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7日,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在北京聯合召開專家評審會議,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可研報告》)進行了評審。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等單位的40多位代表與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水利部汪洪總工程師和國土資源部張洪濤總工程師共同主持。會議邀請並成立了由中國科學院汪集旸院士、南京大學薛禹群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王浩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王秉忱勘察大師等組成的專家組。
汪洪總工程師指出,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生産發展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其中,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下水的監測管理工作,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優化站網佈局,著力增強重點地區、重要城市、地下水超採區水文測報能力。目前我國地下水監測能力總體薄弱,存在著站網密度低、專用監測站點嚴重缺乏、監測手段落後、信息傳輸時效性差等突出問題,難以滿足當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開展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一項具體措施。他介紹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項目兩部協調與立項過程,並感謝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要求與會專家和代表對《可研報告》的技術內容進行認真討論與把關,使《可研報告》有關內容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更好地結合。
國土資源部張洪濤總工程師指出,地下水監測是水資源管理和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工作,對保障供水安全、維護地質環境和防治地質災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介紹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的項目背景,並指出,從2005年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統一協調和大力支持下,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經多次協商,達成了"聯合規劃、統一佈局、分工協作、避免重復、信息共享"的共識,共同編制完成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項目建議書》,並於2010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復,現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兩部又共同編制完成了《可研報告》。他感謝各位專家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項目的關心和支持,希望項目儘早實施,共同推進地下水監測工作開展。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李富根同志指出,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彌補了由於時空變化引起的區域供水不足,也是農業灌溉和工業生産等的重要水源,同時更是抗旱應急等天然的重要水源和戰略儲備。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對部分地區地下水的長期不合理開發利用,已引發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河道斷流趨勢加劇、湖泊濕地萎縮、泉水乾涸、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惡化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儘快啟動並實施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時,他對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提出了明確意見,要求堅持繼承發展、節約資源,經濟適用、適度超前,加強溝通、相互共享,發揮項目的最大效益。
《可研報告》按照國家發改委對項目建議書批復的建設規模和有關要求,由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組織編制。《可研報告》針對我國地下水監測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充分利用現有地下水監測站網設施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應用需求,對站網佈局進行了進一步優化,站網布設以水文地質單元為基礎,包括全國7大流域和16個水文地質單元,同時考慮地下水開發利用狀況和水資源管理需要,在地下水超採區、水源地、水資源保護區等典型地區以及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地區加密布設;編制了典型測井設計方案,對信息採集與傳輸儀器設備等技術指標與功能進行了具體規定,明確了不同類型儀器設備的選型與配置及信息共享方案;初步提出了工程建設管理機構、職責和項目法人單位、招投標方案及工程建設與運行方案。通過本工程建設,形成較為完整的國家地下水監測站網,可基本實現對全國各主要平原區和重點地區地下水動態的有效監控。
會上,編制單位彙報了《可研報告》的主要內容。與會專家與代表進行了認真討論,認為《可研報告》提出的建設規模和內容與項目建議書基本一致,站網佈局總體科學合理,技術方案實用可靠,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方案合理可行。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意見,對《可研報告》進一步修改完善。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水利部和國土資源部通過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項目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並建議國家發改委儘快審批《可研報告》,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發揮應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