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青海解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9日 14時49分   來源:青海日報

    “感謝黨和政府,沒想到盼了幾十年的養老問題終於解決了。”——感謝的話兒説不完,是多年夙願得以實現的欣慰;

    “在希望與失望之間徘徊了多次之後,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激動的淚水流下來,是再次點燃生活希望的振奮;

    “這450元錢對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養老那麼簡單,它飽含了黨和政府對民生的濃濃情意。”——陣陣掌聲響起來,是受益群眾對好政策的感激。

    ……

    養老是大事,誰不關心;養老有保障,誰不動情?去年,青海省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以後,更多人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眸中流下感動的淚水,心底涌動著幸福的情懷。

    確實,這是一縷直抵人心的溫暖陽光:到2011年底,青海省將4.91萬名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範圍,4.5萬人已經開始按月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

    這是一份振奮人心的民生答卷:到2011年底,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實現養老保險制度全省城鄉居民全覆蓋!

    這更是一座永遠矗立在民心的豐碑:“國以民為本,民以生為先”的承諾擲地有聲,省委省政府“小財政辦大民生”的執政理念提升了560萬青海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數。

    承諾:民生大於天

    還記得,省委書記強衛多次在有關會議上這樣説:“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當務之急。”他曾深情地提出:“雖然我們與全國比經濟總量不大,但青海人民的幸福指數不能比別人低。”“用幹部的辛苦指數來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還記得,省長駱惠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説:“一定時刻把民生放在心上,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追求公平正義,讓全省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這樣的情懷怎能讓我們的心不溫暖。我們無不從細微點滴中感受到,黨和政府始終把讓群眾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更加重視和關注民生,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用“小財政”撐起了“大民生”。

    越貼近,就越溫暖。幾年來,最溫暖人心的無疑就是那些最貼近百姓的民生決策,尤其是社會保障。如果説就業是民生之本,社保就是民生之盾,“固本強盾”成為省委、省政府傾注民生的重中之重,青海省一連串濃墨重彩書寫的社會保障舉措,實實在在改善著群眾的衣食住行,成為人們最溫暖的記憶——

    2009年,青海省與國家同步啟動了新農保試點,覆蓋人群為年滿十六周歲以上的農牧民。去年,青海省將全省46個縣(市)全部納入國家新農保試點範圍,實現了養老保險制度全省城鄉居民全覆蓋。比國家提出的2020年實現制度全覆蓋的目標提前了10年,青海省也成為最早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的省份之一。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省新農保參保率達到76%。自此,青海省廣大農牧民憂慮了幾輩人的養老問題得到了制度上的解決。

    2011年7月,青海省啟動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並實現制度全覆蓋。規定凡60歲以上,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老人,個人不繳費每月都可以直接領取基本養老金。

    從2005年開始,青海省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特別是去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38元,調整後的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2027元(含取暖費),在全國列第三位。

    去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付比例提高到80%,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2萬元左右,城鎮居民在三級、二級、一級定點醫療機構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付比例由45%、65%、75%提高到65%、75%、8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每人每年提高80元。

    另外,青海省還建立了失業保險與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聯動機制。

    “國以民為本,民以生為先。”近年來,按照“小財政辦大民生”的思路,青海省不斷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建立了社會保障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去年,青海省全年用於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增長31%,位次在全國靠前。全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職工生育保險待遇、城鄉居民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等民生指標均走在了西部省區前列,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位列全國第三;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人均籌資標準一舉跨入全國前列。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

    希望:讓更多人沐浴陽光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青海省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覆蓋面不斷加擴大,截至2010年底,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74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0萬人。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部分曾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工作而早期離開單位的人員,不符合省政府青政辦〔2003〕133號文件規定條件沒有正式招工手續的集體企業人員,以及“五七工”“家屬工”等年齡偏大人員沒有被納入到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範圍,被遺留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邊緣地帶,基本生活比較困難,成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歷史遺留“空白”,而且,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支援三線建設,大批內地企業援遷青海,存在這種情況的人也有相當多的一批,他們同樣希望能像正式職工一樣有養老保障。

    西寧市南關街社區居民王愛就是其中一員。年輕的時候她隨丈夫支持青海建設來到西寧,丈夫是汽車一廠職工,她則成了廠裏的家屬工,這一幹就是十幾年。後來隨著家屬廠解散,由於沒有工廠的正式職工身份,她和很多人一樣,悄悄地回到了家裏。她也曾跑過相關部門,詢問像自己這種情況,能否辦理養老保險的相關手續?可回答都是:沒有相關政策,沒辦法。

    “2009年以來,青海省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工作,60周歲以上農牧民都有了基本生活保障。隨著周邊省區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加快實施,未納入養老保險人員要求參加養老保險的訴求日益強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紀仁鳳説。

    對於王愛等人的訴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2010年,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財政部出臺了《關於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等遺留問題的意見》。“聽説國家出政策,要解決我們的養老問題了,千萬別有了政策卻沒了下文。”“國家才出政策,我們要等享受上,得等到啥年月啊?”當得知政策的人們又高興又忐忑的時候,青海省的政策已經頒布在即。

