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2011年重慶450個村整體脫貧 減少貧困人口29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1日 09時47分   來源:重慶日報

    記者日前從重慶市農委了解到,2011年,重慶市扶農助農工程進展順利,幫助“兩翼”地區農民收入得到較快增長。預計今年“兩翼”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6030元,較去年增長2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個百分點;與2009年相比,“兩翼”農民人均純收入兩年就跨越了4000元、5000元、6000元三個大關,與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差距由2009年的718元縮小到410元。以“戶”為單位計算,“兩翼”農民戶均增收4500元,超出年初目標1000元,兩年累計增收7900元。

    2011年,重慶市共計安排市級以上財政扶貧資金13億元,為歷史之最。實現450個整村脫貧,完成任務數的150%;完成扶貧和生態移民10.8萬人;培訓貧困農民1萬人;預計減少貧困人口29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0萬人)。

    全市合作社總數達13403個

    參社成員收入比未入社農戶高三成

    去年,西南政法大學王某等3名大學生畢業後雄心勃勃,投資數十萬元,買化肥和運輸車輛,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種菜。雖然今年萵筍等蔬菜大獲豐收,但市場不看好,仍未找到買主,滯留地裏400多噸蔬菜賣不出去。

    看著堆在地裏的蔬菜,急壞了王某等人。為聯絡買家,他們先後跑遍了重慶、湖北、湖南和貴州等省市,聯絡當地超市、學校和機關食堂,希望有人能夠買下這些蔬菜。最後,簽下來的訂單還遠遠不能將蔬菜銷完。

    怎麼辦?正在他們為此急得焦頭爛額時,該縣新成立的兩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合作社幫助下,貴陽、雲南的蔬菜銷售大戶前來,很快將這些囤積的蔬菜運走。

    市農委一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重慶市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全市合作社數量已達13403個,今年新增3103個,超額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下達的1600個目標任務。合作社100%工商註冊登記,居於西部第三位,參加合作社的成員達221.8萬戶,農民參合率達到3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合作社的牽頭人看,以農民為主的佔85.5%;從産業分佈看,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分別佔48.2%和30.2%,並在生産、銷售合作基礎上,積極向農産品加工、儲藏等領域延伸。

    目前,全市合作社通過農産品質量認證的419個,擁有註冊商標772個,分別比2010年增加132個和199個,有的合作社還獲得了出口農産品備案基地證書,産品遠銷市外、國外等地。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提高了産品質量,促進了農技推廣,帶動了農民增收。

    據市農委測算,入社農戶年均收入比未入社農戶一般高出30%以上,而合作社發揮獨特的組織與制度優勢,按照生産標準和技術規程,統一使用肥料、農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成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的主力軍,有效保障了農産品質量安全。越來越多的合作社與科研院校和農技推廣部門聯合,提高了專業化、標準化生産和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水平。

    特色産業發展迅速

    助推農戶萬元增收

    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進展順利與涉農産業大發展有很大關係。

    “重慶市累計建成市級良種場111個,各區縣自建種場119個,大大提升了豬牛羊兔、雞鴨鵝蜂和柑橘、蔬菜、漁業、雜糧等優勢特色産業的良種化水平;各區縣積極培育自己的‘舉旗’産業,城口、秀山的土雞出欄量突破1000萬隻,豐都縣的肉牛出欄突破10萬頭,開縣、萬州、梁平、奉節、忠縣等區縣的柑橘規模分別達20萬畝以上,秀山、石柱、開縣等縣的中藥材面積分別達30萬畝以上,墊江、巫山、石柱、彭水等縣新增蔬菜面積10萬畝以上。”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兩翼”柑橘面積達到146萬畝,特色水果面積143萬畝,中藥材面積180萬畝,板栗、核桃面積66萬畝,馬鈴薯面積415萬畝。

    特色産業迅速發展也極大地帶動了農戶萬元增收。

    武隆縣實施“旅遊富民”,發展農家樂775家,涉旅農戶1.2萬餘戶,去年戶戶實現了萬元增收;墊江縣大力發展勞務外包,覆蓋25個鄉鎮,參與農戶4.6萬戶,農民月收入500—1900元,帶動農戶增收3.2億元;梁平縣發展豆筋加工戶1.3萬戶、火炮筒加工戶1.5萬戶、竹編加工戶4000戶;忠縣積極培育農村社會化服務業,組建農機、農技、文化、勞務等各類專業服務隊223個,2.41萬參與農戶實現增收1.38億元,戶均增收5700元。

    重慶市還成功舉辦“西部農交會”、“百企入渝,農商對接”採購大會、“兩翼”農産品進京推介會,每季度在主城舉辦一次“兩翼”農産品展銷會,簽訂銷售訂單120多億元,農超對接簽約金額43億元,實現銷售31億元。重慶市農副産品在主城超市設立直銷專區(櫃)112個,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營銷網點940個,今年,義烏“重慶名優特新農産品專銷館”正式建成運營,60多家企業800多個産品進館銷售,通過“義烏館”,忠州豆腐乳成功打入國際市場,秀山土雞賣到浙江等沿海廣大市場,銷售價格達100元/公斤。

    另外,重慶市還重點打造“兩翼”綠色、生態、安全農産品品牌,在全國率先推行農産品質量安全産業鏈監管模式,著力打造蔬菜、生豬、乳業等農産品安全産業鏈。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産品359個,綠色食品81個,有機食品77個,地理標誌産品(商標)43個,名牌産品和著名商標72個。“重慶柑橘”享譽全國,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首創辣椒辣度標準,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制定了商品土雞標準。

    土地交易讓農民搬進新樓房

    樂享財産性收益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樣的房子!”

