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0月23日 20時34分   來源:教育部網站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中國步伐
——黨的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述評之二

    創造偉業,是人類書寫歷史的方式,也是社會前進發展的強大動力。2011年,我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並掃除青壯年文盲,這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輝煌里程碑。

    儘管百年夢想已成現實,但中國人對義務教育的期待和追求並沒有止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提升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和質量,如何提高基礎教育服務社會民生的能力,依然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大命題。

    問題的價值在於激發理念,而理念的價值在於指引行動。黨的十六大以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理念逐漸上升為改革共識,由此産生改變現實的巨大力量。

    均衡是一個方向,確立義務教育發展的根本目標

    新世紀的中國教育,在打響“普九”最後一場攻堅戰時,也迫切需要回答一些新問題:“普九”之後,義務教育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發展目標是什麼?

    在全球化的今天,這是關係國家未來的戰略性思考:一方面,處於轉型期的我國社會對公平抱有極大期待,而教育發展存在區域、城鄉和校際差距;另一方面,世界義務教育發展的基本路徑是追求普及之上的均衡。

    辦好每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上好學,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成為中國義務教育發展的必然走向——

    2005年,教育部頒布《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一次將“均衡”作為義務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方向。

    2006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提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第一次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升為各級政府的法定義務。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鄭重提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是黨的政治報告中第一次提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思想。

    短短3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從部門決策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教育發展的戰略方針。此後,從中央到地方,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農村,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共識。

    這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提升的過程。教育部2006年6月在成都、2009年11月在邯鄲先後召開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國務委員劉延東強調:“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政府的法定責任。”

    2010年7月出臺的教育規劃綱要把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為重要內容,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及縮小教育發展校際、城鄉和區域差距的具體思路和辦法。

    由於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差異較大,國家確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2011年3月和7月,教育部分別與27個省份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根據“一省一案”原則,各地確定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並承諾如期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還與各地市或縣、市、區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協同推進機制,有效落實了各級政府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的法定職責。

    根據教育部與各地簽署的備忘錄,到2015年,我國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

    為了如期實現預定目標,國務院不久前印發了《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責任。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也為義務教育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均衡注入了強大動力。

    均衡是一個過程,逐步改變基礎教育發展面貌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一項既定不變的方針,更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投入、教育設施、教師資源等辦學條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實現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和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理念到行動,始終方向明確、步履堅定,走出一條不斷擴展、不斷深化、不斷豐富的發展道路。

    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國家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含金量”極高的民心工程——

    2001年至2005年,實施兩期“全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約430億元,全國納入危房改造的中小學超過6萬所,基本消除了當時存在的中小學危房。2004年至2007年,投入100億元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工程項目覆蓋中西部950多個縣,滿足了200萬名新增學生的就學需求,197萬名學生的寄宿需求;投入110億元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通過配備衛星教學收視系統、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設備,初步形成農村教育信息化環境。

    2007年,啟動“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3年中投入120億元,重點支持6000多所農村初中改善宿舍、食堂和廁所等生活設施。

    2009年,啟動“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工程實施3年多來,平均每年有1億平方米的高質量校舍竣工……

    這些堪載史冊的“國字號工程”,極大改善了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有效地縮小了義務教育的區域、城鄉以及校際差距。“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一樣漂亮”,這是在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動人景象!

    與此同時,國家逐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2004年,針對西部困難家庭學生推行“兩免一補”政策;2006年,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2007年,免除全國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用;2008年,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同時要求各地對符合入學條件的隨遷子女免除學雜費和借讀費。

    “學校漂亮了,上學免費了!”一句簡單的感慨,傳達了億萬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感受,也成為中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佳注解。

    但這遠不是均衡發展的全部內涵。在改善辦學條件、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同時,國家自2006年以來先後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崗計劃”、免費師範生政策以及“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顯著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一個好校長能帶出一所好學校,一個好教師能帶出一個好班級。當數十萬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紮根農村學校,他們就是推動中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前線、最堅實、最持久的力量。

