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座談會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總署黨組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三改一加強”的要求,圍繞體制改革、技術創新、實現出版傳媒集團新跨越,交流情況,分析形勢,研究問題,部署工作。
胡錦濤總書記“7·23”重要講話,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對推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特別是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高度,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刻論述,強調要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産業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7·23”重要講話精神,對新聞出版行業來説,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刻理解改革發展對於建設文化強國的基礎性作用,就是要繼續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出版傳媒集團在改革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從而帶動新聞出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下面,我就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以及做好迎接宣傳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各項工作,講四點意見。
造就一流出版傳媒集團是改革發展的重要標誌
(一)黨的十六大以來集團化發展有了新突破
黨的十六大對文化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思路和發展文化産業的總體要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十年來,新聞出版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循序漸進、逐步推開的原則,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在多個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宏觀上,實現了政企分開、企事分設、管辦分離,理順了黨、政、企、事和市場仲介組織的關係,新的管理體制基本形成;微觀上,加快轉企改制,包括印刷、發行、出版、音像在內的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的任務基本完成,新型市場主體地位初步確立,第一批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接近尾聲,中央確定的十八大前的改革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全國先後組建了120多家各類出版傳媒集團,已經有49家新聞出版企業在海內外上市。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真正造就了一批文化市場主體和戰略投資者。
大改革帶來了大發展、大變化。十年來的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使新聞出版的軟實力大幅提升,精品力作越來越多,主流思想文化的競爭力、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新聞出版的硬實力實現跨越,産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産業地位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個整體規模大、覆蓋範圍廣、産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中國特色新聞出版産業體系。整個行業呈現出大改革、大發展、大變化、大跨越的良好態勢。目前,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日報總發行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學術著作、學術論文出版和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總産值居世界第三位。互聯網出版、動漫遊戲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業態發展迅猛,成為新聞出版業重要的增長點。2011年,新聞出版全行業營業收入達1.46萬億元,增加值突破4000億元。出版傳媒集團成為文化産業的主力軍已是不爭的事實。
(二)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黨的十六大以來,出版傳媒企業集團從無到有、發展壯大,在文化創造和市場經營中都起到了主導作用。各集團公司堅持發展先進文化,組織出版發行了一大批精品力作,集團市場佔有率近70%,較好地佔領了主流思想文化陣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自覺深化改革,增強自身活力,絕大多數出版傳媒集團都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一批出版傳媒集團相繼實現了股份制改造並成為上市公司,確立了市場主體地位;一批出版傳媒集團憑藉産品、資本、企業等多種途徑走出去,主動參與國際競爭,開拓海外市場,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貢獻;轉變方式,加快發展,在經營規模和做強做大上,出版傳媒集團表現突出,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出版、報刊、發行集團資産總額3680.1億元,佔全國出版發行行業資産總額的73.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94.6億元,佔全國出版發行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7.5%;實現利潤和投資發展均佔到全行業近一半,新聞出版集團的骨幹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擔當了文化改革發展主力軍和文化産業戰略投資者的責任。
(三)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出版傳媒集團在主導國內文化市場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面臨一些需要高度重視認真思考的問題。從國際看,當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複雜多變,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普遍放緩,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不容低估,整個世界進入了一個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對新聞出版業來説,至少有三大問題必須面對。第一是國際環境問題,就是當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國際經濟秩序産生重要影響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面對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新問題,必須要調整策略、調整角度、調整心態,勇於面對新問題。第二是文化背景和文化産品的差異問題。基於社會制度、思想體系、文化傳統、民族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産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開拓國際市場並非易事。第三是如何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問題。周邊國家大多是受中華文化影響較多的國家,不處理好一些相關問題,對文化交流將産生重大影響。
