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甘肅實施“四個集中”調整教育佈局推動均衡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0日 10時25分   來源:甘肅日報

    一所所“空殼”學校、“麻雀”學校被撤並,隨之而來的是集中辦學後功能更為齊備、師資水平更高的中小學。很多地方的農村孩子走出了鄉村,成了城裏學校的寄宿生;偏遠學校的老師,得以在集中辦學後的學校裏更好地發揮專長。

    我省實施的以“四個集中”為原則的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目標只有一個:讓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近年來,我省義務教育在“兩基”攻堅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推動下,各地相繼實現了適齡兒童“有學上”和免費上學的目標。但由於很多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學校硬體設施落後、師資水平不高,導致學校生源不足並且流失嚴重。僅慶陽市,預計到2012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比2008年減少12萬人,有700多所農村中小學將成為“空殼”學校。

    讓農村孩子能和城裏孩子一樣“上好學”,成了我省義務教育發展的新目標。

    2001年,我省制定實施了《中小學佈局調整實施方案》,決定在酒泉市、慶陽市開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中小學佈局調整試點工作。

    2004年,酒泉市率先展開教育佈局結構調整,該市採取分類實施的原則,初步形成了以金塔縣、瓜州縣為代表的“大集中”模式,以玉門市為代表的“適當集中”模式,以肅北縣、阿克塞縣為代表的高中“異地辦學”模式。

    2007年,慶陽市大規模展開以“撤、並、挂、建”為主要措施的佈局結構調整,學校數量從2158所減少到1714所,實現了全市47萬名學生中有一半以上在城鎮學校就讀。

    2006年以來,我省先後三次召開以學校佈局調整為主要內容的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總結經驗,推廣典型。經過試點和調研論證,確立了我省中小學佈局調整的“四個集中”原則:高中向城區集中,初中向城鎮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教學點向行政村集中。

    農村孩子進城上學

    在合水縣城打工的楊春霞家住定祥鄉寺家峁村,以前最讓她操心的是孩子每天上學都要騎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我家住在山邊邊上,雨天雪天孩子騎著自行車走了,我能擔心一天。”

    2010年秋季開學時,本應該升入定祥初中的孩子們,跟全縣其他5所初中的孩子一起整體併入了樂蟠初中,這是縣裏新建的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標準化寄宿制初中。孩子住了校,楊春霞也到了縣城:“娃娃現在不需要我操心了,我也跟著來縣城打工掙點錢。”

    慶陽市通過大規模調整教育佈局結構,5年來先後撤並學校1000所。預計到2012年,全市學校總數將減少到現有學校總數的一半。

    酒泉市肅州區針對農村學校網點過於密集、規模普遍偏小的狀況,按照“中學向城區集中、小學向鄉鎮集中、幼兒園聯片集中辦園、新增教育資源向城市和鄉鎮中心集中”的思路,對全區教育佈局進行了調整。

    至2010年,肅州區共投入資金2.86億元,新建6所城區學校,改建農村鄉鎮中心小學15所,撤並農村中小學127所。實現了全區84%的農村初中生集中到城區學校寄宿就讀,80%的農村小學生集中到鄉鎮中心學校就讀,基本實現了農村孩子在城裏上學的目標。

    “集中”帶來的教育均衡發展

    汶川大地震後,徽縣毛家壩小學的校捨已經不能再使用了。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經過縣教育佈局結構調整的統一規劃,決定撤並毛家壩小學,學生統一歸入教學條件較好的泥陽中心小學。

    在隴南地震災區災後重建過程中,該市堅持將校舍重建與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相結合,3年來已撤並地處偏遠、教學條件較差、規模偏小的學校427所,全市寄宿制學校達到230所。

    隨著試點地區經驗的不斷豐富,我省將以酒泉為代表的“河西模式”,以慶陽為代表的“隴東模式”,以及以隴南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為代表的“隴南模式”面向全省進行推廣。

    2001年至2010年間,我省小學減少了5895所,初中校均規模由766.4人增加到872.7人,“四個集中”使教育資源得到優化整合,促進了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相關鏈結
· 甘肅將投資77億元建設天水裝備製造業三大産業園
· 甘肅和陜西兩省就關中-天水經濟區展開科技合作
· 甘肅:確保舟曲重建轉移安置區項目保質保量完成
· 甘肅已落實水利投資52億元 水利建設獲積極進展
· 甘肅對公路工程質量和運營安全進行全面檢查整改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