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財政部:各地深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顯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2日 16時10分   來源:財政部網站

    編者按: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各地財政部門在積極深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過程中,重點選取那些群眾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作為切入點,規範議事程序,健全各項制度,調動農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主動性,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黑龍江:機制“三創新” “一事一議”惠民生得民心

    黑龍江省本著“政策引導、財政支持,農民自願、農民受益,民主決策、群眾監督,公開透明、上下聯動”的原則,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以獎代補(以下簡稱“一事一議獎補”)制度,有效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調動了廣大農民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黑龍江省農村公益事業加快發展,受到群眾的普遍擁護和歡迎。

    一、創新獎補機制,農民參與熱情高漲。2004年,黑龍江省率先出臺了《黑龍江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辦法》;2008年,本著“存量適當調整,增量重點傾斜”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結合”的原則,對行政村管護資金實行普惠制,對先進村獎勵資金和示範村重點項目獎勵資金實行特惠制,既有效解決了農村公益事業“有資金建設、無資金管護”的問題,保證了已建公益事業項目的持續使用,又激發了廣大農民建設公益事業的參與熱情。幾年來,全省共有9071個行政村和1468個國有農(林)場逐步開展了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活動,參加籌資人數達1億多人次,籌資額18.4億元;農民籌勞3.3億個工日,折款66億元;中央財政支持5.6億元;省級財政獎補7.8億元;市縣和鄉鎮財政及社會累計多元投入14.4億元;2008年以來,全省共確定和支持先進村1662個、示範村 156個,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創新投入機制,公益建設步伐加快。在推進“一事一議獎補”工作過程中,各市縣在廣泛籌集和吸引社會資金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省級專項資金牽動、縣級財政支持、村集體與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往資金分散、無法實現規模建設的問題。同時,有些市縣積極與在外創業成功人士進行溝通與聯絡,大力營造回鄉創業的良好氛圍,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幾年來,全省各級政府、農民、企業和個人投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資金和勞務折款達114億元;植樹造林4.8億株(含育苗),修建村內道路24.2萬公里(含硬化路面2400公里),新增自來水公共設施覆蓋96.6萬戶,新增有線電視基礎設施覆蓋16萬戶,打人畜飲水井23萬眼,修建文化基礎設施60萬平方米,促進了農村公益事業向縱深發展。

    三、創新議事機制,民主建設作用突出。黑龍江省始終把建立健全民主議事機製作為推進“一事一議獎補”工作的重點,按照“村民自願、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上限控制”的原則,規範議事程序,堅持民主表決,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出勞,充分發揮了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平臺的積極作用。同時,還打破了以整村為議事單位的常規做法,對行政村整體難以議成的項目,在不影響行政村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可在受益的自然屯(組)或受益群體中議,並採取整村議不成的分組議、整體項目議不成的分段議、資金量大的項目分類議等靈活方法,全面提高了議事效率和成功率。通過民主議事和決策,為廣大農民搭建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新平臺,達到了“了解民意、化解民怨、集中民智、辦好民事、贏得民心”的良好社會效應。

    江蘇:早動手 求質量 抓重點

    今年,江蘇省進一步完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立足早動手,抓質量,突出獎補資金使用重點,獎補工作惠民效應十分明顯。據統計,今年全省實施獎補項目7275個,其中:村內道路6077條、長度5787公里,橋梁218座,涵閘135個,水渠225條、長度223公里,泵站134座,環衛項目123個、設施9370個,環境整治項目214個、面積378萬平方米,植樹造林92萬棵。中央及省財政投入10.71億元,帶動農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折資、市縣財政安排、社會捐助、村集體出資等投入11.7億元。目前省財政已向各地下達資金6.34億元,省有關部門將加大督促檢查力度,確保獎補項目11月底前全部完工。

    四川:明確範圍 調整標準 統一測算 考核激勵

    四川省財政廳日前下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3億元,加上預下達資金8.05億元,今年該省已下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11.05億元。

    一是明確獎補範圍。財政獎補適用於增加對公益事業項目的維護和修繕。農村中小學校舍、通村通鄉道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應由公共財政承擔的村級公益性項目,以及舉債興辦的村級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不得列入“一事一議”範圍。

    二是調整籌資籌勞上限標準。從2011年起,“一事一議”籌資每人每年不得超過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籌勞每個勞動力的每個標準工日工價不得超過50元。

    三是取消重點縣和非重點縣政策,全省按照統一的平均覆蓋面測算各縣(市、區)獎補資金。

    四是建立工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每年省財政廳根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績效考評結果,對工作開展較好,績效管理水平高的縣(市、區)給予一次性激勵獎補。績效考評主要從組織領導、項目管理、資金管理、信息宣傳和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激勵獎補資金仍按相關辦法用於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項目。