從國內看,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對文化的期待進一步反映在市場的變化上,對出版傳媒集團如何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新變化、新期待也是一種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吹響了進一步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號角。新聞出版業面臨的要求更高。
面對中央對文化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儘管出版傳媒集團這幾年實現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們還不適應當前整個大局的要求,特別是我們的自覺性還很不夠,習慣於按照慣性運行,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還缺乏緊迫感,表現為:體制沒有完全理順,機制沒有搞活,發展動力不夠強;集約化程度偏低,産品同質化,市場競爭力不夠強;與科技融合程度不高,轉型升級遲緩,創新能力不夠強;高層次人才缺乏,經營管理能力不夠強。同時,地區分割、行業封鎖,市場不統一,佈局結構和出版資源配置不合理,誠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也制約著出版傳媒集團的改革與發展。以2011年為例,全國出版、報刊和發行集團在全國出版發行行業所佔資産總額達73.4%,只實現了57.5%的主營業務收入,僅産生了43.2%的利潤,不成比例。這個事實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加快出版傳媒集團改革發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四)出版傳媒集團必須進一步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任務,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推動新聞出版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對出版傳媒集團來説,轉企改制為重點的第一階段改革都已完成,第二階段的改革現在已經開始,核心就是要在完成轉企改制的基礎上,以“三改一加強”為中心,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做大做強出版傳媒企業,培育一批發揮市場主力軍作用的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同時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産品市場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
出版傳媒集團作為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排頭兵和新聞出版産業發展的主力軍,在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知識和傳承文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各方面,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出版傳媒集團負責人一定要有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7·23”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肩負的文化強國重任,充分發揮改革排頭兵、産業主力軍的作用,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過調整創新提高運營質量和管理水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文化貢獻。
推動出版傳媒集團實現新跨越
(一)全面深化第二步改革
經過十年的改革,經營性新聞出版單位基本完成了轉企改制任務,下一步的目標是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把企業的活力完全激發出來。第二步改革,是在完成轉企改制的基礎上,以“三改一加強”為重點,繼續深化生産經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在全國範圍內打造和培育一批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出版傳媒集團。
一是要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通過引入其他行業大型國有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出版傳媒集團之間聯合重組、參股等方式進行股份制改造,壯大資本實力,實現股權多元化。
二是要大力推動出版傳媒企業上市。上市是成為真正市場主體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完成公司制改造的重要標誌,也是開放融資渠道的主要辦法。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是多元化的,可以加強與民間資本開展合作。前不久總署出臺的《新聞出版總署關於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實施細則》,提出了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出版傳媒集團可按照實施細則要求,與民間資本開展深層次的産品合作、項目合作、資本合作。
三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要求,健全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探索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明確所有者、經營者各自職責,形成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資産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四是要加快轉換內部經營機制。按照市場規則和新聞出版發展規律,繼續深化以勞動、人事和分配三項制度為核心的內部改革,建立完善的企業職工考評制度和激勵制度,建立符合意識形態管理要求和現代企業特徵的國有出版傳媒企業領導班子選配考核制度,並把業績考核結果作為確定經營者薪酬標準和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要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力促化學反應,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經營活力。
