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梧州的老黃,長年靠捕魚為生。他與廣西的不少“以船為家”的漁民一樣,在岸上沒有房屋和土地,長年漂泊水上,生活過得艱難。記者從自治區政府獲悉,從今年起,像老黃這樣的困難漁民,生活狀況將有望得到改善。自治區政府近期專門出臺文件,要求各地採取措施從戶籍管理、住房保障、社會保障、子女教育、轉産轉業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漁民的生産生活條件。
記者採訪了解到,廣大專業捕撈漁民除捕魚外大多無其他經濟來源,而且隨著近年來漁業資源匱乏,捕撈生活越來越不易,長年漂泊水上生存環境差。談到有無考慮轉産轉業的話題,老黃顯得很灰心喪氣:“其實也很期待上岸謀生,可是岸上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而且除了捕魚,我們沒有其他的謀生技能。”據廣西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廣西內陸和沿海“以船為家”漁民共5500多戶,1.9萬多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自治區1100元貧困線以下的有1800多戶,6000余人。
自治區出臺的文件中明確:要實施專業捕撈漁民安居工程,組織動員專業捕撈漁民上岸定居。上岸定居漁民屬農業戶口的,全部按城鎮戶口予以登記。對無戶口的漁民,本著尊重歷史、體現自願的原則,結合安置地的具體情況,由安置地公安機關做好戶口審批和登記工作。對於上岸成為城鎮戶籍居民和原來已在岸上居住的專業捕撈漁民,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或農村危舊房改造條件的,納入改造範圍,爭取通過兩到三年時間,解決其居住困難問題。
社會保障方面,符合條件的專業捕撈漁民將全部納入城鄉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將符合參保條件的專業捕撈漁民分別納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逐步解決其老有所養問題。
解決漁民子女教育方面,積極動員專業捕撈漁民子女就近入學,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含縣鎮學校)就讀的,按照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給予支持;在城市義務教育學校就讀的,全部免除公辦學校(含企業、事業單位舉辦的非民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在接受政府委託、承擔義務教育任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按照當地公辦學校免除學雜費標準享受補助。在2015年底前,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專業捕撈漁民子女,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活費等。
另外,還將多渠道促進專業捕撈漁民轉産轉業,重點對青壯年漁民和漁民成年子女進行水産養殖、畜禽養殖、務工經商等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其素質和轉産轉業能力。
據悉,對企業招用符合條件上岸定居專業捕撈漁民的,文件中明確按規定給予企業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和貼息貸款;對符合條件的轉産創業專業捕撈漁民,可以按規定享受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