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創新管理 服務民生——徐紹史寧夏考察調研側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20日 14時25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9月18日下午,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毅的陪同下,來到寧夏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中心調研。

    一落座,徐紹史就全神貫注地聽寧夏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郭敏的講解寧夏土地和礦業權網上交易的基本情況、運行特點、交易平臺的運行和網上限時競價過程演示。20分鐘的講解和演示一結束,徐紹史就把話筒按鈕打開了:“我問幾個問題。探礦權轉變為採礦權怎麼做?”

    坐在部長側面的寧夏國土資源廳廳長劉卉進行了回答:“所有的探礦權轉為採礦權都在網上公開進行。”

    “現行的體制改沒改變?”

    “沒有。土地出讓方案、保證金多少、增價幅度都由市、縣定,所有稅收、出讓金都由當地收取。”

    問題從審查管理系統到資信管理,從土地交易到礦産交易,一問一答,已經問十幾個問題了,最後集中在網上交易安全問題。

    “在互聯網上交易,風險防範技術措施有哪些?”

    “我們與自治區網管中心、公安廳的網監大隊都簽署協議。他們對網絡進行實時監管。還有電子證書和密鑰管理。”

    部長加重了語氣:“一般小交易問題不大。大宗交易,一週7天,每天24小時,長時間在互聯網上交易,一定要注意公開交易的風險防範。一是注意電子證書的管理,二是交易期間的網站風險管理,這兩個是比較重要的環節。還要一邊做,一邊強化。”

    “不容易!”徐紹史讚嘆道,“一是依託互聯網,而且採取制度加科技的辦法配置最稀缺的土地和礦産資源,採取市場的辦法,統一集中交易,自治區就一個平臺,符合現在的要求。二是公開透明交易,方方面面都可以知道。三是程序制約,把交易的定性規定,監管措施都鑲嵌到交易中去,通過程序對市場進行監管。另外就是管辦分離,系統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符合信息公開要求,接受公眾、社會、媒體,特別是交易主體的監督。市場主體最怕暗箱操作,網上交易,政府、交易主體都受到了有效監督。”

    “全國第一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不容易。還要通過交易過程不斷發現薄弱環節,不斷改進、完善,做得更好些。” 張毅接過了徐紹史的話茬:“你們的做法,徐部長是給予充分肯定的。下一步怎樣健康發展還要認真研究,特別是徐部長提出的幾個問題非常重要。一是風險防範,確實是大事情。二是強調資質審查,很重要。三是堅持三公原則。”

    張毅接下去説:“網上交易是好事。無論是預防腐敗,還是土地礦産管理都是很好的路子。可以減少個人權力的影響,實質是為寧夏的土地、礦産打造了一個交易平臺。這個平臺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平臺。一宗地多少錢,誰都沒有定價權了。誰有?市場上有。”

    熱烈的討論,不知不覺把調研的時間延長了10分鐘。

    寧夏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中心2011年4月26日開始運行。土地和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安全穩定,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近日寧夏統計局開展的《國土資源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滿意度社情民意抽樣調查和評價》中,成為群眾滿意率最高的工作環節,滿意率高達78.1%。

    截至9月17日,進入交易的土地和礦業權135宗,成交價款11.79億元。

    第二天,徐紹史在自治區副主席姚愛興的陪同下到石嘴山市、中衛市調研。

    徐紹史一行來到在寧夏中寧新材料循環經濟示範區調研。

    中衛市中寧縣新材料循環經濟示範區位於縣城以北8公里處,臨靠黃河、鐵路、國道及電廠,工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示範區建設前為國有未利用地,地形主要為山地丘陵為主,區內共有大小山頭120余座,高差達210多米。從2008年以來,中寧縣多渠道投入資金,動用大型機械車輛,推山填壑,使昔日溝壑縱橫的山地丘陵變成了水、電、路“三通”和場地平整的示範園。目前,一期工程已平整場地3.2萬畝,二期工程正在進行,已平整土地8000畝,保證了鋁鎂合金、稀土彩鋼、鑄鐵、鎳鐵、鉻鐵、金屬錳、鋰電池等項目及上下游配套産業的順利實施。

    中衛市市長徐力群介紹情況後向徐紹史部長爭取政策減免新增建設用地補償費。“減免在法律上是有障礙的。新增建設用地補償費是補充耕地的。可以算一筆賬,如果這些工廠擺到耕地上,徵用耕地給農民補償安置等得花多少錢?把溝壑填平,把山頭削掉又是多少錢?”

