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柳斌傑做客人民網暢談“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7日 20時43分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網站

    柳斌傑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暢談“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

    11月17日15時,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副組長,十七屆六中全會中央宣講團成員柳斌傑做客強國論壇,以“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以下為訪談文字實錄。

    [柳斌傑]:各位網友,非常高興和大家見面,也感謝你們對文化建設的關心和支持。我願意和大家一起討論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各方面的問題,謝謝大家。

    [網友廬山]:六中全會的《決定》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哪些新的重要論述?《決定》將對中國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有怎樣的意義?針對《決定》,新聞出版總署將會做怎樣的部署?

    [柳斌傑]:這位網友提了一個貫徹六中全會的問題,提得很具體,我先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一是六中全會的《決定》有它的亮點,我認為有四個方面:一是以中國共産黨人的文化自覺,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喚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鼓勵我們全黨、全國人民一起來建設文化強國,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的意識。我覺得這是首先《決定》有這樣一個重大的意義。

    二是六中全會的《決定》,描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文化建設道路,應該説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斷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也是吸取了我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以及改革開放以來新的文化實踐總結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文化發展的科學之路。它對於我們今後文化的發展也非常重要。

    第三個亮點,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強國目標。這個目標體現了中國人民文化立國的一個意志。雖然我們現在是一個文化大國,但是我們決心通過改革,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第四個亮點,對於下一步文化建設、文化改革、文化發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這個部署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中心,圍繞著我們今後五年以至於建設文化強國三個階段的目標部署了我們的工作,非常切合當前的實際,對全國人們來説都是一個很好的鼓舞。

    [柳斌傑]:這六項任務是:第一項,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第二項,繁榮文化、創造更多的文學藝術精品、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第三項,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標也是很具體的。第四項,發展文化産業,經過幾年的時間,使我們的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第五項,抓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這個根本動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沒有改革開放是不行,必須要抓住這個重點。所以,《決定》的總標題就用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可見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第六項,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大批的人才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創造力量和支持的力量,我認為這幾項任務非常適應當前文化改革發展的現實,也是推動我們向文化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認為部署得非常好。我總的感覺,這幾個亮點抓住了,《決定》的精神就體現出來了。

    [柳斌傑]:《決定》對我們整個文化改革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説是文化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也是全國人民為之奮鬥的一個目標。同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相適應,我們的文化建設必然要形成一個新的高潮。從這個意義來講,我認為它有里程碑的意義,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上,將會是一個新的起點。

    貫徹《決定》精神,從新聞出版行業來説,我們已經在討論圍繞中央所確定的總體目標,在新聞出版行業率先體現中央的要求。所以,我們首先確定了要在較短的時間之內,把我們新聞出版大國變為新聞出版的強國,我們在具體實施上已經有一些措施,前幾年我們就提出了目標。《決定》推動了我們進一步實現這樣的目標。

    [柳斌傑]:落實這個《決定》,還有一個是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問題。因為新聞出版行業實體性比較強,在文化産業裏處於核心地位。所以在培育文化産業成為支柱産業方面,我們新聞出版業首先要作出重大貢獻。在“十二五”規劃目標中,提出在五年之內,我們在支柱産業上要大大地突破,率先達到中央的要求。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須創新內容、創新形式,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適應各個層次、各個知識群體、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的需求,進一步繁榮我們的市場。

    還有大力實施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的問題。我們現在確定的六項,包括基層地區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農村基層的網絡建設,基層人民群眾的讀書看報的權益的保障,文化環境的保護這樣一些涉及到公共服務的工程,要加大實施力度。例如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基層人民群眾的最基本的需求保障好,我們已經開始做了。另外,我們也實施了人才戰略,培養新聞出版行業的領軍人物、專業人才,懂新聞、懂出版、懂經營、懂市場的管理人才,作為我們調整人才結構、實施人才戰略的一個重要步驟,也在努力加緊造就這樣一個廣大的隊伍,尤其是通過我們的實踐,造就名家、大師,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這樣一些措施正在實施當中。

    [網友孤松]:柳署長好,我想問:六中全會提出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那怎麼理解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如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柳斌傑]:作為個人來説,文化自覺就是從內心上要認同文化在造就人格、造就人的素質、道德修養、文化熏陶方面有不可替換的作用,把它看成像陽光、空氣、水一樣,你出生以後就在文化環境裏成長,你受到文化的熏陶,你有一個認同和感覺,這就是文化自覺。

