在武漢長江漢口江灘拍攝的水位情景。6月20日,長江流域持續強降雨天氣已導致長江幹流水位全線暴漲。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監測數據顯示,至20日14時,長江上遊的寸灘,中游的沙市、武漢,下游的大通等重要站點的水位分別達到166.02米、37.55米、22.75米和11.98米,分別比18日上漲了1.04米、0.78米、1.09米和1.06米,日均漲幅接近0.5米。而與洞庭湖、鄱陽湖相通的長江城陵磯和湖口水位,也依次上漲了0.60米和0.97米,分別達到了28.39米和16.91米。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國土資源部要求加強應急演練防範降雨引發地災
6月16日,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做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應急演練作為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著力開展重大隱患點的應急演練,對威脅學校、醫院、村莊、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重大隱患點,至少要組織一次避險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明確受威脅群眾撤離的信號、路線、應急避災場所等,明確分工、責任和要求,並做好必要的生活物品準備等工作;同時,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應加強指導,及時並切實做好應急會商或現場技術指導。 >>>詳細閱讀
國家防總要求做好錢塘江1955年以來最大洪水防禦
6月18日以來的強降雨造成浙江錢塘江干支流水位復漲,部分站點水位再創今年以來的新高。19日22時12分,上遊幹流衢州水文站洪峰水位63.80米,超過保證水位0.11米,相應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受支流金華江和上遊幹流衢江來水共同影響,20日7時30分,錢塘江中游幹流蘭溪水文站洪峰水位31.86米,超過保證水位2.72米,相應流量11100立方米每秒,較上次洪峰水位高0.32米,水位列1955年以來第1位(1955年6月實測最高水位33.48米,調查最大流量20400立方米每秒)。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