    重慶:突出農村産業發展 助推農民增産增收

    重慶市財政局按照“突出農村産業發展,助推農民增産增收,實現項目示範效應”的思路,組織開展了全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重點村項目資金申報,堅持申報村項目與當地特色産業結合得好的優先安排,堅持對探索拉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的優先安排,堅持對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産業、脫貧致富的優先安排,並結合各區縣截至7月底的“一事一議”預算執行進度及資金管理情況,確定了42個重點村財政獎補。

    這批重點村項目計劃總投資6916萬元,其中市級財政獎補5040萬元。預計項目建成後將增加農村道路457公里,擴大灌溉6934畝,增加蓄水9.93萬立方米,改造村容村貌3.8萬平方米,直接惠及10萬多村民。

    海南:加強財政獎補資金監管

    為加強財政獎補資金的監管,海南省財政廳制定《海南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資金的預算、使用、結算做出具體規定。據統計,2010年村民籌資籌勞4826萬元,各級財政獎補資金4826萬元,其中省級獎補資金(含中央財政)3378萬元,市縣財政配套1448萬元;全省開展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行政村有492個,佔全省行政村總數的17.5%,涉及鄉村人口43萬;獎補項目670個,已建成或在建項目666個,涉及村內道路、村內小型農田水利、人畜飲水設施、文化體育、環衛設施、村容村貌建設等。

    廈門:逐級申報 項目化管理 先建後補 報帳兌現

    日前,廈門財政局會同市農業與林業局研究制定市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實施方案,並已正式下發實施方案及工作操作指南。為了減輕區級財政負擔,調動區、鎮的積極性,財政獎補資金全部由市級財政(含中央、省財政)承擔。“一事一議”財政獎補以區為主實施,實行逐級申報、項目化管理、先建後補、報帳兌現的管理模式。

    按照實施方案,將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為基礎的“村內戶外”公益事業建設,包括農村小型水利建設、農村人飲工程、村內道路硬化工程、清潔家園項目、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村莊整治中的公共建設項目和村民認為需要興辦的集體生産生活等其他公益事業項目納入獎補範圍。經批准列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項目,在不超過當地農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上限標準時,政府按照村民籌資籌勞總額100%給予財政獎補。

    貴州甕安:“三議三公開”推動“一事一議”工作有序開展

    甕安縣積極推行“三議三公開”,使“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不斷規範化、合理化、科學化,真正成為群眾竭力擁護的民心工程。

    “三議”集民力辦民事。“三議”:即一是村民商議。按照村級公益事業“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幹、大家管”的要求,由群眾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投工投勞、土地佔補等實際情況,自行組織商定是否申報“一事一議”試點項目。二是“兩委”審議。村“兩委”(村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根據群眾意見,組織“兩委”委員對項目申報條件、規劃設計方案等進行討論審議,重點審議項目建設是否符合村情實際、是否符合獎補政策要求等。三是“兩會”決議。“一事一議”試點項目經過村“兩委”審議通過後,及時組織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就項目設計、田土調劑、籌資投勞、後續管理等事項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和討論協商,形成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決議”,並要求村民書面簽字承諾,最後向縣綜改辦進行申報。實行“三議”機制,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做到群眾的事情群眾辦,辦群眾自己想辦、能辦的事情。同時,通過村民“決議”和書面承諾,讓群眾議定的事項更具強制性和約束力,更好地集中群眾力量,為“一事一議”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珠藏鎮桐梓坡村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爭取財政獎補資金38萬元,拉動群眾出資出勞計375萬元,全村老小齊上陣,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修建了總長近45公里的通村、通組水泥路。木引槽鄉大壩村龍洞組憑著民主決議凝聚的強大合力,全組10多戶中能上陣的7個勞動力,充分發揚“愚公”精神,沒日沒夜鑿山開路、鋪石打砂,一條1000多米長、坡度40度左右的硬化道路凸顯山間,圓了幾代人的“通路夢”。

