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近日,《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下發,對未來數年廣東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進行了全面規劃和展望。
擬建省級人力資源市場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城鄉勞動者就業更加充分,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其中,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為推動就業,廣東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其中,擬建立一個省級人力資源市場,設立綜合服務大廳、泛珠三角人力資源合作交流中心、省人力資源招聘市場、高層次人才引進服務中心、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網點等10個功能區,提供“一站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針對失業問題,政府將構建預防調控失業和穩定就業機制,建立健全以城鎮登記失業率為主的失業監測、發佈制度,完善失業預警機制,對産業結構調整、重大災害和因經濟危機引起的失業風險進行積極預防及有效調控。建立健全就業景氣預測監測系統和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景氣指標體系。
針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十二五”期間,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人,其中培訓農村轉移勞動力250萬人,非農就業比例達到76%。政府將推出“農民工就業創業扶持計劃”,加快實現養老保險關係跨省和省內順暢轉移,完善和落實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的配套政策等。
此外,廣東還將在全省各縣(市、區)和街道(鄉鎮)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作為全省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統的終端載體,就近為城鄉居民提供就業、社保、勞動仲裁等公共服務。
最低工資標準擬年增13%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廣東將全面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
具體而言,“十二五”期間,廣東最低工資標準擬年均提高13%以上,絕大部分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40%以上。國有企業工資收入分配調控和監管更加有力,不合理的工資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收入調節方面,政府將完善最低工資、工資指導線、工資指導價位、國企薪酬管理、勞動標準等制度建設,還將研究建立全省統一的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引導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水平;加大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和監督檢查力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
企業退休養老金將達2000元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廣東將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覆蓋,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其中,養老保險方面,城鎮職工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770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300萬人。
醫療保險方面,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300萬人,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分別達到80%和75%左右。政府還將在確保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和住院費用支付比例。
引人注目的是,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將達到2000元;而到“十一五”末期,這一數字為1577元。
興福工程每年引10-15名院士
規劃提出,廣東將實施“人才興福工程”,每年擬引進5-10個居國際國內領先或先進水平、對我省産業發展有重大影響、能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科研創新團隊;每年擬引進10-1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相同等級擔任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重大工程項目首席工程技術專家、管理專家等緊缺領軍人才。全省引進1000名掌握核心技術的緊缺人才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急需人才,10000名優秀留學人員來粵創新創業。
在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工程技術中心,每年遴選一批優秀中青年高層次科研人才,省財政給予一定的專項工作經費進行重點扶持,著力培養一批有實力競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候選人才。
此外,廣東還將創新科研管理體制和人才工作機制,通過實行特殊的人才政策和支持措施,在全省有創新創業優勢的大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建立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50個。爭取30個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落戶廣東。大力推進博士後站(基地)建設,力爭實現全省5年內新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0個,工作站80個。到2015年,全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總數達到144個、工作站300個,在站博士後規模達1800人。(記者 張勝波 周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