    更高層次上的文化自覺,那就是每一個時代,能夠首先意識到我們的文化發展在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水平,應該改造我們文化的不適應的地方,發展更加新的、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化。這個大家可以體會得到,像五四時期的新文化,後來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我們社會主義的文化,這就是比較高層次的文化自覺。這個文化自覺,也是對民族歷史關鍵時刻的轉換,在重要問題上的啟蒙,以及思想的解放有巨大的作用。沒有這種文化自覺,文明進步肯定是要受影響的。

    至於文化自信,我的理解是,文化自信就是對文化的認同感。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充滿感情,認同這種文化是自己民族的根,它就是自信的表現。同時,看這種文化對規範社會人們的行為,符合歷史前進的規律。那麼,發揮時代精神的引領作用,這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一個大的國家,一個重要的民族,有文化傳統的民族,都具備這種文化自信。

    我們現在應該説黨和人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加,相信我們文化是優秀的,也為人類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時期,我們更加重視和發揮優秀文化的引領作用、教育作用、鼓舞作用,為我們民族的復興提供精神力量,這也是一種自信。

    [柳斌傑]:有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我們自然就堅定不移地相信我們的文化自強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在今天來説,要相信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傳統、優秀的文化精神,仍然是取之不盡的精神動力。我相信我們在社會主義時期創造的新文化,也是我們文化實踐積累的寶貴財富,也能夠對提高我們的人民素質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也相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形成的一些現代的文化,對我們未來開闢光明的前景將會發發揮巨大的作用。文化自強在文化本質的層面上也要自強,而不是表面上做一些文化産品,這個自強是不牢靠的,所以一定要從深度上去理解。

    [柳斌傑]:另外,還體現在文明的素質和公民的素質上。一是思想道德的素質,一是科學文化的素質。一個人、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的形成,要依靠文化建設過程中各種文化傳承、各種文化環境、各種文化活動,各種文化實踐,潛移默化地形成道德修養。有了這兩個方面,人民群眾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就能夠提高。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了人們要有文化,有文化就是對公民,特別是現代社會,尤其是未來信息化社會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要求。所以,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提高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一個過程。這兩個素質提高了,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強國就已經建成了。

    [網友楊再昌]:請問柳署長,面對世界文化發展,中國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和理念來對待外來文化?

    [柳斌傑]:今天的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已經是全球的一個常態,特別是在先進技術的推動下,文化的邊界、國界應該説已經突破了。那麼,這個交流、交融、交鋒是不可避免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國在文化上是開放的,我們既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同時敞開胸懷,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我們歷來主張在文化上對外開放,包容並蓄,這是我們的方針政策。

    在中國,你可以看到我們在文化開放方面的例子。從圖書來講,世界上所有的暢銷書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現在世界上主要的有影響的書,在國際和國內都能同步發行,像基辛格、布萊爾這些國際人物的書,都選擇了在中國首發。這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所以,我們對外的基本態度,文化上實行對外開放,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在發揮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我們吸收外來優秀文化,一切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一切優秀的管理文化,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都是認真學習的。這樣通過吸收、消化,豐富我們自身的文化,使我們文化更加具有時代性,具有先進性,我們一直堅持這樣做,不封閉,中國的文化是很開放的。

    [網友強國一派]: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概念,如何理解這個概念?從新聞出版業來説,可以用哪些指標去衡量?

    [柳斌傑]: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決定。這個目標提出以後,一些網民感到還缺少一些強國的具體目標。我理解建設文化強國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尤其在文化領域要提出像經濟領域的一些數字化的指標來,難度是比較大的。這次對文化強國的發展,做了三個階段的描述:一是“十二五”期間文化要達到的目標,這已經做了規定。第二是對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時期的文化的各種目標,也有具體的表述。第三是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大體上做了一些定性的表述。