    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和保障措施,也激發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經濟和教育發展相對領先的江蘇早在2007年就提出,全省義務教育學校要做到“六個一樣”: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公用經費一樣多,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人民群眾一樣滿意。截至目前,全省77個縣(市、區)通過了江蘇省基本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市、區)的評估驗收,義務教育總體實現基本均衡。

    遼寧省堅持“硬體從實、軟體從嚴”的原則,重點取消“校中校”,改造城區薄弱學校,建設農村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開展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工作,在全國率先實現校校通;實行城鄉劃分大學區,加強中小學校長、教師的定期交流,實施農村中小學一校一名師範本科生計劃。

    新疆則通過教育信息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形成中小學遠程教育工作區、州、縣及項目學校“四級聯動”工作格局。現在,通過有線電視、衛星數據廣播和互聯網三條鏈路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傳輸,全區中小學都可以從“新疆基礎教育資源庫”獲取資源。

    均衡是一種價值,科學指引基礎教育改革之路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兩年多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層次問題。步入深水區的基礎教育改革,不僅需要明確解決哪些問題,更需要確定應該秉持何種價值以及如何體現該價值。

    在談及“擇校熱”、中小學學生學業負擔重等難題時,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指出,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質量的一個結合點,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義務教育的公平和義務教育的質量。

    顯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一個行動過程,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因為它包含了公平、公正的社會需求,是一把無處不在的“尺子”。從這個意義上説,均衡發展是一次深刻變革,它必然涉及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也必然存在重重障礙與阻力。

    以“擇校熱”現象為例,近年來,通過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推動縣域內教師校長合理流動、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初中、優化學校資源配置等辦法,一些地方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有些地方尚未根本好轉,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觸及既有利益格局。

    江蘇鹽城曾是一個擇校成風的城市,2010年,鹽城市委、市政府狠下決心治理擇校,以行政力推的方式清理“國有民辦”改制學校,同時開始科學劃分施教區。鹽城市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多次承諾“不打招呼,不批條子”,並對各級黨政機關下了死命令:不得向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遞條子。不到3年,鹽城基本實現“零擇校”目標,成為一個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沒有“條子生”和“繳費擇校生”的城市。

    真正有效的改革,往往是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而不是簡單地剔除“問題”。面對名校、優質學校存在的現實,不少地方出現了“削峰填谷”還是“填谷揚峰”的爭論。對此,教育部明確表示,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共同發展,不是要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鼓勵各個學校辦出特色、風格,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發展。

    北京、杭州、瀋陽、溫州等地先後推行集團化辦學,以名校帶動弱校,在保持各校特色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集團內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有效地推進了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

    如果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那麼,實現師資均衡就是最艱難的挑戰,也是最關鍵的發力點。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不少地方先行先試,通過教師隊伍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湖北一直在探索建立農村教師隊伍補充、培訓、交流、保障和評價新機制。從今年開始,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新進教師,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省裏設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專項編制;錄用教師的工資由省級財政統一承擔。

    針對農村教師緊缺難題,福建有了“五個一批”,即通過師範院校培養一批“一專多能”專科層次小學教師、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際交流一批、實施“農村緊缺師資代償學費計劃”和“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計劃”補充一批、加大對富餘學科教師培訓一批、採取“走教”一批等形式,重點引導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今年教師節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建國以來第一次教師工作大會,併發布《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從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完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等方面全面部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教育是一國之基,而義務教育則是教育之基。從夢想到現實,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歷經百年滄桑而依然朝氣蓬勃;從普及到均衡,中國義務教育在追趕世界義務教育發展步伐的同時,也築起了這個偉大民族走向振興的堅實根基。(中國教育報 張以瑾)  

 
 
 相關鏈結
· 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教育投入不斷增加
· 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述評:教育發展的國家意志
· 十六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跨越式發展向強國邁進
· 直播回放教育部部長介紹教育改革發展情況並答問
· 教育部研討謀劃2012年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 教育部介紹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落實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