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椰風海韻話發展——中南地區地礦局長研討會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2日 16時48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一週,全國正在掀起學習“十八大”精神的熱潮,由海南省地礦局主辦的以“加快地礦經濟發展,穩妥推進地勘單位改革”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南區地礦局長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中南六省地礦局局長,也吸引了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南國土資源廳、新疆地礦局、黑龍江地礦局、福建地礦局和青島海洋所、廣東海洋局及中科院岩溶所等多家單位。而海南省副省長陳志榮、省政府副秘書長羅時祥親自到會,則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地勘業的社會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本次中南地區地礦局長研討會,稱得上是一次論改革、發展與找礦突破三者關係的研討會。記者注意到參會者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緊扣主題暢所欲言,不乏匠心獨運的遠見卓知。正如廣東地礦局局長歐陽志鴻所説:“現在沒有全國性的地勘業大會,大家就靠片區會這一平臺交流溝通了,所以倍加珍惜喲!”

    地礦經濟特色為要

    地處改革前沿、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做出積極貢獻的廣東省地礦局,地礦經濟發展的動靜自然小不了。過去,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廣東模式”為業內稱道。那麼,今年在爭取政府支持、創造良好發展氛圍上,廣東局又有何新動作呢?

    歐陽志鴻局長説:“今年2月,省政府出臺了《廣東省地質勘查‘十二五’規劃》,這在全省範圍內尚屬首次,對建立完善地質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銜接機制具有重大意義。今年8月,省政府發佈了《關於促進地質礦産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全國頭一家,不僅具有廣東‘先行先試’的作用,且對加快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地礦經濟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該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地勘單位技術支撐作用,第一次明確規定國有地勘單位參與財政出資已探明礦産地的礦業權利益分配政策,強調‘支持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市縣政府國有企業、其他所有制企業和礦山等資源型企業建立集團式礦業公司。大型企業與具有甲級礦産勘查資質的地勘單位合作勘查的,可在同等條件下按規定優先取得探礦權’,這對於加快地勘單位資本積累、增強經濟實力無疑具有促進作用。”

    面對地礦經濟的未來發展,與會者所擔憂的仍是人才、投入和礦權這“三大不足”,對礦權更是耿耿於懷。比如,河南省有7000多個礦權,但地礦局只有109個,所佔比例1.56%;湖北省有5000多個礦權,可地礦局只有六七十個;廣西地礦局雖有200多個礦權,但真正在成礦區帶上的並不多。礦權,成為制約地礦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而廣東省政府下發的《關於促進地質礦産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使“探者有其權”有了實質性進展。加之今年新確立的2000萬元地勘基金和即將下達的分類改革方案,如虎添翼的廣東局,今年僅靠“走出去”、大力拓展境外勘查區域、推進多國合作勘查項目,就在國外成功拓展了面積達6063平方千米的13個礦權,且發現了預測資源量50萬噸以上、可供普查的大型銅礦産地。

    在優化發展環境、贏得政府支持、發揮主力軍作用上,福建省地礦局副局長張建忠也有話講。他説:“按照我省‘358’找礦突破目標,明年將提交3處大型、10處中型礦産地,2015年將提交8處大型礦産地、1處中型鈾礦産地,2020年將建成5個中大型規模勘查開發基地。這一由我局提出的找礦突破目標和重點礦種,今秋已納入了《福建省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方案》。截至目前,找礦突破進展順利,我局已提交3處礦産地,新增鎢、鉬、銅、鉛、鋅、銀等6種礦産資源量,尤其在依託兩個全國重點整裝勘查區、9個重點勘查區和老礦山深部找礦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