    舉例來説,一個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人心,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礎到時候更加鞏固。再一個是對全社會來説,形成兩個文明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不是一手硬、一手軟,經濟上去了,文化沒上去。第三,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持續迸發,把人民群眾的文化創作精神調動起來,大家都在創作文化,文化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事業。第四,文化強國表現為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你需要的文化産品,你需要的文化活動,你需要的文化樣式等等得到滿足,那麼就會更加豐富多彩。第五,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我們現在説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解決讀書難、看報難、聽廣播難、看電視難、享受電影、舞臺演出比較難,現在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到那個時候,對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會更高。第六,人們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得到全面提高。文化強國,整個公民的文化素質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當然還有一條,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強國,不僅在國內達到這樣的要求,而且在全球來説,我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也應該更大。文化強國就是文化的創造力、文化的吸引力、文化的滲透力、文化的感召力和它的影響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所謂創造力,就是我們創造出新的文化産品、文化內容、文化形式。所謂吸引力,就是我們的文化對於世界其它多樣的文化來講,更具有吸引力。所謂感召力,就是你這個文化應該是世界的一種潮流,引導人類文明的方向,這是一個感召力。所謂滲透力,就是對人們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的行為更加有影響力。所謂影響力,就是對其它各種文化樣式、各個民族文化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我認為以上這些內容,包涵了文化強國建設的基本內容。

    [網友叢林漫步]:全會指出,“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請問提升中國文化競爭力的核心是什麼?如何去有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提升?

    [柳斌傑]: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為文化內容。各種傳播渠道、各種表達方式僅僅是文化傳播的一種樣式,而真正文化的價值在於它的精神、在於它的內容。我們現在之所以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力不夠,就是我們創造的內容、回答和解決人類文明進步所共同關注的這些問題還沒有站到一定的歷史高度上,還不能夠引領世界文化潮流,我認為這是文化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當然,文化核心競爭力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有高端的文化産品,受世界人民歡迎的文化産品,能夠引起共鳴的文化産品,這是我們的競爭力。我們的産品、我們的品牌,這些東西也是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文化傳播的渠道。在目前的情況下,渠道在文化影響力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誰掌握了這個渠道,誰在文化傳播上的影響力就會領先。所以,我們也要重視在傳播渠道上的競爭,包括內容、産品、渠道,如果這三個方面都發揮了作用,核心競爭力就體現出來了。還有人的問題,因為文化是人創造出來的,它和自然不一樣,自然環境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我們要造就我們的人才,培養大師、名家,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符號。我們了解別的國家文化,往往是憑大家名作,比如,像莎士比亞、黑格爾等等,這些名家大師的影響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造就這樣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

    [柳斌傑]:我們在目前國際環境非常複雜的情況下,當然有文化安全的問題。文化安全,要靠全體人民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安全意識,來防範各種不利的因素。因為對全球範圍來説,有很多良莠不齊的東西。按通常的説法,有腐朽的文化,比如説淫穢色情,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我們是要堅決抵制,不允許這些文化垃圾侵蝕青少年一代。另外,一些落後的文化,我們也要抵制,也要防範落後的文化影響先進文化的建設。什麼叫落後文化?就是不符合歷史潮流,愚昧、迷信,妨礙人們創造力的發揮。所以,我們要吸收的是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的、有利於社會向前發展的、有利於人類發展的先進文化。

    [柳斌傑]:當然,也有人借機把一些腐朽文化、垃圾文化塞進文化當中,這些東西都是威脅文化安全的,影響到整個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的繼承,影響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造,影響到我們青少年和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很多國家的例子都説明,必須保護本民族的優秀傳統,否則將在文化領域上喪失自我,國家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沒有自己的靈魂,這對國家來説是一種威脅。所以,文化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問題。一定要從戰略的角度上來保護我們文化環境,保護我們民族文化的純潔性,保護我們整個社會文化的先進性,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眾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對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現在正在加大力度建設和提高。可以通過這樣一些途徑:一是加大與世界各個國家的文化交流,在互相交流中間,增加我們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認同。第二個途徑,我們通過文化産品進入西方的國際文化市場,進行文化競爭,通過文化産品把我們的文化價值、文化精神帶到國際上去。第三,提升自身的傳播能力,加強同國際社會相銜接的傳播能力、傳播陣地的建設,使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中國的文化。還有一條,我們要借助於國際的渠道,進行我們的文化傳播。比如我們最近在新聞出版方面,採取了三大措施:一是我們借助亞馬遜,在上面開了中國書店,把中國的優秀著作推薦給全世界。再比如説,和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合作,在世界的機場、碼頭、鐵路、地鐵、商業繁華中心,和一些圖書零售店結盟銷售中國的圖書,借助國際渠道來推動我們的文化走出去。應該説,這幾條渠道都是我們目前應該積極採用的。過去我們用的比較多的是文化交流,現在更注重的是文化市場和渠道建設,加強和國外的合作。當然,將來有條件的話,我們和國外的企業一起合作,在當地辦報、辦刊、辦廣播、辦電視、辦出版社、辦店、辦廠,同他們一起生産那些國家人們所需要的精神文化産品,這是我們文化同世界交流走出去的一個重要的方向。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開始,很多企業都在尋求合作的途徑。

