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李鴻忠: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努力構建戰略支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14日 08時59分   來源:湖北日報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努力構建戰略支點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幹部讀本》序

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

    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黨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湖北的科學定位,是賦予湖北的歷史性重任,是湖北發展的重大機遇。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必須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在轉變中促發展,以發展促跨越,努力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深刻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中央把握客觀規律、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英明重大決策,事關改革發展的全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對於老工業基地的湖北而言,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們解決當代一切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理論指南和思想武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一個完整的關於發展的理論體系。科學發展是時代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時代發展的主線,主題和主線有機聯絡、不可分割。科學發展是總體目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我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對外貿易順差過大的格局難以為繼,高度依賴投資拉動、消費率偏低的格局難以為繼,高度依賴第二産業拉動、産業結構不合理的格局難以為繼,高度依賴物資投入和資源環境消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格局難以為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顯得重要和緊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在於促進發展,是為了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我們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用發展的實績體現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效。

    2、轉變發展方式是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現實選擇。湖北要構建重要戰略支點,就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好于、優於、快於其他地區,在地位和作用上重於、大於並帶動其他地區,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支撐點、著力點。構建戰略支點不僅是量的輻射帶動,更重要的是發展方式的示範效應、支點功能的充實完善。我們要高舉戰略支點的旗幟,把構建戰略支點作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總任務,以戰略支點建設統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實施“兩圈一帶”戰略,加快“四基地一樞紐”建設,提升“一主兩副”中心城市的實力,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示範功能、對外開放輻射功能、“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功能,以卓越的發展實力、規模、質量來擔當支點重任,不辜負黨中央和總書記的信任與重托。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湖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湖北而言,轉變發展方式本身就是一次發展的跨越。轉變發展方式是一種“倒逼機制”,有利於湖北充分發揮資源比較豐富、環境相對保持完好的後發優勢,有利於湖北充分發揮科教資源豐富、實力較強的比較優勢,有利於吸引和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和促進發展,奮力推進湖北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跨越,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由科教大省向科教強省的跨越,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實現科學發展的標準和要求“一步到位”。轉變發展方式是推進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國家的政策導向很明確,誰轉得快、轉得早、轉得好,誰就能爭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國家批准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東湖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有效載體和實踐舞臺,我們必須用好這兩塊“金字招牌”,演好轉變發展方式這部大戲,用一流的業績吸引更多的要素資源,助推湖北的跨越式發展。

    4、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關鍵所在。國家決定將武漢城市圈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對湖北極大的關懷和鼓舞。建設“兩型”社會,核心是改革創新,切入點是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根本目的是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位於中部地區腹地的武漢城市圈作為老工業基地、重要原材料基地和承接産業轉移的重要區域,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的趨勢十分明顯。要完成好國家賦予的試點任務,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在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兩型”産業上率先突破,在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上率先突破,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上率先突破,才能真正闖出一條有別於傳統模式的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新路,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在全國“兩型”社會建設中充分發揮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于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要牢牢把握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深入實施“兩圈一帶”總體戰略,著力解決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1、狠抓結構調整這個永恒任務,走轉型發展之路。調整優化結構,是經濟發展的永恒主題。要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重點在需求結構、産業結構、區域結構的調整優化上下工夫,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走轉型發展之路。一是努力調整優化需求結構。正確處理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的關係,在確保全省投資規模增長幅度與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前提下,更加重視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積極實施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引導消費結構升級,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二是加快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實現農業增産增效、農民增收“兩增同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實施“支柱産業倍增計劃”和先進製造業振興工程,支持汽車、鋼鐵、石化、裝備製造等七大千億産業向更高層次邁進;突破性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不斷提高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生産性服務業體系完備、生活性服務業豐富繁榮、新興服務業優勢突出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三是加快推進區域結構調整。大力推進“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進一步支持武漢做強做大,提升襄陽、宜昌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支撐能力;繼續堅持“一主三化”方針,大力發展縣域經濟;進一步抓好仙洪試驗區、城鄉一體化試點、山區縣市脫貧奔小康試點、竹房城鎮帶城鄉一體化試驗區等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和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2、狠抓節能減排這個剛性任務,走綠色發展之路。節能減排是科學發展必須實現的硬指標、硬任務,必須以硬手段、硬措施切實抓好。要堅持把建設“兩型”社會、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節能減排,加強污染治理,加快生態修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走綠色發展之路。一是鞏固和擴大節能減排成果,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和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清潔生産與節能技術,強制性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設備及産品,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強化排污總量控制和許可證制度,強化指標約束,加大執法處罰力度。二是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以“三庫”(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漳河庫區)、“三江”(長江、漢江、清江)、“三湖”(洪湖、梁子湖、東湖)為重點,著力加強重點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污染綜合治理。著力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建設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和優美整潔的農村環境。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完善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青山—陽邏—鄂州循環經濟示範區、荊門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建設,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生態工業園區、再生資源基地;大力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産業,大力推進國家低碳試點省建設,在武漢城市圈建立低碳發展試驗示範區,推進城市、社區、園區和企業“四級低碳試點”,探索低碳發展模式和有效運行機制。

    3、狠抓改革創新這個緊迫任務,走創新發展之路。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發展的最大資源、最強動力,走創新發展之路。一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深入實施科教興鄂和人才強省戰略,推動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加強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抓好重大人才工程建設,加快建設人才強省。二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體制機制。放膽、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尊重企業和企業家,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努力把湖北建成全國發展軟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更加積極主動地實施開放先導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不斷拓展發展空間。三是積極培育創新文化。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創新氛圍,創建充滿活力的動力機制、催生創新産業的良好環境,建設發展文化,把各方面積極性都充分激發出來,形成發展的統一戰線。

