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的‘門’要打開,要讓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優秀的企業都能進來。”十八大代表、江門市委書記劉海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説。即將於12月7日舉行的2012年江門市招商推介會,被視為江門開“門”重大舉措:124個優質項目面向全球、招商標的超過1000億元,創下該市招商歷史之最。大手筆開“門”迎客,江門底氣何在?
劉海表示,江門“最迫切的還是發展問題”,要轉變觀念,在珠三角一體化和“雙轉移”戰略中尋找突破口,“主動接受廣佛經濟圈的輻射”。由此,江門以交通一體化為契機,修路、搭橋,打通“經濟腹地”;同時突破行政界限,創造性地推進“三邊”産業發展戰略。
路通則財通,江門大發展的機遇期已然來臨。千億項目背後審時度勢、大氣磅薄的交通規劃、産業規劃,充滿了“江門智慧”。
交通規劃
修路搭橋打通“經濟腹地”
在我省加快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江門打開思想之“門”,“跳出江門來看江門”,積極融入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從經濟角度以及“雙轉移”角度看,江門更應主動接受廣佛經濟圈輻射。廣州、佛山有産業、人才、技術和資金,而江門是全省生産要素供給制約條件最小的城市之一,特別是土地資源和環境容量在珠三角得天獨厚,資源互補將成為江門承接産業轉移的重大機遇。
如何互補?江門過去發展慢,客觀原因在區位。近幾年,江門真抓實幹,修路、搭橋,“過去的劣勢變成了優勢”。
江門北部與廣佛的距離,只隔一條西江。去年11月,江門開工建設江順大橋,計劃于2014年竣工,屆時雙向免費通行,江門到順德主城區只需20分鐘。有媒體感嘆,江順大橋投資20多個億,通行後不收費,很有魄力。劉海則輕描淡寫,這個不是魄力,是算賬,它帶來的是巨大的經濟效益,江門把“門”打開,廣佛經濟圈在“雙轉移”中,重點調結構、抓提升,江門則抓引進、重提升,這是互補、是雙贏。
江門南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沿海高速一帶將成為廣東省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整體看江門東、西、南、北,目前已建成佛開、開陽、新臺、江鶴、中江、江珠、江肇、西部沿海等8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居廣東地級市前列。日後廣中江高速、江羅高速、中開高速、新臺高速南延線、廣佛江珠城軌、深圳至茂名鐵路,以及深中通道通車,將大大縮短江門到廣、佛、中、莞、深的行車距離,江門作為珠三角通往粵西陸路交通的樞紐地位更為突出。
東西南北中之“中”,江門已開工建設江門大道,貫通江門蓬江、江海、新會、鶴山三區一市,成為穿過整個江門最活躍經濟帶的“脊梁骨”,串聯江門經濟總量65%以上的區域,為江門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近幾年,濱江面海的江門下力氣修路、搭橋,實現了“經濟腹地”縱深拓展。江門北接廣佛、東連珠中的交通一體化,實為南粵交通“一躍千里”的縮影。
産業規劃
突破行政界限力推“三邊”戰略
十八大報告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産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思路決定出路,立足區位、地理、資源等現實條件、抓住廣東“雙轉移”戰略機遇,江門創造性地推進“三邊”産業發展戰略,打通江邊、路邊、海邊三條“主動脈”:大力發展西江經濟帶,以高速公路、鐵路、國道帶動周邊工業園區發展,以海洋資源優勢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核心還是把江門放在珠三角一體化中科學統籌、科學發展。
行政有界,經濟無邊。“三邊”戰略破除了行政界限,優化區域佈局,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破解了江門發展癥結,交通一體化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沿江邊,位於西江流域的蓬江、江海、新會、鶴山三區一市是江門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主動接受廣佛輻射。江順大橋搭過去,對面資源“跑”過來。載體如江門市先進製造業江沙示範園,目前已成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工業園之一,美的、海信、康師傅等眾多大企業雲集。
沿路邊,高速公路、國道、鐵路沿線,對江門加快推進“雙轉移”,承接國內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梯度轉移作用巨大。載體如廣東省示範性産業轉移工業園——江門産業轉移工業園,採取“一區三園”模式,開平翠山湖工業園、恩平米倉工業園、臺山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
沿海邊,一旦港珠澳大橋通車,經沿海高速40分鐘即可連通港澳。企業界、投資界普遍對粵港澳合作中的“江門機會”充滿期待。特別是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最近獲國務院批復,江門擁有全省第三長的海岸線,可以預想,在“濱南海海洋産業走廊”中江門的機遇很大。
此外,還有江門國家高新區、廣東軌道交通産業園、廣東銀洲湖紙業基地、省定點的崖門環保電鍍基地……“三邊”戰略依託交通一體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大平臺抓大項目,以大項目帶動産業大轉型,切實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再造一個江門”指日可待。(記者 詹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