    [E政建議14445號]: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的支撐作用,積極構建主體化、多樣性、和諧共存的語言生態環境,引導社會語言應用朝著健康方向發展,發揮學校基礎陣地主渠道作用,引導全社會重視並切實促進國人漢語能力的培養、提升,使每個社會成員珍惜、愛護、尊重我們的母語。

    [柳斌傑]:這位網友提的問題很好,我也很感興趣。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在國家民族形成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在新的條件下,我們更加重視五千多年已經形成的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我認為我們的語言,能充分表達事物和人的感情,我們的文字具有形、聲、意結合在一起的優勢,跟西方的字母的文字完全不同,直觀上就給人很多文化的享受。所以,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字既具有先進性,也具有生命力。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視文化的基本元素、基本材料——語言和文字,充分發揮它的先進文化建設的多樣性的作用。我覺得應該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完全贊成這位網友的意見。

    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是我們有些地方對民族語言文字的主體性認識不足,在語言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夾雜各種其他語言成份的語言和文字來表述,影響了我們主體文化的發展。

    [柳斌傑]:再有一些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創造出來新的一些語言文字,沒有得到社會認可,在傳媒和公共場合,會引起文字語言的混亂。還有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問題,尤其一些網絡語言代替傳統語言,並且簡明扼要,這方面發揮了優勢,但是也影響了語言的規範性。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映。我們曾經對傳媒使用語言文字進一步重申了規定,在字典編撰的過程中,也不斷的吸收社會各界的意見,把已經形成新的生活語言文字也加以區別地吸收進來,因為語言也是發展的,文字也是發展的,不能完全排除來進行創作,要及時地吸收實踐被證明、大家都認同的、理解的語言文字進入我們的系統,進入辭書、工具書這樣一類重要的文化傳統工具。

    現在重要的問題,一個是進一步確定我們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主體性,任何排斥我們的語言和文字,甚至於歧視性的態度對待我們的語言文字,這是不可取的,這也是文化自信的問題。

    二是積極引導社會規範用語、用字。按照我們國家語言文字法,在法定的文字、法定的語言使用方面要嚴肅,不能隨意改變字形,改變語意,或者正話反説,對於這樣一些我們要引導。尤其是傳媒、圖書、公共場所、標牌、廣告出現這些問題,我們要及時地引導,使人民群眾對我們國家主流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敬畏感,而不是任意地、隨意地去改變它的形體。

    第三,制定法律,規範國家語言文字。任何一個中國公民,必須使用國家法定的語言和文字,這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們對文字的字形的簡化、語意的擴充,是有嚴格程序的,不要把語言搞亂了。對語言研究的專家和高校的教學,都要用規範的漢字、規範的語言傳承我們的文化。

    第四,我們在信息化的條件下,要研究語言文字發展的規律,跟上技術發展的需要。西方曾經預言,有計算機之後,中國的文字就不能用了。我們充分創新和研究,開發了漢字數字化應用系統;成功研究了激光照排、漢字輸入、漢字軟體等一系列的技術,解決了信息化傳播當中的漢字使用問題。這個實踐證明只要跟上技術發展、技術進步的要求,我們的漢字永遠能夠保證它的活力和它的生命力。

    最後一點是語言也要創新。今天新事物越來越多,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不斷地吸收反映當今事物的語言。比方説我們現在所用的互聯網、手機,都是過去沒有的。現在有了這種東西,相應地就要有新的語言、文字來表現。所以,我們整個語言文字也不是封閉的、一成不變的、僵化的,而是開放的,要不斷地吸收創新的成果豐富自己、發展自己,這樣使我們的語言和文字能夠永久的在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跟上我們時代前進的步伐。也不至於我們古老的文字、古老的語言因為僵化而被淘汰掉。如果我們的語言文字不能表達我們今天的事物、我們今天人的思想感情、今天的生産生活和各項活動,就是我們創新不夠,發展不夠,我們自身要看待這個問題,並不是我們語言文字本身有什麼缺陷,而是創新不夠。所以,在這個領域要大力提倡創新的精神,跟上新技術,跟上新的實踐,跟上人民群眾豐富的情感和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需求,不斷地使我們的語言文字更加生動活潑。

    [網友心泊天下]: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近年來,新聞出版總署紮實有效地實施了農家書屋、全民閱讀等一系列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會有哪些新措施來進一步推進文化惠民?人民的閱讀生活將會有怎樣的可預期變化?