(二)進一步加快産業發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這就要求出版傳媒集團作為骨幹企業必須充分發揮支撐作用,推動産業規模實力迅速壯大,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一是要加大兼併重組力度。加快整合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數字出版業務和出版、印刷複製、發行等各種資源,實現多媒體、全産業鏈發展;加大對業務相近、資源相通的中央和地方出版企業兼併重組力度,實現跨地區發展;也可以結合主業兼併重組新聞出版領域以外的其他國有文化企業,實現跨行業發展。通過兼併重組,使企業分享到更多的利益,拓展更大的平臺,使更多企業職工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權人,有效調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二是要廣泛開展戰略性合作。加強出版傳媒集團之間在産品研發、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合作經營等方面開展戰略性合作;加強與文化創意、廣電、電信、互聯網傳播等行業的相關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加強同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和資源整合,重視利用大的公共商務平臺擴大自己的商務平臺。
三是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認真落實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産業發展規劃綱要和總署“十二五”發展規劃,發揮重大項目和園區基地的帶動作用,抓住一些有前瞻性、影響全局的重大項目,全面提升能力。
四是要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符合條件的出版傳媒集團,要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步伐;鼓勵已經上市的出版傳媒企業,根據項目資金需求情況,通過增資擴股、定向增發、配股以及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支持通過各種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創意産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渠道進行融資,以發揮戰略投資者的作用。
五是要積極培育拓展消費市場。根據國家擴大內需政策要求,充分發揮集團在出版物生産、供給等方面的優勢,大力推動産品和服務創新,加強城鄉出版物發行網點建設,形成書城、書店、書屋一網到底的通道,開拓農村市場,打通城鄉市場,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使更多人享受到文化發展成果;積極拓展新的文化消費領域,開發數字傳播平臺等特色消費市場,形成多樣化消費方式和新的消費增長點。
(三)大力推動出版與科技融合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新聞出版業已經成為依託內容創新和技術支撐的産業。當前,新聞出版産品的創意、編輯、生産、印刷複製、發行、傳播和最終消費服務都與技術進步緊密相關。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會給出版業的發展模式、傳播方式、表現形式、消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抓住科技進步的難得機遇,加快推進出版與科技的融合,創新業態和載體,對新聞出版行業來説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是要積極應用高新技術。加強數字內容加工、存儲、傳輸、閱讀等新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加快建設規模化數字出版物投送平臺,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要加快進行印刷、複製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加快印刷複製裝備製造業的自主研發,大力發展數字印刷;要將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高新技術相結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生産方式、生産流程和基礎設施;要加快實現存量出版資源數字化,打造涵蓋多種出版資源的數字傳播技術和資源庫,對內容資源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開發利用;要重視開發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構建開放式、綜合性、多功能集成的流通信息平臺。
二是要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産業。在大型綜合性出版物投送平臺、全民數字閱讀、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工程、電子書包及配套資源數字化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大力發展以網絡出版、手機出版、雲出版等為代表的出版新業態;要通過整合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數字出版業務和出版、印刷複製、發行等資源,加快推動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與良性互動,形成覆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各種新型傳播平臺的數字出版産品體系。
三是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投入力度,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産品研發和新技術創新機制;要加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要在衛星數字發行技術、數字版權保護技術、多媒體技術、閱讀終端技術等重要領域取得新突破。
(四)積極參與開拓國際市場
國際出版文化市場是我們發展的巨大空間,出版傳媒集團是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戰略力量。我們必須從戰略高度合理謀劃走出去宏觀佈局,創新走出去的思路與途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面向世界求發展。
一是要創新文化內容和表達方式。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運用符合時代特徵創意和文化表現形式,把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把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有機結合,生産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出版産品,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二是要豐富國際傳播載體。加強對國際出版市場的研究,制定集團走出去戰略規劃;要繼續拓展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的版權輸出,推動更多有競爭力的傳統出版産品和多種形態的數字出版産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支持兼併、收購境外有成長性的優質出版企業;支持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辦報辦刊、開廠開店。
