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土資源部黨組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9日 21時30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12月17日~18日,國土資源部黨組務虛(擴大)會議召開,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謀劃明年國土資源工作新思路、新舉措。會上,部黨組成員和總工程師,部機關司局、部直屬單位、各派駐地方土地督察機構負責人,以及8位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地勘局和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人作了發言。大家針對形勢怎麼看、工作怎麼幹,圍繞8個重點務虛問題,結合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體會各抒己見,深入交流。會議統一了認識,達成了共識, 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面臨的難點問題和新挑戰、新要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路徑和工作措施。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八大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顯性明確要求和潛在深層要求,校準思想,理清思路,謀好佈局

    務虛會上,談及形勢怎麼看,大家達成了共識:“國土資源管理迎來了發展最好的機遇期。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首要任務,就是統一全系統的思想認識,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的基本精神和內涵,準確把握十八大對國土資源工作提出的顯性明確要求和潛在深層要求形成思路,搞好佈局,設計抓手,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

    部辦公廳提交會議的《十八大報告國土資源相關內容摘要及重點思考題目》,很快成為大家細心研讀的材料。文件中,十八大報告中關於國土資源管理的16條顯性直接要求,32條潛在深層要求,以及47條重要普遍性要求,條分縷析,十分清楚。這份材料背後,還附上了46條國土資源土地、礦産管理方面的重點思考問題,比如如何加快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充分體現戰略性眼光,使之成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南?如何在土地管理中統籌保障發展、保護資源與保護生態,促進探索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再比如,如何破除地方和部門壟斷、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堅持和落實好地質找礦新機制,搭建市場導向的制度平臺,加強礦産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增強國內能源資源保障能力?……每一個問題都沉甸甸、引人深思。

    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校準思想、理清思路、謀好佈局、全力投入。在務虛會熱烈的討論發言中,大家表達了共同的理念:

    十八大將國土資源工作推向新高度,作為國家戰略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發展空間也更加廣闊。但與此同時,我國資源本底和生態環境的緊約束短期內不不會改變,國土資源管理仍將面臨“規劃缺空間、計劃缺指標、耕地缺後備”的三重壓力,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增大,資源權益問題日益突出,資源利用整體粗放,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任重道遠,國土資源管理新機制和新格局尚須進一步完善和實踐,國土資源改革創新的任務還十分繁重。而黨的十八大對國土資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無論是顯性明確的,還是潛在深層的,都是國土資源進一步支撐服務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必須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在時序和佈局上,要區分輕重緩急,對顯性明確要求抓緊部署落實加強跟蹤反饋,務求取得實效;對潛在深層要求開展研究論證,加強政策儲備,持續顯化推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兩個一百年’、‘四化同步’、‘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口號異常響亮,吹響了中華民族建成小康社會的進軍號角。”徐德明副部長在發言中感慨萬千。他説,實現這些美好願景,無疑都需要資源作支撐。國土資源管理面對的任務是艱巨而繁重的,機遇是空前大好的。展望未來,國土資源管理任重道遠,責任重大,必須攻堅克難,不辱使命。

    (二)深刻理解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統籌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十八大報告對國土資源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部總工程師鐘自然在發言中提出,國土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能量來源、空間載體和構成要素。土地、礦産、海洋、地下水等國土資源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糧食、能源、工業原材料、農業生産資料、人畜飲水的重要來源,是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空間載體。

    在建設生態文明這臺大戲中,國土資源唱起了主角,那麼國土資源部門又該有何作為?

    國土資源部在承擔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研究”重大課題中,提出了國土資源工作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以國土空間規劃為統領,以國土綜合開發整治為平臺和抓手,加強對國土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源頭管控、全程監管和整治重建,強化國土資源的調查評價、統籌規劃、合理利用、綜合整治、有效保護和嚴格監管,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徐德明指出,對國土資源部門來説,節約就是生態。在優化空間佈局上要遵循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嚴格保護、嚴格管控,佈局要更趨於合理、生態,有助於區域經濟發展。

    副部長汪民強調,建設生態文明,要在“實”字上下功夫。要改革現行地質調查工作方法,進一步揭示地球變化,探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要進一步樹立大地質觀,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支撐、地熱能開發、旅遊地質等工作;要紮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防止程序化背後的疏漏,防止個別事情演變為社會事件;要全面實施礦山復綠行動,力爭兩到三年實現大的改觀。