    有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為。福建跼踀成了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強廣義地質工作的通知》,將此項工作納入全省“十二五”地質工作專項規劃和防災減災專項規劃。該局圍繞打好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新增長區域發展、城市發展、小城鎮改革發展和民生工作的“五大戰役”,開展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綜合地質調查、試點小城鎮綜合地質調查、福州市和廈門市城市地質、省重點發展區域地質環境調查與評價、省地下熱水資源調查評價、省沿海應急水源地調查與評價、省重要地質遺跡調查及規劃、省農業地質(富硒土地)綜合調查等。這一切,均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認可和肯定。

    自己的夢自己圓。湖北省地礦局總工程師馬元介紹了該局8年來取得地礦經濟持續增長的“八連增”可喜局面。他説:“全局經濟規模翻四番,經濟效益增長10倍,為建局以來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歷史時期,現年經濟總量超億元的地勘單位有9個,年凈收益超千萬元的地勘單位有5個。”

    “究其原因,我們打的是‘人才牌’。一是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全面推行首席地質工程師等制度,調動骨幹技術人才的積極性,一批中青年技術和管理骨幹脫穎而出。截至2011年底,全局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高級職稱793人、中級職稱1449人;獲得39個省部級以上集體單項獎、62個個人單項獎,並在第一屆全國地勘鑽探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了一金、一銀、兩銅的優異成績,因而被評為‘全國地勘鑽探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

    “二是強化職工教育培訓,整體素質大步提升。2008年以來,職工學歷教育超過2000人,其中,博士、碩士學位教育60人,年均培訓各類人員達4000人次以上。截至2011年底,有75%的職工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有80%的管理和技術人員達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湖南省地礦局打的是“聯合牌”,依靠開放合作,不斷贏取地礦經濟發展的新局面。據該局副巡視員王偉華介紹,一是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多個省份擁有較為穩固的地勘與勘察施工市場,在多個國家承擔風險勘查和水電、鹽井施工項目;二是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與岳陽、常德、張家界、永州四市簽訂了地質找礦及地質技術服務戰略合作協議,與省建設銀行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三是加強與大企業聯盟,與華菱集團、辰州礦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五礦集團、國電集團等央企開展項目合作等。至於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省國土資源廳、株洲市政府、湖南有色控股集團五方合作構建的“錫田找礦新模式”,不僅取得多方共贏的實效,且成為“聯合牌”的經典案例。

    廣西地礦局打的則是“新戰略”牌。該局副局長黃宏偉介紹説:“今年,在實施‘礦業開發富局’新戰略中,我局將發展地質找礦延伸業、走勘查開發一體化道路,視為加快地礦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們聯合局屬單位,採用增資擴股方式,構建全局礦業開發的新平臺;加快完成礦業權經營管理大檢查,加大採礦許可證延續辦證力度,優選礦業開發的新項目;同時,在鋁土和稀土找礦上獲得了大突破。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上,我們的隊伍在東南亞多個國家獲得了新進展。”

    “海洋強國”大有可為

    據悉,福建省地礦局積極貼近全省戰略部署,大力實施海洋地質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即將批復和組織實施的《福建省海洋地質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實施方案》,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海洋強國”新戰略一脈相承。

    在“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推進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科研工作、海洋礦産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尋求地勘單位生存與發展的新空間,自然也是參會代表的熱議話題。近年來,最有發言權的是在海域碳酸鹽岩地震探測技術、海洋油氣地球化學探測技術、天然氣水合物實驗室模擬技術、海底環境原位監測技術、海洋地質調查、船舶建設等方面,已取得成功應用和長足進步的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該所黨委書記周永青深有感觸地説:“投身於‘海洋強國’戰略之中,我們重在構建技術型、專家型、創新型的科研團隊。”

    “實踐證明,視海洋地勘技術發展為重點,培養一批以技術研發為重點的技術型人才實為必要。截至目前,我所在天然氣水合物實驗模擬、近海古環境演化、濱海濕地科學、海域地質-地球物理編圖、地震資料處理解釋等方面已形成一批科研團隊,每個團隊均由10名左右的中青年科學人員組成,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達20項。不僅擁有兩個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等,還全面啟動了和5家單位共同創立的‘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由科技部審批的‘深海科研平臺’,也將於2013年由我所牽頭建設。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數據中心’,爭取再用3年時間,構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的新品牌。”