三是要拓展參與競爭渠道。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外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點文化會展活動,提升中國出版産品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支持通過加強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連鎖書店合作,進一步拓展國際主流營銷渠道,開拓網絡書店、在線閱讀等新型出版物銷售渠道,提升産品貿易水平,整合海外華文出版物營銷渠道,構建中國出版産品國際立體營銷網絡和國際交易平臺。
全面提高集團經營管理的能力
發揮集團的作用,必須全面提高集團經營管理的能力。把集團主體企業做強,把主流渠道做大,這是我們國家的制度、社會的性質、文化發展的總體方向決定的。組建集團的目的就是要做強新聞出版的主體。要形成兩個基本格局:國有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産業格局;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優秀文化的開放格局,做到有主有次,結構合理。集團負責人擔負集團經營管理的重任,要加快轉變經營管理觀念,切實提高經營管理能力。
第一,要加快經營管理觀念轉變。一是從傳統出版傳媒向現代出版傳媒的轉變。很多同志目前還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上,沒有現代企業、現代傳媒的意識,一定要加快轉變,儘快樹立現代傳媒的意識。現代傳媒特點是,國內國際的界限已經十分模糊,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特點,技術手段和文化精神已經融合在一起,人人都是一個媒體、進行多點發佈、即時傳播。這幾個特點我們必須掌握,要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變化,發揮主流渠道的影響力,靠內容、質量、公信力影響社會。二是從傳統載體向多載體的轉變。出版社、報社、雜誌社現在還只是堅守紙質載體,大量信息資源沒有深度開發、利用、傳播。一種信息、多樣傳播這是趨勢,要利用多種載體發佈我們的信息,這是集團負責人一定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三是要由單一的業態向多元化的業態轉變。在技術融合的基礎上,設計新的業態,避免再走電子書的老路。四是市場的注意力要由國內轉向國際、由城市轉向農村。文化的下一步消費熱點將轉向農村,轉向國際。我們的集團負責人一定要以世界眼光觀察市場的變化。自古以來出版業是手工生産模式,還不是現代化工業生産模式,進入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問題非常多,在經營管理思想上一定要轉變。
第二,要加強經營管理能力建設。一是加強領導能力。集團負責人的領導能力與出版社領導的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出版社專注的是每一項具體産品,集團負責人要具有調動集團所有的資源並加以合理配置的能力,謀求集團的突破,總體把握集團前進的方向。二是加強創新策劃能力。要有能力把握行業、把握市場、把握經濟文化發展,具有創造性思維,為集團發展提供方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創新發展方面,使職工不斷看到集團的方向。還要重視整個企業策劃的能力,要幫助所屬子公司、分公司以及有關部門提高策劃能力,文化創意實際上就是策劃,要在企業裏培養創新策劃氛圍。三是加強出版傳媒業務能力。要懂選題策劃、編輯、製作、發行,要培養一批既懂政治又善經營、既懂出版又會管理、既有責任意識又具創新能力、既懂資本運作又能駕馭市場的高級複合型人才。
紮實做好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的各項工作
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是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當前新聞出版工作的主線和重點。全行業要按照黨中央要求和總署黨組部署,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自覺主動,精心組織、週密安排,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第一,要認真做好黨的十八大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做好迎接黨的十八大新聞宣傳工作,是當前新聞出版戰線的首要政治任務。各出版傳媒集團要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全部資源,要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這一主題,深入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不斷鞏固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要繼續深化“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宣傳,全方位展示科學發展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旗幟鮮明地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積極有效地引導社會熱點,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
第二,要認真做好黨的十八大主題出版工作。主題出版是今年的選題重點,要按照中央要求,圍繞“科學發展、成就輝煌”這個主題,組織出版一大批重點出版物,在黨的十八大前後在全國範圍展示、銷售。要全力組織精品力作,集中推出一批歌頌黨和祖國、歌頌改革開放、歌頌人民美好生活的優秀出版物,大力唱響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時代主旋律,以優秀的作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第三,認真做好黨的十八大文獻及學習資料的出版發行工作。黨的十八大文獻及學習資料的出版發行工作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黨的十八大召開後三天之內,大會報告等主要學習材料就要進入全國新華書店。各出版發行單位要高度重視、週密安排,早安排、早準備,及時保質保量地做好黨的十八大報告、黨章和有關文件的出版發行工作,落實出版、印製、運輸、發行、展示等工作,以優質的服務確保全黨全國的學習之需。
第四,堅持用中央的精神指導出版傳媒集團自身工作。新聞出版行業要始終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把自己事情辦好,把自己內部管好。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新聞紀律和出版紀律,嚴格按程序辦事、按法規辦事,加強出版選題和新聞采編管理,落實出版和媒體單位管理責任,確保黨的十八大重大主題出版和重大宣傳報道活動出精品、出亮點。要週密部署、工作到位,對各項任務細化分解,對各個環節排查梳理,堵塞漏洞,不留死角,確保全面、正確、自覺地做好服務黨的十八大工作。
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拓創新,積極進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昂揚的精神狀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