    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上,副部長胡存智提出,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以集聚開發為重點,最大限度開發城市和工業集聚效益,使有限效益和承載力提升,形成最佳、最有效的産業佈局和城市佈局,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國土資源部已有成功經驗。比如,在優化空間開發格局上,甘肅省利用低丘緩坡開發工業園區,發展特色農業、統籌城鄉發展、改善生態環境;雲南省麗江市開展旅遊城鎮上山;江陰市摸索出的“江陰節約用地十八法”,將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建設貫穿土地利用管理整個過程。

    但壓力仍不小。不少同志指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耕保壓力加大,“雙保”兩難局面凸顯,資源管理和利用方式亟須改革。

    改革,是化解壓力的核心。部環境司司長關鳳峻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只有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將工作推向更高臺階。未來,環境司將把地質環境工作推向深入,比如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推出臨災避險法,推進地災治理工程標準規範建設,推進礦山復綠,將地熱開發推向地級市等。

    資源節約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部儲量司副司長許大純提出,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管工作,推廣先進技術。為此,儲量司將做強監管和綜合利用,做實儲量管理,做優地質資料服務。未來還將分礦種建立“三率”標準,作為資源合理保護、利用的紅線。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程利偉提出,要用生態文明建設統領地勘基金管理工作。在大營鈾礦找礦會戰中,探煤必先查鈾、煤鈾兼探、勘查施工全過程注重生態保護、煤鈾異體共生必須合理開發等成為重要原則,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礦産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基金中心還建議,制定出臺“地質勘查施工環境保護標準”、“礦産勘查工程生態恢復”等制度,對勘查工作予以規範。

    唱主角,抓實幹,重改革,我們相信,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土資源工作將大放異彩。

    (三)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服務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如何理解和促進‘四化’同步推進,更好地保障和服務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的課題。

    圍繞這一話題,國土資源工作者紛紛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大家議題集中在一點:促進“四化”同步,亟待解決“地從哪來,人往哪去,錢從哪來”。

    “把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納入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從糧食安全的需要保護耕地,更要從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保護耕地,更加注重了耕地質量和生態效應。”國家土地督察武漢局局長王廣華認為。

    部信息中心主任韓海青表示,黨的十八大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創造了空前有利的發展形勢,國土資源工作在全面參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可以找到信息化潛在的作用支點和發展的方向。

    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時期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出了明確要求,也對土地制度特別是土地管理制度更好地支撐城鎮化健康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部規劃司副司長劉國洪代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小組在會上發言時説。

    “關鍵要找準定位,找到深入貫徹的切入點,把握改進工作的著力點。”部地籍管理司司長朱留華説,要促進“四化”協調同步發展,在用地的空間佈局、資金保障、發揮市場化配置方面,都需要制度創新,需要不斷的加強制度供給,土地産權制度改革是關聯“四化”發展的主要脈絡之一,“四化”相互促進的過程中都牽涉到産權的變化以及權能的顯化。

    對於這一問題,副部長王世元表示,新時期以加快推進城鎮化為引擎,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亟待加強土地産權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土地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研究解決“地從哪來,人往哪去,錢從哪來”的問題。

    他認為,地從哪來,是要破解城鎮化發展面臨的空間資源瓶頸問題;人往哪去,是要緩解城鎮化進程中的社會衝突和矛盾,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錢從哪來,則要建立可持續的城鎮建設資金籌措機制,調整優化收益格局。

    土地管理如何給力“四化”同步?關鍵在於“空間配置優化,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和諧穩定”。務虛會上,圍繞“用途管制、土地徵收、有償使用”三大制度為主體的土地管理制度框架體系,王世元強調,在發揮土地用途管制效力方面,要深入開展土地資源空間承載潛力研究分析,切實解決當前城鎮化外延擴張用地方式,以節約用地壓縮空間,以提升效率釋放空間,以優化結構轉換空間,適度增量與存量挖潛並重,系統總結節約集約用地的好經驗好模式,加快新制度供給。

    在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方面,王世元表示,要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可持續的城鎮建設資金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性質,將土地要素與産業資本、農業企業有效聯絡起來,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能,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顯化土地資産價值;在深化改革、不斷規範一級土地市場收益監管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土地二級市場的收益監管,逐步改善政府土地收益的結構;同時,加快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到期收回的土地産權制度研究,明晰土地預期收益,促進土地要素合理流動。

    對於完善土地徵收和收益分配製度,王世元指出,要總結現有模式的好經驗和做法,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強化農民集體土地的財産權,規範政府行使徵地權,嚴禁違法佔用農民土地;逐步縮小徵地範圍,提高補償標準,拓寬安置渠道,規範徵地程序。