    寧夏有未利用土地1645.5萬畝,佔全自治區土地總面積的21.1%。為了充分發揮未利用地的效益,切實保護耕地,寧夏合理利用未利用地既滿足了工業用地和設施農業發展需求,又使未利用地得到充分利用,有效促進了寧夏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10年,全區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新增建設用地8173.75公頃,其中,未利用地2728.33公頃,佔33.4%。寧夏沿黃經濟區範圍內的靈武市、石嘴山市、中衛市、吳忠市建設用地中,未利用地分別佔64.9%、56.9%、48.5%、32.1%。

    在平羅縣通伏鄉,徐紹史聽取了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馬鑫的關於寧夏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的彙報,以及土地整理開發管理局張永紅介紹項目管理的情況。張永紅説:“我們加強項目管理,層層落實責任,大力推行業主、監理、仲介、社會輿論、當地群眾和動態監測系統相結合的六位一體質量監管體系,並形成了項目法人制和群眾監督制度等六項制度。”

    “群眾不滿意可以找監理,監理解決不了,還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徐紹史在詳細詢問了制度落實情況後説:“群眾監督制度是好經驗。”

    在聽彙報時候,群眾知道國土資源部部長來了,自發地圍了過來。徐紹史詢問一名回族群眾有多少畝地?一畝地要澆多少水?對土地整治滿意不滿意?平羅縣通伏鄉新橋村村民張學良笑著對部長説:“我家有17畝耕地,過去田裏引水要7天,現在只要3天;過去每畝交水費53元,現在交46元。土地整理把路和水渠修好了,土地平了、省力了,産量也提高了。國家出錢為我們平整土地,過去想都不敢想,感謝部長。”

    “不能感謝我,要謝就謝黨中央、國務院。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大增長,錢就要用到老百姓的身上。群眾監督制度很好。你們一定要監督政府,並和政府一道把土地整理工程建好、管好、維護好。工程質量好,大家都受益。”

    寧夏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平羅縣通伏項目總投資8206萬元,建設規模7.64萬畝,新增耕地1.74萬畝,新增耕地率22.8%。工程主要通過開展以田、水、路、林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耕地面積,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

    多年來,寧夏堅持不增加黃河取水量、不突破環境容量的原則,以提高耕地質量、節水灌溉、農民增收為出發點,大規模開展了土地綜合整治,累計整理土地近160萬畝,新增耕地54萬畝,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自2009年開始的寧夏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項目,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和地方總投資36.61億元,歷時5年,整治規模337.8萬畝,再次掀起寧夏耕地資源大開發、大整理的新高潮。據測算,通過土地整理,原有土地生産能力大幅提高,灌溉週期平均縮短8天,用水量減少1/4,糧食單産增加100公斤,累計增産糧食4.4億公斤,全自治區191萬農民受益,項目區群眾普遍增收30%以上。

    徐紹史一行還考察了石嘴山市惠農採煤沉陷區礦山環境治理區、中衛市永大線高效節水土地整理項目區、中北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騰格裏沙漠項目區,看望了中衛市國土資源局永康中心管理所的幹部職工。

 
 
 相關鏈結
· 徐紹史:採取有力措施 把國土資源工作推向新高度
· 徐紹史:深化認識將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
·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會見剛果(布)地質礦産部長
· 徐紹史主持會議學習貫徹胡錦濤溫家寶等講話精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