    “三公開”保民權聚民心。“三公開”:即一是實施內容公開。將項目實施地點、項目規模、群眾投資投勞數、財政獎補金額(物資)、土地(房屋)佔用情況等,在群眾大會上進行公佈,並在村寨進行書面公示3天,無異議後組織實施。二是實施流程公開。對從項目申報、審批答覆、組織實施、檢查驗收、管理使用等項目實施全部流程進行公開。三是實施結果公開。項目建設結束後,將物資的投入使用情況、群眾投資投勞情況、項目建設情況等進行公示。實行“三公開”,對“一事一議”項目進行“陽光操作”,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讓廣大群眾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怎麼幹,是否真正“把錢用在了刀刃上,把力使在了關鍵處”,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凝聚了民心。“以往搞村級公益事業,多少錢、怎麼搞鄉里面、村裏面説了算,不進行公開公示,或者公開不到位,即使你是實打實的做了,群眾還是認為有貓膩,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現在搞‘一事一議’項目,讓群眾全程參與和監督,了解實際情況,大家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是銀盞鄉飛練村副支書騰久朝的真實感受。由於公開及時到位,該村“一事一議”項目實施順利,群眾投工投勞積極性高漲,68歲的留守老人林文斌,主動打電話催促在外打工的兒女媳婦交納保證金,並請人代替兒女媳婦完成組裏投工投勞任務。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群眾投工投勞9500個,硬化道路3.5公里。

    “一事一議”財政以獎代補試點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農村“兩工”取消後,村級公益事業“無人想、無人幹、無人幫、無人管”的“四無”向“有人想、有人幹、有人幫、有人管”的“四有”的轉變,有效探索出了一條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新路子。2009年,該縣共實施“一事一議”項目64個,涉及全部23個鄉鎮,總投資7000多萬元,勞動群眾投資投勞50萬個,受益人口10萬多人,全縣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福建南平:試點覆蓋全市九成鄉鎮

    2011年南平市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共立項779項,目前在建項目450項,財政獎補計劃數10383.16萬元,國庫支出數4724萬元,縣級應配套資金2076.63萬元,已到位配套資金1365萬元。從整體上看,今年全市“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呈現出試點縣、村覆蓋率、受益人口、資金投入四個方面的有序增長。目前試點擴大到全市十個縣(市、區),覆蓋90%鄉鎮,實施獎補項目涉及交通、水利、文體活動場所、村容村貌建設等方面,直接受益人口占全市鄉村人口三分之二以上,各縣(市、區)財政投入比去年翻一番。

    雲南元謀:“七到位”抓實“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

    雲南省元謀縣財政局在2011年度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中,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採取七項措施抓實工作,確保57個村民小組實施的主幹道257條44.86千米、支幹道621條34.51千米的村內戶外路面硬化工程紮實穩步推進。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局黨組高度重視“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縣鄉兩級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項目建設村推選成立了項目理財小組,各負其責,為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宣傳發動到位。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村務公開欄、網絡平臺,廣泛宣傳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興辦集體公益事業的目的、意義和作用,做到政策進村,思想進戶,營造全民投入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的良好氛圍。

    三是責任落實到位。縣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與各鄉鎮負責人簽定了項目實施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各鄉(鎮)長是項目實施第一責任人。對各項目自然村的籌資籌勞標準、“一事一議”議事程序、農民負擔情況等進行嚴格審核審批,避免借“一事一議”名義亂集資、亂攤派、變相增加農民負擔。

    四是復核審批到位。按照“誰積極、支持誰,誰主動、誰受益”的原則,精心篩選出“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申報程序完備、項目主體籌資到位,重點突出,能體現財政獎補資金最大效益的57個村民小組項目,上報縣人民政府審批。

    五是資源整合到位。按照“項目整合、資金捆綁、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資金整合原則,建立健全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多元化投入新機制,即村民自籌一點,集體投入一點,社會捐贈一點,財政獎補一點,部門幫扶一點。充分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廣泛吸納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建設。

    六是督促檢查到位。在項目施工過程中,縣鄉綜改辦工作人員始終堅持到項目實施村組督促、檢查,確保工程建設的進度和質量。各項目村理財小組對村民的籌資、籌勞、捐資、社會捐贈、水泥、砂石等進行全面監督管理,對物資領用、資金支出進行認真記錄,並適時公佈,使整個工程實施在全體村民的監督下運行。項目完工後,縣綜改辦聯合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行嚴格驗收。

    七是管理養護到位。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誰養護”的原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形成的資産歸項目議事主體所有,由村級組織負責管理和養護,做到建管結合,克服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養護的問題。防止已建成的村級公益設施因管理不當、養護不力,建成不久即受到損害和破壞,確保已建成的村內公益事業發揮應有效能,讓農民長期受益。

 
 
 相關鏈結
· 財政部解讀《資産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
· 財政部 稅務總局:夫妻“房産加名”免徵契稅
· 財政部決定代理髮行2011年地方政府債券(六期)
· 財政部:資産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
· 財政部:2011年200億元人民幣國債在香港成功發行
· 財政部:農發資金將重點投向水利和糧食主産區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