    農業現代化是目前“四化”同步推進中的短板,涉及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等問題。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吳海洋説,作為糧食生産的基礎,土地整治為糧食生産“九連增”和農業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建言:一方面,繼續深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進一步鞏固統籌城鄉平臺,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土地整治向國土綜合整治轉變,為建設生態文明發揮更大作用。

    “打鐵還須自身硬。”部耕地保護司司長嚴之堯表示,目前耕地保護制度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只有繼續腳踏實地、勇於創新才是出路。一要完善“三項制度”,即完善管控型保護、健全建設性保護、探索經濟激勵性保護。二要推行“三位一體”管理,堅持數量管控,加強質量管護,兼顧生態管護,實現“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管理目標。三要努力實現“三保並重”,保護好耕地資源,提升保障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保證農民合法的土地權益。

    對於信息化的新課題,韓海青説,要在既定的國土資源信息化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拓展和深化黨的十八大對信息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拓展國土資源“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努力構建全流程、全領域、全要素綜合監管體系;圍繞國土資源管理創新和管理方式轉變,進一步加速信息化向國土資源工作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信息化特色的國土資源管理制度、規範;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化網上服務、網上公開和網上交易;高度重視信息網絡安全;完善國土資源信息化技術支撐體系。

    (四)繼續深入推進“雙保工程”,統籌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落實中央“穩中求進”部署要求

    “四年來的實踐證明,‘雙保工程’的內涵和實質,完全契合黨的十八大精神。”國家土地督察北京局局長李永傑表示。

    務虛會上,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新部署,“雙保”成為參會者不謀而合的共同話題。

    “雙保”與城鎮化的關係,是參會者探討的要點之一。

    “堅持‘雙保工程’,服務‘四化’建設,土地改革要服從、服務於城鎮化,促進經濟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徐德明強調。

    李永傑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潛力所在,在“四化”同步推進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國土資源作為“四化”同步的重要支撐,要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重點,統籌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和新農村建設,優化城鄉和産業用地結構、佈局,保障“四化”合理用地需求。

    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局長趙龍表示,要在城鎮化過程中探索“人地挂鉤”政策,做到人增地增,人減地減。趙龍認為,由於農村人均建設用地標準高於城鎮建設用地標準,“人地挂鉤”政策的落實,會逐步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使城鎮化的過程同時成為節約集約用地的過程。

    國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局長楊璐建言,城鎮化過程中,要把保護農民權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群眾信訪信息入手,以媒體曝光信息為線索,開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專項督察,重點監督檢查徵地補償安置等政策執行情況。

    顯化耕保價值,為守紅線助力,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張德霖指出,發展是無限的,資源是有限的,“五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和“四化同步”的發展藍圖,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命題,即如何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好、管理好、保護好。

    對此,國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局長高向軍認為,要建立有利於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國土資源稅收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使承擔更多耕地保護任務的地區與農民,能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土地紅利;同時,採取建立國家級交易平臺和定向佔補兩種模式,建立國家統籌的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市場,顯化耕地保護補償價值。

    國家土地督察瀋陽局局長崔岩表示,補充開發耕地的做法必須進行改革,建議從保證生産能力的角度上進行改進,對耕地資源要從氣候、區位、土壤、水資源等方面全面摸底,進行生態和可行性評價,國家集中進行耕地補充開發,確保開發一塊、保護一塊。

    如何擴大督察效用,為促集約保駕護航?討論中,國家土地督察廣州局局長束偉星建議,保發展要以推動節約集約與用地方式轉變為主,根據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以二次開發為主,西部地區以提高準入標準為主,完善增減挂鉤、低效用地改造、閒置土地處置等政策,拓展城市建設用地空間。

    如何推動節約集約和用地方式的轉變?張德霖認為,當務之急是把各種督察手段和方式整合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督察效用,促使省級人民政府依法管好、用好土地。

    國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局長劉天增表示,要更加突出對省級人民政府的監督檢查,不斷激發制度紅利,不斷擴大督察效應,進一步完善督察績效考核,促進中央耕地保護戰略目標和土地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促進督察區域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的持續好轉,促進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績效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明顯提升。

    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局長常嘉興建議,督促省級人民政府科學調配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重點向中小城市推進城鎮化、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等民生項目傾斜,堅持不懈督促地方政府節約集約用地。

