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民政部發佈《2011年度自然災害應對工作評估報告》,報告指出,儘管去年我國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春夏連旱等各類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但死亡(含失蹤)人口數為2000年以來最少,損壞房屋數量為2000年以來次少。中國氣象局在去年的氣象等自然災害應對過程中,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氣象監測預報和預警信息發佈,加強與相關部委的配合聯動,同時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推進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公眾氣象科普宣傳,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2011年4月25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對汛期氣象服務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時,修訂並印發了《中國氣象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從制度建設上強化了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加強科技支撐能力和物資保障能力。中國氣象局組織試點省圍繞城市內澇災害風險評估數據庫建設、風險評估技術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和技術開發,建立了以GIS為平臺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系統,應急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提高;建立了包括便攜式自動氣象站、油機、雷達配件、火箭彈及高炮、作業火箭配件等上百類應急物資在內的應急物資儲備庫,物資儲備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第三,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預案,推進基層應急隊伍建設。2011年中國氣象局共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響應16次,加強應急處置。通過進一步發展,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已達49萬人,覆蓋71%的行政村。
第四,強化部門聯動,不斷加強災害監測預報。2011年,中國氣象局與農業部開展十多次重大災害監測分析會商,與國家林業局聯合組織開展2011年春季沙塵天氣和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預測分析會商會議,做好沙塵暴及重大突發林業生物災害預警工作,並在年初冬麥區抗旱期間,與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多次組織調研組深入災區,會商研判旱情發展動態。據統計,去年中國氣象局共組織各類災害性天氣會商和應急服務專題會商60次,發佈災害預警615次,發佈強對流天氣預報712次。
第五,建立災害預警協作機制,做好預警信息發佈工作。中國氣象局召開了24個部門參與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與民政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利用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手段及時將颱風、暴雨、高溫、乾旱等13類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分類分級發給39個部委和相關單位。同時,建立和完善了氣象預警信息發佈平臺,中國氣象頻道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79個地級以上城市落地,建成7個氣象海洋廣播電臺。全國農村氣象手機短信用戶達3000萬個,農村高音喇叭逾10萬個,鄉村電子顯示屏近7萬塊,農村氣象信息服務站近4萬個。據統計,去年中國氣象局向國務院報送《重大氣象信息專報》123期,報送專題材料25期,發佈氣象災害預警服務快報198期、《中國氣象局值班信息》543期,向43億人次發佈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第六,深入開展科普宣教。氣象部門通過多種手段,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應急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去年,中國氣象局接待國內外媒體採訪800次,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播出氣象新聞2000余條,在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網站刊發氣象類新聞稿件1萬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