    其實,在國家的政策未下發前,省委、省政府就已經行動了。

    2010年7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會提出關於“探索解決集體企業等六類特殊人群的社保問題”的有關要求。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即刻成立了專題調研組,由廳長紀仁鳳帶隊,對青海省的情況展開調查摸底,對東北三省以及甘肅、寧夏等地基本做法進行學習考察,提出了解決青海省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並多次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彙報。

    2010年11月25日,省政府第70次常務會議、12月3日省委常委會原則同意,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出臺了《關於印發<關於解決我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的通知》;12月9日,省政府又召開專題部署會,對相關政策詳細解讀,並就有關工作做出具體安排和部署。

    新的政策將三類人員納入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範疇:

    1、曾在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工作,後因各種原因離開單位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

    2、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各類城鎮集體企業人員;

    3、未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五七工”“家屬工”。

    條件是1995年12月31日前與青海各類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或形成事實勞動關係,具有青海省城鎮戶籍,2010年12月31日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人員。

    參保人員一次性足額繳清養老保險費後,從次月起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金為每人每月450元。另外每年還發放冬季取暖補助費。

    但是,實際情況遠比預想中複雜的多。有些人與企業有事實勞動關係,但時間太久,檔案資料難以查找。對於這種情況,青海省的政策中規定,對因用人單位管理不善而檔案遺失的人員,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甄別、出示工作經歷的證明並公示後,納入養老保險範圍;有些人雖然曾在青海省工作,但其戶籍已遷至省外,要求在青海省參保。考慮到這部分人曾長期在青海省工作,為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貢獻,政策規定,如本人2011年內遷回青海省,符合參保條件的,納入養老保險範圍。

    這些處處體現著“人本”氣息的優惠政策讓參保人感動萬分。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曾經做了三十餘年鄉村醫生的何玉花老人,指著手裏那份陳舊發黃的醫療技術職稱證書説,“這是我多年來服務鄉村預防保健和新生兒接種的最好見證,因為不是正式職工,所以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今天國家了給了我們這樣的好政策,我們多年的心血也算是烙上了‘公’的印記。”

    履諾:辛苦指數換幸福指數

    省委書記強衛曾對青海省各級幹部提出:“要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

    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辦理過程中,青海省各職能部門、企業和社區經辦人員盡職盡責,正是以自己的“辛苦指數”保證了這項政策的順利實施。

    工作量大,幾千人的材料壘起來也是一座小山;時間緊,1月初申報,2月份就要讓辦理人受益。為了儘快讓申請人受益,各級社保經辦機構便以“白+黑”“5+2”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省社保局信息部主任程海剛是2010年12月接到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開發電腦程序的任務。找開發商?沒錢!照搬其他省市的系統?青海省情況複雜,沒用!這項任務只能讓僅有的一名技術人員劉韶林承擔。白天還有其他事,小劉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做。要了解數據結構,還要吃透文件,了解特殊情況如何處理,沒日沒夜地幹了十多天,程序做好了,小劉也瘦了一圈、黑了一圈。

    2011年1月,所有的申報材料全部堆積了上來,僅青海石油管理局就申報了3088人。這麼多人,如果按以前一個人辦理,需要加班加點幹上兩個月,但是,省社保局行業部僅用了8天就將這些人的手續辦理完畢。一連一個星期,人們看到省社保局辦事大廳的燈從晚上亮到早上。

    負責待遇核定的韓英花,那幾天孩子正在發燒、愛人也忙得顧不上,她只能狠心把孩子扔給年過七旬的老母;負責申報的馬永琪,新的程序還在磨合的時候,有些數據錄不進去,她就一遍一遍地錄入,到淩晨,她的眼前已一片花白……

    石油管理局路途遠、申報的人員多,為了節省時間,省社保局採取了預申報制度,提前將表格下發給企業,使這些人在申報前就給他們建好了數據庫。

    辛苦終於換來了回報。2月份,凡已申報並符合條件的老人就足額領取了養老金。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14名家屬工代表,敲鑼打鼓送來了寫有“高效廉潔,勤政為民”的錦旗。“其實能看到老人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我們就知足了。”省社保局行業部主任王千蘭説。

    在社區,這些小巷總理們接觸的不僅是一張張冰冷的表格,更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神。

    “要不是社區工作人員不嫌煩,恐怕這次我又要錯過好政策了。”西寧市南關街社區老人馬佩深説起自己的養老金,百感交集。

    或許是馬老太本人,也或許是家人疏忽,馬老太的戶口本上的名字為“馬佩琛”,其他證明材料上卻都是“深”字。雖然只有一個偏旁部首的小小差異,但馬老太卻面臨著享受不到政策的境地。“這些老人不容易,不能讓一個小差錯耽誤了。”社區副主任周久濤想。為了這一個偏旁部首,周久濤跑了4趟派出所,又做公交車往返于老人的原工作單位,找她的老同事證明情況。

