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實施“強基富民固邊”工程以來,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完善各級邊防部門服務功能,構建警民聯動治安防控體系,服務和引導邊民發展經濟,在1300多公里邊防線上奏響了固邊富民動人樂章。總隊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集體一等功”。
總隊黨委針對邊境情況複雜、管理難度大等特點,依託駐地黨委、政府和群眾,整合資源,走出了一條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管邊控邊的新路子。
把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作為“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治本工程”和“民心工程”,採取全民動員、部門聯合、多方摸排、集中調處等措施,建立了鎮、村、屯三級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絡。各社區、村委會成立聯調中心,各居民組成立聯調室,層層有人管,級級有人抓,上下貫通,配套聯動,開創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大調解”格局。
建立“以邊防派出所為主體,以技防設施為依託,廣大邊民群眾積極參與的邊境治安防控體系”。總隊加大投入,設計生産出“BF-01”型聯動報警裝置。村民在遭受不法侵害或遇到緊急情況時,只要按動報警裝置,報警戶的姓名、基本資料、現場聲音,就會同步傳送到派出所、聯防組長和同組其他村民家中,各方在第一時間同時行動,進行現場應急處置。同時,開通了自動查詢的“警務公開語音應答系統”,設有漢語、朝鮮語自動應答和人工電話應答3種模式,查詢內容涉及戶籍管理、邊境管理、各類證件管理、治安管理等多個方面,被群眾讚譽為邊境線上的“千里眼”、“老百姓炕頭上的110”。村民預警及鄰里互助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實現了群眾互助、警民聯動和區域聯防的有機結合,邊防轄區可防性案件整體下降45%以上,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群眾的安全感不斷增強。目前,239個邊境村屯實現了零發案。
堅持“經濟發展到哪,服務工作就跟進到哪”的理念,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在邊境地區樹起一面興邊富民的旗幟。結合實際制定了服務新農村建設10項承諾,2011年又深化服務內容,出臺了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16項措施。總隊所屬各基層單位與駐地鄉鎮、村屯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共建對子,開展以科技文化扶貧為主要內容的警民共建活動,把現代科技知識帶進邊境鄉村。同時引導村民開發人參、細辛、沙參等中藥材種植項目,刺嫩芽、山野菜、蘑菇等經濟作物種植項目,梅花鹿、狍子等經濟動物養殖項目,使群眾致富門路更加寬廣。
更新完善口岸出入境檢查和便民服務設施,把“驗證臺”當作“服務台”,把“執勤崗”變成“文明崗”,推出“有形服務、有聲服務、有情服務、有信服務”等一系列新舉措,營造了和諧通關環境。積極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開闢了中朝、中俄口岸“邊境和諧通道”,圓滿完成了“亞冬會”、“東北亞博覽會”等國際性盛會的邊防檢查任務。
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作為愛民實踐的具體行動,積極參加駐地的愛民助民活動。所屬部隊以每年的“愛民大走訪”活動為契機,採取多種形式暢通警民聯絡渠道,在街道居委會設立民生服務熱線,設置24小時報警服務“一鍵通”,發放警民聯絡卡,使群眾感覺到邊防警察就在身邊。
關注民生,創新服務。總隊從基礎設施、生産發展等多個方面,對38個落後邊境行政村予以立項幫扶。總隊先後創建了2個愛民固邊模範市,1個愛民固邊戰略樣板縣、8個模範鄉鎮、209個模範村屯。總隊從完善機制出發,建立所、站、隊、大隊、支隊、總隊愛心救助基金體系,對確定的資助對象,建立個人檔案,詳細記載具體資料,做到幫管結合。對家庭困難的給予經濟投入,身體患病的引導及時就醫,心理陰影濃重的注重心理輔導。目前,各級邊防機關已投入“愛心救助基金”85萬元,先後有378名貧困兒童和601名殘疾人員得到資助。派出愛民服務小分隊,推出為孤寡老人、殘疾人上門辦證等多項便民服務措施,將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