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9時許,一場隆重而又簡單的起航儀式在三亞水産碼頭舉行。由海南省30艘漁船組成的2個編隊6個小組將前往南沙開展捕撈生産活動。該航次作業時間約20天,生産地點在北緯10°永暑礁附近海域。此次赴三沙漁場生産作業,是海南省漁業企業、合作社、漁民三方抱團合力闖深海的一次嘗試,是海南省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捕撈活動之一。
9時50分,船隊從碼頭解纜起錨,遠赴三沙漁場。不同於往常零散漁船“單打獨鬥”的作業模式,這次捕撈是漁民自發的行動,由漁業合作社和漁業企業統一組織協調,29艘140噸以上的鋼質船採取編隊分組的方式進行捕撈作業,還有1艘3000噸的綜合補給船為捕撈船隊提供油、水、冰、魚貨收購等服務。
據介紹,這次捕撈範圍屬於非休漁區,這次捕撈活動的意義在於:一是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海南省海域面積廣闊,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尤其三沙漁業資源豐富而開發不夠。海南省提出了從以近海捕撈為主,向近海捕撈與外海、遠洋捕撈並舉,逐步向外海遠洋捕撈為主轉變。把眼光瞄準西南中沙等外海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發展壯大外海、遠洋漁業生産,限制對資源造成破壞的作業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作業方式。二是進一步加大南海漁業資源的開發力度。據調查,三沙漁業資源的潛在捕獲量約為500萬噸,每年的可持續捕獲量在200萬噸,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獲量僅為8萬噸左右,開發前景巨大。這次捕撈船隊赴三沙漁場生産,就是要發展深海捕撈,開發漁業資源,促進漁民增收。三是積極探索深海捕撈作業的組織模式。海南省現有36家從事捕撈生産的漁業合作社,社員3000多人,合作社專業化、組織化程度高。這次由綜合補給船帶編隊的方式作業,能更好地探索發展深海捕撈新路子。
西南中沙漁場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漁民的傳統作業漁場,近年來,海南省的捕撈合作社專業化、組織化程度提高,漁民前往三沙開展深海捕撈能力不斷增強。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三沙市,極大地鼓舞了海南省廣大從事三沙漁業生産的漁民的信心。
這次捕撈活動,三亞老漁民梁亞排、林鴻永等帶隊出海,許多有著多年海上捕撈經驗的船老大主動要求參加。他們表示,搞好傳幫帶,帶領年輕人到咱們祖祖輩輩海上作業的海域,去體驗風浪、撈金攬銀,今後還要多組織漁民到三沙海域生産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