    海南省境內海洋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千米,擁有海南省地質局、海南省海洋地質調查局兩塊“金字招牌“的李海忠局長,將“立足本島、開發海洋、拓展海外”作為全局作戰方略。從地礦經濟發展的角度看,2011年,該局總收入、利潤同比增長23%、106%,總資産、凈資産較之兩年前分別增加了32%、24%。尤其是麾下的海南國際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地質有限公司,以國內外資源勘查、開採、精選、冶煉、加工為主營業務,為地礦經濟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預計2015年,全局企業資産規模將達30億元以上。

    對找礦前景,海南省秘書長羅時祥信心十足:“發展是主題,改革是主線。海南1:5萬區調完成覆蓋面最大,石碌鐵礦新增資源量1億多噸,抱倫金礦新增100噸資源量,預計陸域金礦有700噸資源量、銅礦有300多萬噸等。”

    對“海洋強國”目標,專家型的廣州海洋地調局局長溫寧深情地説:“我局自1963年成立,第一代海洋地質人摸清了中國海、登上了南極洲,但至今仍缺乏實質性的海上鑽探。要實現‘海洋強國’目標,設備、技術、人才缺一不可,我們曾用8年時間建造了最先進的地調船,在中國海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如何解決海上環境問題,尤其是深海敏感區域,需要有關方面的關注與支持。”

    會議期間,望著窗外海天一色、明媚無限的美景,不難想象,這浩瀚無垠、波瀾壯闊的海洋,又將承載地質人何等美麗的夢想,又將提供人類何等豐厚的資源,新的地礦經濟大舞臺將從這裡延伸,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改革重在“立局興業”

    在找礦突破中,河南省地礦局曾以創造“嵩山模式”、“訂單找礦”新機制而聞名全國,自信而堅定的張錦同局長一露面,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談到全力推進事企分體改革的初衷,他説:“當初,我們只是為了強化全局調控能力,做大做強地勘主業,優化地質工作的內外部環境。實際上,走事企改革這條路很困難,所以要在穩妥推進上做足文章,步步緊扣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和統籌兼顧的命脈。回頭再看,這場從未有過的改革壯舉,似乎發生在不經意間。”

    張錦同局長説:“我們穩妥推進改革共分‘五步走’。第一步,成立局級企業,于2008年成立豫礦資源開發公司,由15家下屬地勘單位擠出7000多萬元做註冊資金;第二步,統一礦權管理,明確由局掌握礦權處置權;第三步,尋求大企業合作,先後與五礦集團、山東黃金集團、河南煤化集團、洛鉬集團等合作運作礦權,河南局改革,稱得上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訂單找礦’也是這麼來的,比如我們找鉬礦時,急需幾千萬元的勘查資金,就與河南煤化集團合作,由他們交7000萬訂金,待我們找出價值20多億元鉬礦後,以10多億元作價賣給他們;第四步,建立隊(院)級公司,組建豫礦集團公司,至今年7月,共擁有19家子公司,包括全資公司7家、控股公司9家、參股公司3家,還有幾家地勘單位正在謀劃之中;第五步,徹底清理隊(院)辦公司,清理規範事業單位,同時出臺事企兩套考核體系,於今年9月,完成了局屬事業單位更名事宜,被國土資源部相關司局領導稱為‘對全國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由此可見,只要牢牢把握地礦經濟“立局興業”這一要務,穩妥而全面地推進地勘單位改革,就有望達到“改革、找礦、促發展”和諧共進的理想境界。從其改革實效來看,豫礦集團公司註冊資金已增至5億多元,今年資産有望達到35億元;2011年,全局經濟總量達到49.31億元,為2005年的4.45倍;計劃“十二五”末,實現經濟規模超百億、多家企業國內外上市的宏偉目標。