    説這話的是忠縣三匯鎮羅嶺村四組村民方義洪。

    今年元旦,方義洪告別了久居多年的土磚房,住進了羅嶺村紅岩小區的三層小洋樓,房屋面積255平方米,有8個臥室之多。入住後,方義洪將屋內粉刷一新,客廳裏擺上液晶電視,還在屋頂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誰來看了都羨慕,小區配套很不錯,出門就是水泥路,通了自來水和電視信號線,還為每戶配建了沼氣池。”方義洪告訴記者,他以前住在離村公路一公里遠的三間土磚房裏,因為周邊全是泥土小路,只要一下雨,出行非常困難。他的兒子在忠縣拔山中學教書,以前每次開車回來,都只能將車寄放在別人家門口,然後再步行回家。

    這種不能將車開到家門口的“尷尬”,直到今年元旦才被徹底改變。

    “沒有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就不可能有這樣的變化!”忠縣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周崗認為,對農村建設用地復墾,進行“地票”交易,是統籌城鄉、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此舉可以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保住耕地紅線、推動農村巨變,羅嶺村就是一例。

    以方義洪家為例,申請復墾後,他家老房子被估價7萬多元,按照政策,生態移民每人要補助5000元,方家三口就是1.5萬元,再加上修建巴渝新居每戶補助的3000元。住上這棟具有歐式風格、功能完善的小洋樓,方義洪只添了7萬元。

    “在農村,農民得不到實惠他不得搬,我家以前的房子被估了6.3萬元,只添了3.1萬元就住進了現在的新房子。”在羅嶺村當了近40年鄉村醫生的羅從均告訴記者,搬到紅岩小區後,他將診所也轉移到自己家的底樓,如今,診室變得清爽乾淨,前來看病的村民也更加方便。

    據統計,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成立3年來,累計交易地票148億元。地票交易,不僅直接增加了耕地,也讓農民拿到了真金白銀,讓企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地票增加了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堅定了在城鎮務工多年的農民工轉戶進城的決心和信心。轉戶居民在地票交易中變現農村土地財産,實現帶著財富與尊嚴進城。同時,地票資金的注入,徹底改變了巴渝新居、農村新村的建設模式,農村面貌正在加速改變。過去,巴渝新居、農村新村主要靠財政補貼撬動,而有了地票之後,農民很快認識到集約用地騰出地票就能得到收益,他們將這部分收益投入政府規劃的新居建設,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配套,交通便利,從而讓他們不出農村就能過上夢寐以求的城裏人生活,居住條件和生産生活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重慶市在扶農助農工程中,堅持建設巴渝新居,改造農村危舊房,使農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市建委村鎮建設處處長劉建民介紹,2011年全市農村危房改造總計劃為103900戶,其中D級危房50000戶,C級危房53900戶。截至10月底,全市啟動改造農村危房120132戶(D級危房改造49917戶),分別佔年度計劃的115.62%、99.83%;完成改造農村危房100456戶(D級危房37553戶),分別佔年度計劃的96.69%、75.11%;全市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投資20.42億元。

    狠抓整村脫貧

    扶貧榮獲全國“三連冠”

    “今年重慶市扶貧資金績效考核再次榮獲全國第一,並獲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2500萬元的重獎。自此,從2009年以來,重慶市的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連續三年名列全國第一,累計獲得財政扶貧資金獎勵達到5000萬元。”市扶貧辦一負責人表示。

    重慶市扶貧能夠成為全國惟一的“三連冠”,與近年來開展的各項扶貧攻堅工程密不可分。“例如,整村脫貧就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非常肯定的一個項目。”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坦言,自2009年以來,重慶市已啟動了1016個脫貧村整村脫貧,去年底,第一批266個村平均投入1075萬元,全部脫貧達標,近1/3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

    另一方面,重慶市還把整村脫貧與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相結合,今年在100個貧困村開展了鄉村旅遊試點,讓第三産業逐漸取代傳統農業,成為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力。一年下來,成績斐然,貧困村收入超過100萬元,貧困戶戶均收入超過1.5萬元。同時,隨著大量城市人下鄉生活,當地農副産品商品率提高30%,價格上漲20%。

    除産業支撐到位以外,重慶市的到戶政策也深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好評。“每家貧困戶,都有2000元發展資金;貧困戶子女讀中等職業院校全免學費並對生活費予以補貼;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在6個重要節日對貧困戶進行慰問……”該負責人列舉説,重慶市把到戶到人放在了扶貧事業的顯著位置,制定了9項到戶政策,無論是平時幫扶還是節日慰問,其資金量都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經過仔細考核,認為重慶扶貧針對性和創新性強,有值得其他地區學習的地方,因此連續三次授予了我們全國一等獎的殊榮。”該負責人説,2500萬元將全部撥付給區縣扶貧辦,讓他們提早啟動明年的扶貧計劃。

    下一步,重慶市將把扶貧攻堅的重心逐漸轉移到片區扶貧上面,做好武陵山片區和秦巴山片區的扶貧開發規劃以及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同時,千方百計推進扶貧移民,利用重慶的城市化、工業化來加大扶貧人口的轉移力度,並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的“三權”抵押,連同貧困村互助資金組織,來解決金融對貧困地區支持力度不足等問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相關鏈結
· 重慶:強化財政扶持 推進貧困縣脫貧“摘帽”
· 今後4年重慶將安排資金使100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