    4、狠抓民生改善這個根本任務,走和諧發展之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工作之“魂”,貫穿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全過程,走和諧發展之路。一是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會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覆蓋範圍、提高保障水平,更好地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著力實施富民惠民工程。以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突破口,實施以就業、社保、教育、醫療、文化、住房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富民惠民工程,努力朝著使全省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目標邁進,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三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整合社會管理資源,逐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各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增強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不斷提高抓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能力和素質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涉及發展理念的變革、模式的轉型、路徑的創新,是一種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具有艱巨性和複雜性。能否打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場硬仗,取決於各級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全省各級幹部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危機感、責任感,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質,以飽滿的精神、務實的作風、紮實的舉措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1、轉變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發展理念。各級幹部必須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髓,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統籌協調的理念、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和推進發展方式轉變。要強化市場意識,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開放意識,切實做到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強化團結合作意識,把全省幹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各方面幹事創業的能量激發出來,形成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幹事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統一戰線。要大力建設發展文化,鼓勵在轉方式、求發展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營造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樹立“發展第一、服務至上、一切為了發展、一切服務發展”的政務服務理念,形成“誰不説俺湖北好”、人人都來關心發展、個個都是投資環境的文化氛圍。

    2、加強學習。幹事創業,知識是基礎,能力是關鍵。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頭號工程”,能不能取得突破,幹部是決定的因素。面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繁重任務,一些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還不完全適應,甚至存在“知識恐慌”、“本領恐慌”。為此,省委專門編印了《湖北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幹部系列讀本》。《讀本》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針政策和現代産業知識、特別是湖北當前發展的重點産業基礎知識和技術進行了解讀和闡釋,內容豐富、聯絡實際、通俗易懂,是指導湖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武器。各地要採取不同形式,認真組織各級幹部學習培訓,切實加強對“兩圈一帶”總體戰略、高科技基礎知識、現代産業體系知識、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內容的學習,努力使幹部的知識結構跟上時代步伐,與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相適應。要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優良學風,在“幹中學,學中乾”,做到知行合一、學用結合、以學促用,把學習成果真正體現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科學發展的實際成效上。

    3、勇於擔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涉及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的變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必然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難。廣大黨員幹部必須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敢於正視矛盾、直面困難、承擔責任,帶頭迎接挑戰、攻堅克難,真正做到敢轉、快轉、真轉。要敢於探索、敢想敢幹、不怕失敗,敢於打破陳規陋習,勇於衝破各種束縛禁忌。只要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就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幹。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見實效。當前,轉變發展方式已成為全國各地的共同選擇,我們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面臨的機遇也前所未有,誰見事早、行動快,誰就能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先機。全省各級幹部必須增強“慢進即退、慢轉亦退”的緊迫感,形成“早轉早主動,早轉早得益,早轉多得益”的共識,自覺轉、主動轉、加快轉,努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要堅決貫徹落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各項政策,在執行政策時嚴格標準、不折不扣,決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及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等。面對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節能減排等硬約束、硬任務,必須敢抓敢管,出臺硬措施,用鐵的手段抓執行、抓落實。

    4、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領導幹部的政績觀與發展觀是密切相連的。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有什麼樣的發展觀。過去一個時期,由於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片面的政績觀,對長遠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這種政績觀與科學發展的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及時作出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轉變,是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轉變,因此在方法論上要求正確的政績觀與之相適應。什麼是正確的政績觀?衡量標準有三條,即實踐、群眾和歷史。用實踐標準衡量政績,就是要求我們科學理性,既不做超越階段的事、拔苗助長,又不能落後於發展階段、當“小腳女人”,而是要與時俱進、因時制宜。用群眾標準衡量政績,就是要求我們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用歷史標準衡量政績,就是既重“顯績”,又重“潛績”,既要看政績給眼前帶來的變化,又要看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影響,經得起歷史和後人的評判。説到底,就是要在轉變經濟發展過程中,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根本利益與現實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政績的考評是“指揮棒”,我們必須建立完善考評機制,充分發揮考評機制對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導向作用、評價作用、監督作用。一方面,要摒棄“唯GDP論英雄”的觀念,讓經濟結構是否優化、自主創新水平是否提高、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生態環境是否得到有效保護等,成為衡量轉變發展方式的硬指標、硬任務,引導廣大幹部既要對湖北的今天負責,更要對湖北的未來負責。另一方面,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注重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中考察幹部,“讓善於科學發展的人上、不會科學發展的人讓、阻礙科學發展的人下”,把幹部隊伍的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到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上來。

    更揚雲帆立潮頭,再踏層峰辟新天。跨越的旗幟已經舉起,轉變的號角已經吹響。能夠趕上這樣一個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我們應該感到慶倖和自豪。我們要主動擔負起構建戰略支點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浪潮,推動全省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讓荊楚大地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相關鏈結
· 湖北出臺五年規劃建設“油菜引智示範推廣基地”
· 湖北保障房投融資平臺確定 對融資實行統貨統還
· 湖北召開高校開展“兩訪兩創”活動動員部署大會
· 湖北在恩施啟動科技支持武陵山試驗區建設項目
· 湖北:340名貧困女大學生獲"金鳳工程"首批助學款
· 湖北出臺加強社區建設意見 建規範的公共服務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