    王廣華提出,應進一步完善衛片執法,衛片執法幾年來,效果明顯,違法用地比例大幅下降,形成了巨大震懾,但是要扭轉“一年幹一次,一次幹一年”的局面,避免啟動問責的時候,真正的責任人已經提拔走了。

    (五)加快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努力實現“358”找礦目標,提高國內能源資源保障能力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務虛會上受到熱議。明年將是實現預定“三年有重大進展”找礦目標的關鍵之年,那麼如何評估其工作進展?下一步如何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務虛會給我們傳遞出新的信息。

    “找礦突破實現良好開局。”徐德明在分析今年國土資源管理進展時説。

    據國土資源部地勘司的一份材料表明:首先體現在礦産資源儲量上。先看能源礦産,2012年,新增石油探明儲量超過14億噸,為歷史上第三個新增儲量高峰;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近9000億立方米,為歷年探明儲量最高水平,特別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大營鈾礦初步查明一個世界級超大型砂岩型鈾礦,煤炭勘查僅新疆和什托洛蓋煤田白楊河煤礦和新源一鞏留煤田分別查明煤炭資源量591億噸和507億噸,

    再看大宗重要礦産和一些重要金屬礦産:鐵礦勘查取得重要進展,鐵礦勘查取得重要進展,其中我國重要鋼鐵生産基地——鞍本地區新增資源儲量22億噸,攀西地區新增資源儲量12億噸。銅礦,雲南普朗、西藏多龍、福建紫金山、新疆阿舍勒等地勘查取得新進展,全國累計新增資源儲量700多萬噸,鋁土礦勘查累計新增礦石量近4億噸。此外,鎳、鉛、鋅、金等礦産勘查也取得新的成果。

    部地勘司負責人説:“找礦突破三年找礦目標確定的18個礦種,16個可以實現預期目標。”

    開局良好的另一個標誌是,找礦有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目前全國有20多個省份相繼成立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省級領導小組或指揮部,組織了專門技術支撐力量;18個省份組織編制實施方案等。國土資源部先後出臺《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國土資源領域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整裝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的通知》、《關於加強頁巖氣資源勘查開採和監督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文件,青海、雲南、西藏、江西等省政府出臺具體意見予以政策支持,營造了促找礦突破的良好氛圍。

    礦業作為工業的上遊,是典型的實體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難免受到一些影響。

    地勘司副司長于海峰在談到當前影響找礦突破的問題時認為主要是找礦投入沒有出現預期的大幅增長;地質找礦新機制落實不夠到位;科技對整裝勘查支撐能力不夠。“國內國際形勢影響了找礦投入。‘十一五’以來我國連續7年找礦投入年增10%以上,今年找礦投入沒有出現預期的大幅增長。這從鑽探工作量可以看到,去年為2400多萬米,今年2600多萬米。”

    從更深層次看,可能這是礦業發展的環境問題。

    部總工程師鐘自然在談到加大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力度時認為要“突破市場主體不強、市場環境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 三個難點。他認為,當前地質找礦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社會資本,而是社會資本進入難。一些地方將整裝勘查區作為政府出資勘查的範圍,禁止或限制社會資本進入;一些地方壟斷礦業權出讓,大幅提高找礦的準入門檻;一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剝奪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這些做法削弱了各類社會資本和地勘單位投資勘查的積極性”。鐘自然對地質找礦的重要環境——礦業權市場提出:“礦業權市場建設要著力擺脫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回歸法律的軌道。”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從資源管理理念轉變——另一個角度談及自己的認識:“如何以有限的資源來保障有質量、有效益、持續健康的發展。過去習慣的是剎車式的管理,那時因為經濟過熱,現在面對全球經濟低迷經濟下行,我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支持發展上。”

    (六)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全面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完善差別化管理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資源環境約束加劇”,這是的黨的十八大對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資源國情的判斷。

    對此,來自一線的國土資源人最有體會。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力學在會上交流時説,保護的嚴峻形勢,保障的繁重任務,尖銳的矛盾倒逼我們轉變土地開發開用方式,大力開發未利用土地,優化土地利用佈局。江蘇省江陰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蔣和興説:“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一道躲不開、繞不過的坎。”

    “目前,粗放浪費用地現象尚未根本扭轉,‘四化’同步、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要求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院長鄭淩志説。

    在礦産資源方面,部礦産資源儲量司司長賈其海指出,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快速推進,資源的需求剛性增加,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這就對礦産資源的利用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指引,為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會上有人統計,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提了6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等等。

