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指標可以真實檢驗外資引進的有效性?上海市商務委21日發佈《2012上海外商投資環境白皮書》,用運營率、貢獻度、盈利能力等指標,全面實測外資在上海經濟中的活躍性。
有的外資企業批准設立了,但並沒有真正運營,好比微博上的“僵屍粉”,對上海經濟沒有實際推動作用。因此,外資企業的實際運營率(外商投資運營企業與批准企業的比率)是一個重要指標。白皮書顯示,2011年參加聯合年檢的外商投資企業、臺港澳僑投資企業(簡稱“外商投資運營企業”)36727家,比上年度增加2289家,企業實際運營率57.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
外企紛至沓來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對城市稅收、就業等方面的貢獻度。2011年度上海外商投資運營企業上繳稅金3353.4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1.2%,連續第二年增幅超過30%。外資企業繼續成為吸納就業的主要經濟載體,2011年外商投資運營企業共吸納就業人員322.75萬人,約佔全市總就業人數的28%。也就是説,全市每10個就業者中,有近3個在外資企業工作。此外,外企的産值和進出口也成為全市經濟支柱,2011年全年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總産值約佔全市六成。
同時,上海外商投資企業贏利能力大幅提升,去年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創下歷年之最。現代服務業領域外企的贏利能力增幅更是迅猛,金融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1.25倍,商貿業同比增長22.3%,科研、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4.5%,反映了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給外資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和發展機遇。
明年上海引資將進一步從“粗放型”走向“內涵型”。比起優惠政策,軟環境更顯重要。《白皮書》專設了 “外商關注的專題”,選取外商感興趣的重大項目著重介紹,“國家會展項目”、“戰略性新興産業”、“金融領域的開放和發展”和“生態園區建設”等都有專題;還選取了國內外一些權威諮詢機構對上海投資環境的相關評價供外商參考。(記者 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