    [柳斌傑]:謝謝這位網友所提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思路,包含的重要思想是以人為本,使文化的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所享有,這是我們這條道路的一大特色。走這條發展之路,就意味著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文化公共服務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多年來,尤其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非常強調把文化作為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  從新聞出版行業來説,在十六大之後,實施了五大惠民的工程。一個是國家出版重點工程,傳承文明,記錄歷史,普及科學,執政育人,把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使它不至於在我們這代中斷了,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像中華大典,傳承中華文明的圖書,比歷代歷朝翻了好幾番,規模、數量、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滿足了傳統文明的需要。

    第二,我們實施了少數民族出版工程,保障少數民族讀書、閱讀、研究自己文化的需要,使得少數民族的文化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三,我們實行了農家書屋工程。書屋包括農村、社區,也包括城市務工人員,和工廠企業。我們這幾年一共投入上百億元,現在提供了一百多億冊的圖書,覆蓋了75%的農村,還有一部分社區,一部分工廠,改善了人們讀書的環境。預計明年工程能夠全部完成,我們所有的農村社區都能全覆蓋。

    第四,我們實行了全民閱讀的工程。現在我們全國所有的城市都開展了閱讀日、閱讀周、閱讀月、閱讀節的活動,像北京、上海、深圳,已經形成了品牌。讀書是我們民族精神發育的一個基本途徑,是文明傳承的最主要的方面,很多地方開展書香之家、書香之村、書香之市的活動,推動全民讀書活動的深入。

    第五,開展文化環境保護,治理了對文化市場、文化産品的污染,打擊了淫穢色情、文化垃圾的傳播,打擊了非法炮製一些不良文化産品的行為。這些工程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保護了知識産權,打擊了犯罪活動,為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環境。這幾年我們實行了這些工程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柳斌傑]:下一步,我們還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抓緊完成農家書屋建設的工程。我們還要建立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由國家支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還要向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贈閱我們的黨報黨刊,使他們了解我們國家的政策方針、新聞信息。

    我們還要打通農村的圖書網絡。現在農村離城市比較遠,買書比較困難,建立一個農村的網絡,通過省、市、縣、鄉、村幾級聯網,把圖書送到基層去,報刊送到基層去。另外,我們改革黨報黨刊的發行體制,擴大發行網絡,使人們享受更多的文化産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同時,我們還在組織一些志願者深入基層,為基層的人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營造讀書氛圍,普及科學知識。總之,要通過這些措施,直接為基層群眾服務,改變農村文化資源缺少和文化資源分配的兩大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生産精品力作,為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充實更多的圖書,包括電子出版産品、數字出版産品,讓閱讀的群體在豐富多彩的閱讀平臺上讀到自己喜歡的書。

    通過這些活動,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通過讀書、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使他們有更多的能力來改造自己的環境,創造美好的生活。

    [網友tulliver]:柳署長,你平時都愛看什麼書?你家裏都喜歡收藏什麼樣的圖書,那些圖書對你影響比較大?

    [柳斌傑]:我平常比較愛讀書,我一直靠著讀書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幾年來,由於工作的原因,讀的書就更多了。就我喜歡的來説,大概是這麼幾類書:一個是關於中外歷史的書,讀得比較多。第二方面,讀得比較多的就是中外的學術名著,特別是哲學、歷史、社會方面這些中外很有創建的學術著作,我喜歡讀。第三方面,一些政治理論的書,研究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某個階段的理論的書。當然也讀一些小説名著。讀書,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哲學方面的書,因為我比較喜歡。最早讀過古希臘、古羅馬的書,後來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中,了解了德國的哲學,像黑格爾、康德等。

    對我比較影響大的書,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人物傳記,我覺得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間是有限的。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享受到不受時間限制的精神成果。還有一方面的書,就是那些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文明成果,並有所創新的書。思想家之所以成為思想家,是因為他不滿足於前人已經認識的那些真理,已經達到的那些成果,他能夠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汲取力量,創造出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體系。