    對此,與會者表示,黨的十八大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要求,既是對堅定不移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充分肯定,也為進一步拓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新空間帶來了新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和‘五位一體’佈局理念,體現了黨強國理政的理論創新,將成為當前破解資源與環境瓶頸制約的重大舉措。”儲量司副司長許大純説。

    就“如何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全面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完善差別化管理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許大純説,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提升礦産資源節約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平。基本思路是:摸情況,建標準,推技術,抓落實,構建合理開發利用與秩序監管並重的格局,積極推進礦産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建設,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國土資源報社社長陳國棟建議:“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堅持‘差別化’管理理念,大力推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針對不同的地區、産業類型和主體功能定位等差異,實施分級分類的精細化管理。”

    他説,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明顯,資源稟賦不同,需要制定並實施有差別的資源利用和管理政策,引導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結構深度調整和産業優化升級階段,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加快土地利用和發展方式轉變;中部和東北地區,應按産業集群思路主動選擇和承接國際産業轉移以及東部製造業轉移,以提高産業聚集程度和區域土地利用節約度,提高産業用地效率;西部欠發達地區,要加大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傾斜力度,鼓勵開發使用未利用地,促進耕地保護、生態建設和經濟協調發展。

    作為推進節約大戰略的“先鋒隊”,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辦公室主任、部人力資源中心紀樹建提出,一要以模範縣評選為抓手,堅持“評一批、帶一批、推一批”,持續滾動開展創建活動;二要以指標標準體系建設為重點,強化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指標標準體系的“風向標”和“指揮棒”作用;三要發揮地方黨委、政府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主體作用,推動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新格局的構建;四要以創建活動為平臺開展大宣傳,持續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社會共識的形成。

    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從“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角度提出:一要堅持和完善土地資源市場制度改革,從更高的程度和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二要按照“從嚴控總量、適度擴增量、重點放流量、集中挖存量”的原則,全面落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包括合理安排建設用地的規模、佈局、結構和時序;做好各地節約集約用地情況考核;完善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制度;落實土地使用標準控制制度,加強監管。三要分析實體經濟的産業類型和用地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究差別化供地政策和地價政策。

    (七)深化國土資源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轉變管理職能,加快新制度供給,從源頭上破解兩難局面和雙重壓力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 務虛會上,李克強副總理的這句話被不止一次地引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80多次出現“改革”字眼,作為國土資源管理戰線上打拼的同志們,對“改革”有著更加深切的情懷。國土資源管理如何破解兩難局面和雙重壓力?一位司局長的話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改革創新也是解決國土資源‘兩難’問題的必然選擇和根本出路。中央有要求,地方有需求,群眾有訴求,實踐有基礎,操作有經驗,這些都為深化改革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務虛會上來自地方實幹派的發言格外引人注目。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主任王幼鵬帶來了改革前沿的訊息。“國家賦予了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先行先試的使命。今年5月,深圳市新一輪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啟動。這次改革為未來中國城市土地管理的走向進行探路,同時旨在解決深圳市面臨的兩大緊迫問題:一是各類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在空間資源緊缺情況下的城市發展轉型問題。” 王幼鵬説,“這次改革,既要國家制定相關土地政策提供案例和參考,又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從現實問題出發來推進。”他表示,“我們有信心通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部、省指導下,推進更高水平、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當好探路工兵,為全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鮮活案例和政策儲備。”

    改革必勝的信念來自實踐。回顧過往,徐德明認為“國土資源管理的措施是有力的,成就是紮實的,成效是明顯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近幾年,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堅持解放思想,做好頂層設計,先行先試,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大量改革試點探索,形成了“1+8”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並在保障發展、保護資源的實踐探索中加快制度供給積累,探索和總結了實現路徑,形成了頂層設計有效實施的框架體系。有力推動了國土資源領域改革的深化,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國土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勿庸置疑,資源供給矛盾依然突出,管理難度加大,違法違規用地屢禁不止,資源利用粗放土地閒置浪費現象突出,耕地保護意識自覺程度不高,違法成本過低,國土規劃管控的權威性、有效性有待加強。討論中,大家認為,這些都是制約國土資源管理問題的關鍵,需要在實踐中加力破解。

