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2時,許昌縣蔣李集鎮劉莊村村民劉樂民,通過河南農技推廣網,向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推廣研究員周繼澤諮詢:“一冬天沒下雨,我的麥田是否需要澆水?”
半小時後,在鄭州的周繼澤回復:據設在許昌縣蔣李集鎮小麥苗情遠程監控點傳來的實時圖像和數據看,此時當地麥田空氣溫度10.1℃、濕度33.9%,土壤溫度7.7℃、濕度62.2%,風速2米/秒,風向北,降雨量0……他建議:因去年播種期間底墑好,儘管一冬沒下雨,目前還不需要澆水;如果再過一週無雨,並且沒有倒春寒,就該澆水了。
專家不來現場,也能像醫生一樣通過“聽診”診斷“病情”?記者感到不可思議。
下午5時,記者從許昌趕到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見識了小麥苗情數字遠程監控系統的神奇:10個高清晰顯示屏同時顯示新鄉、商丘、駐馬店、週口、鄭州等不同監控點的小麥長勢,並實時顯示該點土壤、空氣的溫度、濕度及太陽總輻射等數據指標。據站長任洪志介紹,該系統為無線傳感器網絡、遙感技術和遠程數據傳輸等技術集成,這些監控點通過現場安裝的監測儀器,每10分鐘保留一組數據,每小時保留一幅照片。
據了解,目前黃淮海小麥主産區僅有15個小麥苗情遠程監控點,河南省已建成10個這樣的監控點。這些監控點各具代表性,比如新鄉站點屬於黃河以北高産麥區,許昌站點屬於豫中水澆地,三門峽站點屬於豫西旱地,商丘站點屬於豫東水澆地,等等。
“小麥苗情數字遠程監控系統,等於為農業科技人員裝上了‘千里眼’。”任洪志這樣形象地比喻。科技人員在利用儀器監測的同時,採取與人工監測相結合,建立農田環境指標體系和小麥苗情分類標準,實現小麥苗情監測自動化、苗情動態可視化和田間管理科學化,提高農技人員決策管理和服務水平。
因為經費原因,目前河南省只在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設立了10個監測點。“如果這樣的監測覆蓋全省,技術人員就不用再遠赴各地麥田觀察苗情,坐在電腦前就可以看到田裏的實景,判斷是否該施肥、澆水或打藥,大大提升糧食生産的科學管理水平和抗災減災能力。”任洪志説,去年春天全國範圍發生了嚴重乾旱和低溫凍害,河南省應用該系統的監測數據和綜合分析,對小麥苗情診斷和災害監測預警有了更精確的掌控。農業部專家對此讚不絕口:遠程監控系統具有全天候觀測的能力,精準性高、時效性強,應用直觀方便,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記者 李曉瑋 胡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