    改革發展並駕齊驅

    聽了同行們的精彩演講,黑龍江地礦局局長徐飛鵬坐不住了。他説:“我是第二次應邀參加中南局長會,會議主題排序可謂獨具匠心,發展是根本,改革是動力;發展要加快,改革須穩妥,否則,錯誤的判斷加上瘋狂的執行力,會成為萬劫不復的滅頂之災。過去,就曾發生過因所謂的改革,讓地質專家步入擺地攤困境的事情。”

    “‘十八大’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搞分類改革首先要講原則,要有利於找礦突破、有利於地礦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加職工收入。其次,分類改革切忌碰三條紅線,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齊步走,不能搞模式化。面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我們要做的仍是發展地礦經濟,用鑽工的話講,‘爹有、媽有,不如自己有’。地勘單位要想富起來,要想活得體面、活得有尊嚴,就不能離開自己的優勢主業,不能離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要運足氣兒、鉚足勁兒,加快發展,踩實每一個腳印。”

    “從我局發展情況來看,13864名職工、21個二級單位,分地勘業、礦業開發、水工環和多种經營四大板塊。礦業開發有佔51%股份的三道灣金礦,有七八十個基礎地質項目,有整合為集團公司的水工環産業,還有25萬平方米即將封頂的房地産等。去年,在崗人均工資突破5萬元,有3個隊長收入達40萬元。2009年,全局經濟總量還不足8億元,但今年有望突破30億元。”

    談到改革、發展和找礦突破,第一次受邀參加中南片會的新疆地礦局局長曾小剛頗有同感,他説:“過去一提地勘單位改革,就是企業化,我們為此困擾了幾十年,真是吃了不少苦頭。國土資源部組織七部委調研是件大好事,體現了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十八大’精神。”

    “新疆局14700多人,其中,離退休9000多人、在職5600多人,事業單位29個、公司5個。我們得益於特殊地區享受特殊政策,上級很支持,廳局關係很好,創造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去年,全局地礦經濟産值達50億元,其中,找礦18億元、開礦22億元,開礦主要以黑色金屬礦為主,今後將大力延伸礦業開發産業鏈。”

    “‘358’找礦突破是從新疆起步的,我局新發現煤4000億噸、鎳150萬噸等,按期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是沒有問題的。新疆雖然財政負擔重,但政府舍得地勘大投入,每年投入達15億元左右,由我局承擔10億元,還有250多家地勘單位在此工作。”在中國、在世界,恐怕只有新疆才會有如此壯觀的地質找礦陣勢吧?

    談吐自然、穩重大方的國土資源部地勘司行業管理處副處長徐靜的講話,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她説:“加快地礦經濟發展和穩妥推進改革,兩者相輔相成,發展是硬道理,通過發展增強改革底氣;改革壯大穩定隊伍,對加快發展、加快找礦突破起到推動作用。”

    “中央5號文明確分為行政類、公益一二類、生産經營類三大類,分類改革不光是企業化、也不是不談企業化。地勘隊伍的穩定興旺發達,直接關係到國家資源保障戰略,國土資源部領導對此非常關心。七部委參與調研,是我們司長挨家挨戶請的,目的是讓他們了解地勘單位、考慮隊伍的特殊性,因為百姓頭腦中尚無‘先行軍’概念。通過七部委調研,以增進了解和理解,有利於為地勘單位爭取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正是通過調研,才決定由八部委聯合下發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該意見已到了徵求意見和會簽的階段。”

    如此看來,有了政府部門的高效服務,有了地勘單位的創新實踐,有了新聞媒介的熱情宣傳,改革、發展與找礦突破志在必得,從而為“美麗中國”創造新的更加偉大的奇跡!

 
 
 相關鏈結
· 黑龍江省林業廳與省地礦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風雨尋寶路 拳拳赤子心——寧夏地礦局探礦紀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