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記者從第八屆全國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截至11月25日,2011年全國降水總體明顯偏少,氣溫接常年同期或略偏高,氣象災害以暴雨洪澇和乾旱為主,全國因氣象及次生災害造成的總體損失較近年同期略微偏輕。
2011年我國乾旱發生區域廣,影響程度重,北方冬麥區出現了嚴重秋冬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出現了近60年最嚴重冬春連旱,而西南地區遭受了嚴重夏秋連旱。長江中下游冬春持續少雨對庫塘蓄水和江河來水、水産養殖、生態、城市供水等均造成影響;江河、湖泊水位異常偏低,水體面積明顯減少,水産養殖遭受損失,水運和生態環境受到影響,昔日碧波萬頃的洞庭湖曾一度變身為綠草連綿的大草原。
進入6月,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旱澇急轉;9月上中旬集中降雨導致華西和黃淮秋汛異常嚴重。此外,城市暴雨頻發,北京、武漢、南京等多個城市出現暴雨或大暴雨,6月23日北京城區出現了近13年來的最強降雨,積水被網友戲稱可“看海”。
分析顯示,2011年我國災害性天氣導致的災害損失總體偏輕,與2010年相比,死亡失蹤人口、直接經濟損失都有較大幅度減少,但是造成的社會影響越來越明顯,重點表現在冰凍、雨雪、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局地突發暴雨對城市運行的影響,持續高溫乾旱對農業生産和群眾生活等方面的影響。
針對災害性天氣服務工作,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魏麗認為,要加強持續性、轉折性天氣過程的預報能力,加強定量降水監測、預報能力,提高降水相態、降水性質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加強颱風異常路徑及強度預報能力,提高登陸颱風風雨預報準確率;加強突發災害性天氣的預警能力,提高城市突發暴雨的應急服務水平,提高為農業、交通、電力等針對性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