    [柳斌傑]:另外,過去小的時候,背誦一些中國傳統的經典,所以對於做人,道德傳統這方面對我也有好的影響。判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利,什麼是害,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把傳統文化變為自己做人的一個道德標準,雖然是基礎性的,但對形成新的道德,形成社會主義需要的榮辱觀,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認為這個地方也有很大的影響。

    對於知識方面,我認為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有時候為了考試,需要學各種各樣的知識。有時候為了研究某一個問題,要補充各方面的知識,這就是不斷學習的一個過程。

    [網友飛鏑鳴處]: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我國的文化産業領域還呈現出小、弱、散的狀態,在即將迎來的新聞、出版創意産業發展浪潮中,新聞出版總署將怎樣去促進新聞出版産業格局良性發展,推動新聞出版産業跨越式發展?

    [柳斌傑]:産業發展對於整個文化繁榮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過去很多人一講文化,只講文化精神,不重視産業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提出了發展文化産業。我們這幾年在發展文化産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今天我們新聞出版産業已經成為文化産業的主力軍,大約佔了60%左右,整個發展呈現一種良好的態勢。但是我們離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這個要求,還差得很遠,按照中央規劃的要求,在2015年,文化産業要達到支柱産業,我們的任務相當堅決。所以,我們現在採取幾項比較重要的措施來全面推進。

    第一,繼續深化改革。因為發展産業必須要有市場主體。企業是産業的基礎,如果沒有企業,沒有市場主體,談産業就是一句空話。所以要加緊經營性的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這個工作還要繼續進行,使更多的文化單位走向市場,成為合格的、獨立的文化市場主體,目前抓緊轉企改制主要是解決市場主體的問題,沒有市場主體,産業就不能發展。

    第二,調整産業結構、企業結構,培育我們的“航空母艦”,這是我多次講到的。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已經採取了更大的措施。一方面是組建中央單位的三大出版傳媒集團,作為我們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組建完成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公司。另一方面,地方上分散的,也把它整合為出版集團,在地方上已經培養了一批出版集團,其中不少已經上市了,像北方傳媒、中南傳媒、時代傳媒,這樣一批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做大做強,成為産業的一個主力軍。還有我們要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出版專業集團,市場穩定,産品品牌好,有銷路。我們現在一共組建了出版、報業、發行等120多家有規模的集團,既調整了結構,也形成了戰略合作,在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17:03]

    [柳斌傑]:第三,推動文化和科技的結合。今天的文化産業發展,更多的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比如像數字出版領域、數字傳媒領域,完全是依靠現代技術、新型載體來從事出版傳媒行業的一種新的模式,這是大的發展。所以,我們實施了30多個技術研發平臺建設的高新技術的項目,對我們整個産業發展提供技術發展支撐,推動內容、技術、渠道、平臺的融合。

    第四,建設一批産業集成度高,技術、人才、資源相對集中的出版基地、園區、産業帶等。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九地打造數字出版的基地,勢頭非常好。現在有的基地一年已經超過一兩百億,有政策、資金、土地等各方面的優勢,發展成為很重要的産業。

    第五,加大對外開放,凡是政策允許的環節,我們對外資開放,對社會開放,吸收社會資本,壯大實力,推動産業發展。我們在發行領域、印刷領域,引進了外國先進的技術裝備,引進了外國的管理方式和物流理念,推動我們有很好的發展。

    [柳斌傑]:最後一個是開拓文化産品消費市場。因為馬克思的觀點,消費決定生産,你沒有消費,你生産的出路在哪呢?我們要開拓消費市場,這個消費市場主要是靠我們文化品牌、文化産品、文化資源,把它有效組合,形成人民大眾需要的、有市場的文化産品。比如這幾年大家可以看到,都市報發展得非常快,銷路非常的好,這就是市民所需要的一種方式。還有小型的像口袋書這種,也發行得非常好。有的地方,小開本的經典,發行上千萬冊,事實證明市場的潛力是很大的,人民是需要的,問題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單位能不能實行市場需要,開發出市場需要的産品,開發出人們喜愛的、用得上、留得住、買得起的産品,這才是將來長期持續發展的源泉。