    “頂層設計是方向,制度建設是保障。”幾位部黨組成員在發言中,不約而同地提及習近平總書記廣東視察時關於改革的強調,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極大地鼓舞著國土人的鬥志,大家表示,深化改革一直是而且必將是國土資源工作攻堅克難的不二選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土資源管理擔當保障發展、保護資源、維護民生的重要使命,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抓住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迎難而上,持續穩健地深化改革,科學推進制度創新,以更高的站位謀劃國土資源事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堅持“差別化”管理理念,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要全面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土地産權制度建設,建立以土地為核心的不動産統一登記制度,明晰土地權能:在礦産資源管理方面,要立足國內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加快制度供給方面,要根據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建立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關於改革的建言,精彩紛呈,而目標則趨向一致,那就是要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完善國土資源管理制度體系,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為國土資源事業增添活力,更好地保障和促進科學發展……

    (八)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機關黨建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改進思想和工作作風,增強執行力

    分析形勢,明確任務,但落實關鍵還在人。處在深水區的改革之舟,非有清風正氣不能揚帆遠航。

    可喜的是,國土資源部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趟出了一條成功航線:堅持把業務工作的薄弱環節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堅持把權力監管的薄弱環節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區位,抓機關帶系統、以系統促領域,帶領全系統幾十萬國土資源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穩紮穩打,強化“五位一體”黨的建設,使得處在“浪口風尖”的國土資源系統有了更多清風正氣。

    這一判斷並非信口開河。據統計,2011年全系統受黨紀政紀處分人數比2010下降44%;今年1-11月,全系統受處理違紀違法人員同比下降15%。並且,今年以來,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紀檢監察部門受理的信訪舉報案件數量下降了30%。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行風評議名次上升的佔83%。

    成績來之不易,但也只能代表過去。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黨面臨的“四大考驗”長期存在、“四種危險”更加尖銳。結合國土資源管理實際,我們更難以否認: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各類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更為凸顯,國土資源管理遇到的體制機制制度性障礙更加突出,面臨的行政環境更為複雜,黨員領導幹部時刻面臨著腐蝕與反腐蝕的考驗。國土資源管理的任務更加艱巨,推進幹部隊伍廉潔從政的任務更加艱巨。

    按照中央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務虛會上,大家集思廣益,對這場無形的攻堅戰有了諸多的打算。

    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王壽祥説:“總得考慮是一要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國土資源事業發展的生命線,高位推動、常抓不懈;二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業務管理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避免‘兩張皮’、克服‘一般化’;三要把行政權力監管的薄弱環節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點區位,不斷創新監督的方式和方法;四要運用‘制度+科技’手段,不斷提高預防腐敗的效能;五要把廉政風險防控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著力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六要抓機關帶系統、以系統促領域,全面提高國土資源系統反腐倡廉建設水平。”具體來講,他認為要“抓好五件事”,即:抓廉潔從政教育、抓改進作風、抓監督、抓公開、抓改革創新。

    對於作風建設,張少農副部長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發表了看法。他説:“績效管理對於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改進工作、提升效率,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是政府自身建設、單位自身建設非常重要的抓手。這對落實十八大要求,做好明年工作,意義重大。”同時,他指出目前存在績效管理認識上有偏差、計劃特別是指標設置欠科學、動態評估比較弱、外部評估要加強等問題。

    指出問題不是目的,務虛會上,張少農一一對症下藥。他指出,2013年績效管理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健全制度體系。一是任務確定要合理。結合新形勢、新要求,總結提煉符合實際的指標體系,同時要細化責任,進一步明確到每個崗位、每個人。二是動態評估要加強,強化重要節點評估,同時組織開展日常、月度、季度考核。三是外部評價要嘗試,除了部門互評,要擴大社會和公眾參與度,提高評估活動開放度。

    抓機關帶系統,以系統促領域。作為部黨組黨建戰略構想第一著力點的負責人,部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平認為,2013年黨建工作要堅持提高機關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的目標,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機關黨建工作、構建國土資源開放式黨建工作新格局、抓好支部建設、加強機關廉政建設、適時組織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那麼,如何著力?“集中學習貫徹好十八大精神”、“抓好黨建工作績效考核”、“創新機關黨建工作方式方法”等具在李平考慮之列。

    部人事司司長張陟認為,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和心齊氣順的幹事氛圍,要進一步提高幹部人事工作科學化水平,選好幹部、配強班子、聚集人才、建好隊伍;要進一步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加強大規模幹部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要進一步理順事業單位職能定位,統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以“三服務、兩滿意”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將對房地産大企業、大地塊跟蹤督查
· 國土資源部:2012年土地市場低位運行 整體平穩
· 國土資源部通報2012年房地産用地管理調控情況
· 國土資源部召開會議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國土資源部發出通知:原始地質資料必須依法匯交
· 國土資源部六措施強化幹部廉潔自律 要求嚴格執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