    當第一個月的養老保險金拿到手後,馬老太第一個找到周久濤,拉著她的手半響説不出話來。

    時間長、資料缺,這是社區工作人員在辦理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面臨的一大難題。有時候花在一個人身上的時間要兩三天,“雖然我們只辦理了300人,但我們的接待量有九百多人。”南關街社區黨總支書記趙德琴回憶道。

    把好政策辦好,光下苦力氣不行,還要講技巧。

    省社保局局長趙群告訴記者,解決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涉及時間跨度大,人員情況複雜,工作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為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各部門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創造性開展工作。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開闢了專門經辦窗口,實行一條龍服務。西寧市社保局根據政策規定及時調整“金保工程”業務程序,並積極與地稅、金融機構協商溝通,使歷史遺留參保人員實現了銀行繳費,有力推動了解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工作的深入開展。專門設計印製檔案袋,將相關政策及經辦流程印在袋子上,辦事程序一目了然;海北州專門設置諮詢臺,指導參保人員填表;在石油管理局、西部礦業、三江集團等,企業分別組成幾個工作組,到下屬單位上門受理參保人員申請。

    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參保人員,很多都是家庭經濟困難,要一次性拿出三萬元左右,對他們來説實屬不易。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黨的好政策,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積極協調,幫助經濟困難人員通過小額貸款繳納養老保險費。

    “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好政策總是民心所向。自去年1月上旬申報登記工作開展以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手持證件,紛紛前來登記,其中年齡最高的達84歲。

    在各地登記現場,前來登記的老人中,有人帶的是工作證,有的呈遞的是勞動合同書,有的出示的是榮譽證,還有的保存著曾經上級行政部門授發的技術職稱證書。

    1月全省全面展開申報工作,到2月,很多人就已經拿到養老金了。450元,對於部分人來説,或許只是下頓館子,買件衣服,但是對於這些老人,意義並沒有那麼簡單。

    “有了這450元,可以減輕女兒的負擔了,我再也不用指望著每天收點飲料瓶換錢。每年還有取暖費,基本生活不用愁了。”這是王愛眼中450元的意義。

    而同樣是西寧市南關街社區的居民封開雲對養老金的看法卻不同。老伴兒有工資、兒女孝順,封開雲也不愁吃穿,但她心裏有個疙瘩:“都是為國家出過力的,但為什麼我就沒有養老保障。”看著身邊很多親朋好友都享受到了各種形式的養老保險,封開雲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曾無數次地問過自己“是不是真的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其實,封開雲的心願簡單而又樸素,她説:“其實錢多錢少是次要的,我只想得到一種認可與肯定,我曾經也有過工作,我也有過自己的貢獻。”

    是啊,還有什麼方式能是這種價值更有力的證明和體現,84歲的劉素英老人等了這麼多年,等的就是這一天。也許社區副主任周久濤的感觸更深些,“老人在我面前笑得跟個孩子似的。”周久濤説,劉素英一再強調,退休工資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這就夠了,就夠了。

    民心順,人心齊。

    在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當要解決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通知剛張貼到文化宮的墻上,就引來了無數人的圍觀,很快,這項好政策家喻戶曉。在辦理過程中,看到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非常辛苦,老人們自發組織了一個服務隊,工作人員忙不過來的,他們主動幫忙。公司人力資源室主任黃菊紅再也聽不到一句老人們抱怨的話。

    在青海石油管理局,政策的出臺給三千余名歷史遺留問題員工帶來了福音,但是部分人員生活困難,一次性繳費對他們來説有些吃力。為了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陽光雨露,石油管理局發動在職職工捐款九十多萬元,解決了孤寡老人、困難人員參保問題。養老金下發後,石油管理局困難人員感激涕零,“我們真的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溫暖。這麼大的恩情,我們難以為報。”

    民心順,社會穩

    “對我們來説,最迫切的問題解決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在多天的採訪中,這是記者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

    黃菊紅也深有感觸:“以前經常接待老人們來反映解決不了養老保險的問題,現在問題解決了,來訪的人少多了。現在走在家屬院裏,都能感覺到大家其樂融融,員工和家屬們的幸福感提升了。”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紀仁鳳告訴記者,解決青海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是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健全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大舉措。到去年年底,這項工作圓滿完成,以前凡是有工作經歷的人員都納入了此項政策保障範圍,4.91萬名參保人員徹底解決了久拖不決的養老問題,已經領到養老金的4.5萬人已經開始了他們嶄新的生活。(作者:辛勤 幼麗)

 
 
 相關鏈結
· 青海建成60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 佔純牧業村68%
· 青海開展保健食品、化粧品生産流通領域整治行動
· 青海已開工建設城鄉保障性安居住房50多萬戶
· 青海牧區開展遊牧民定居工程開啟牧民群眾新生活
· 青海各地"3·15"前集中銷毀百餘噸假冒偽劣商品
· 青海:公路建設"織就"雪域高原綠色便捷運輸網絡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