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省中小企業局專場。省中小企業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丁義安以《發展中小企業,促進全民就業增收》為題,通報了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陜西省中小企業的發展成就。
“十一五”以來的六年時間裏,陜西省中小企業總量快速增長,發展潛力和後勁持續釋放,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發展勢頭依然強勁,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擴大城鄉就業、優化經濟結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六年間,全省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2.5%,增加值年均增長18.8%;2011年,全省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190億元,同比增長28%;增加值5950億元,同比增長19%;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6257億元,同比增長15%。均高於同期全省經濟增長水平。全省中小企業個數在六年間,年均增加2.7萬戶,2011年發展到140萬戶。中小企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從35%提高到48%;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從43.34%提高到50.5%,已佔據半壁江山,成為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社會貢獻逐年增加。六年來,全省中小企業累計用於城鄉社會各項公益事業性支出50多億元。2011年,全省中小企業、非公經濟上繳稅金約佔全省稅收總額的45%,進出口總值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65.27%。45個縣(區、市)中小企業、非公企業增加值佔縣域GDP的比重超過50%,77個縣(區、市)超過40%。年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中小企業、非公企業發展到2190戶。
有力地推進了縣域工業化發展。六年來,陜西省縣域園區營業收入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全省各類縣域園區發展到近200個,聚集各類中小微型企業超過10萬戶,從業人員100萬人。各地根據區位特點、資源稟賦和産業現狀,努力培育區域特色産業。關中地區的科技型農業企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農産品加工業等發展較快;陜南三市生物醫藥、有色金屬採選、林特産品加工等特色産業初具規模;陜北在能源化工、農産品加工、建築業等方面催生了一大批非公企業,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省中小企業增加值在一、二、三次産業中的佔比為1.45%、66.85%和31.7%。工業主體地位更加凸顯,産業佈局和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産業中小企業迅速發展,佔全省中小企業總個數的78.17%。造紙、鐵合金等“兩高”型企業佔比逐年下降,裝備製造、電子通信、農産品加工等一批優勢特色産業保持高速發展,科技型、成長型中小企業超過2萬戶。全省形成了以蘋果為主的渭北果業産業帶,關中奶畜、蔬菜、優質專用糧産業帶,陜北優質肉羊、小雜糧、紅棗等特色農業産業帶,陜南中藥材、茶葉、桑蠶、生豬等産業集中區。海升、匯源等果汁加工企業,蒙牛、銀橋等乳品加工企業,本香、秦寶等肉類加工企業,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伴隨著陜西省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全省就業增收成效顯著。六年來,全省中小企業從業人數年均增加23萬人。其中,2011年比上年新增30萬人,從業人員總數達730萬人,佔全省二三産業從業人數的70%。全省中小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從2005年的330億元增加到1069億元,年均增加123億元。全省重點監測中小企業的從業人員人均工資收入1.68萬元,是2005年人均工資5565元的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