    還有一個,我們産業發展要開拓兩個市場。一個是國際市場,一個是國內市場,現在世界各個國家都需要中國的新聞出版産品,雖然我們國家在國際的影響力,經濟上的發展,我們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相應的需要通過文化了解我們中國,認識當代真實的中國。為什麼像很多領導同志寫的書,現在在國際上非常暢銷呢?他們需要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這就説明國際市場上有巨大的潛力,我們要開拓國際市場,把國際市場作為文化産業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既有利於走出去,也有利於發展。

    [網友白雲黑土]:文化體制改革在新聞出版領域已進入全面推開階段。目前改革進展如何?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柳斌傑]:十七大以來,中央對中央文化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的決策,全黨形成了一個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好勢頭。這次又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六中全會《決定》的題目,更加體現了文化體制改革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重要作用。新聞出版總署貫徹中央的指示,我們率先深化新聞出版領域的各種改革。首先是我們從政府自身做起,我們把總署所屬的30多個名牌的重要的出版社、印刷廠、發行機構,從總署剝離轉企改制推向市場,我們自身也減少了大量的審批事項,把應該有的權力還給市場,還給企業。同時,我們在條碼、書號、再版編目,過去是收費審批現在改為免費向社會提供服務。總署率先改革,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改革。到目前為止,新聞出版經營性企業轉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一是應該轉制的出版社全部完成了轉企改制,有的實行了集團化、股份制上市的改造,勢頭是非常好的。改制以後的出版社,它們的活力、效益都顯現出來。據我們調查,國有資産成倍的增長,職工的收入成倍的增加,經營的利潤每年增長都在20%以上,改革煥發了活力。音像出版社、電子出版社也都進行了改革,接近1500多家非時政類的報刊出版單位也進行了轉企改革,還有黨報黨刊按照兩分開的思路,也進行了改革。

    現在剩下的還有兩項,一是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的改革,還正在進行中,今年能夠完成一半;第二,黨報黨刊發行體制的改革,在一部分省已經展開,效果很好,還有一些省還是原來的發行體制,就是覆蓋面不夠,發行的活力也沒有體現出來。

    [柳斌傑]:第二個大的方面,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因為企業改制後有發展的問題,就有發展資金的來源問題。誰來投資,怎樣融資,怎樣壯大,按照壯大主體、做強主業的要求,支持這些轉制以後的企業,聯合重組,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資,這是我們首要的一個渠道。接下來我們先後有出版行業、印刷行業、發行行業等40多家公司上市,融進了大批的資金支持我們行業的發展。

    還有,在融資方面,我們還鼓勵出版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等形式進行融資。

    再有,允許吸收社會資本參與與國有企業資本的融合,如發行業、印刷業、數字出版這些環節。通過融資,讓資本直接進來,使整個産業活起來。

    還有一項改革是流通渠道。過去我們市場是分割的,城鄉是分割的,地區是分割的,條塊是分割的,市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現在我們要改革流通體制,要打破行政區域界限,鼓勵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推動流通體系的改革,我們計劃組建大的國有流通企業、現代流通企業,包括集中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也包括與其他的零售終端連接,比如超市。另外,鼓勵民營資本開辦書店。最近網上和報紙上討論民營書店,我們希望在政策上創造更好的環境,支持它的發展。另外,更好的為讀者提供服務,我們現在開展試點,深圳書城,為讀者上網在線閱讀,免費的咖啡館,結合起來,非常的受歡迎。聯合國科教文的總幹事在深圳書城停留了兩個多小時,他説中國真正重視讀書環境的創造,他沒有見過有這麼大規模的圖書城,也沒有見過這種方式,非常的感興趣。

    [柳斌傑]:謝謝各位網友,今天能夠同你們一起交流,聽取你們各方面的建議,受益匪淺,非常感謝你們。我願意隨時回答你們的問題,進行思想交流。新聞出版這個行業,關係到千家萬戶,哪一家孩子不讀書,哪一家孩子不需要印刷品,吃藥要看説明,用商品要看廣告,天天都要打交道。所以,大家關心這個行業的發展,我非常感謝,謝謝大家。

 
 
 相關鏈結
· 柳斌傑攜10位領軍人物做客央視《首席夜話》
· 2011中國版權年會12日在京舉行 柳斌傑發表講話
· 全國數字出版工作會議召開 柳斌傑作主題發言
·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考察安徽蕪湖市動漫産業
· 柳斌傑蔣建國赴天津山東重慶等地宣講活動紀實
· 柳斌傑: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