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趙樹叢:全面提升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11日 09時57分   來源:林業局網站

全面提升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水平
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在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趙樹叢
(2012年12月27日)

同志們:

    這次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是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林業局黨組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總結2012年林業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林業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改進作風、凝聚力量,全面提高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黨中央、國務院對這次會議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同志12月25日專門作出重要批示:這些年林業工作成績很大,改革的力度很大,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也很大。國家林業局工作思路清晰,指導和推動落實有力。全國林業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作出了艱苦的努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望在林業廳局長會議予以強調,並轉達我的敬意和問候。回良玉副總理的重要批示,對於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林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剛才,建龍同志代表國家林業局黨組,通報了今年工作完成情況和明年工作安排意見,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確保全面完成各項任務。下面,我講五點意見,供大家討論。

    一、科學分析我國林業建設新形勢,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並寫入黨章。這在世界政黨發展史和執政史上還是第一次。這一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理論上的重大創新、實踐上的重大舉措,樹立了人類建設生態文明的里程碑,開啟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新征程,對於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係史。自然生態的變遷決定著人類文明的興衰。森林興則文明興,森林衰則文明衰。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先賢先哲都把豐富的森林作為國勢興旺的標誌,把栽種樹木作為治國安邦的大計,黃帝陵中有黃帝手植柏,孔廟中有孔子手植樹。《國語》曾記載,單襄公借道陳國去楚國,當看到陳國“道無列樹,墾田若藝”等現象時,他斷言“陳國必亡”,三年後陳國果然衰落滅亡。100年前,馬克思、恩格斯曾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作過十分深刻的論述。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崛起必須有良好的自然生態作保障。隨著生態問題的日益嚴峻,生存與生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聯絡緊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支撐和根本保障。

    (二)建設生態文明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選擇。90多年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發生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導下,我們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有一句名言,問題是時代的口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佈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佈局也是在不斷探索解決中國面臨的時代問題中提出並豐富發展的。面對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隨後,十二大確立了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十五大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十七大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升至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面對生態問題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十八大又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這標誌著我國開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也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加成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加寬廣。

    (三)建設生態文明是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現象十分嚴峻,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日益突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合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全面改善生態狀況,提高生態承載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四)建設生態文明是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不僅期待安居、樂業、增收,更期待天藍、地綠、水凈;不僅期待殷實富足的幸福生活,更期待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園。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發展模式,注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正是為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而作出的戰略決策,也為子孫後代永享優美宜居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順應時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

    二、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切實擔當起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大職責

    建設生態文明,昭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意味著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也是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把發展林業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林業部門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我們一定要發揚勇於擔當的精神,切實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使命。

    (一)承擔起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大職責。陸地自然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森林、濕地、荒漠、草原四大生態系統,林業部門負責保護、建設、管理森林、濕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態系統,同時承擔著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職責,覆蓋範圍佔近2/3的國土面積,在保障人類生存與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雖然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自然生態系統退化、生態佈局不平衡、生態承載力低、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依然十分嚴峻。森林分佈碎片化和質量不高、功能不強的問題尤為突出,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主體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濕地生態系統還有一半尚未得到保護,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的趨勢仍在持續。荒漠生態系統問題更加嚴重,沙化土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18%,土地沙化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生態問題。總的看,我國山清水秀宜居的美好家園十分有限,需要大力保護的生態脆弱區域十分廣闊。各級林業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思想,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系統,全面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功能,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基礎保障。

    (二)承擔起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重大職責。我國發動群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在自然生態修復領域得到了充分發揮。1978年以來,國家先後啟動了16項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這些工程涉及森林、濕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覆蓋範圍之廣、建設規模之大、投資額度之巨,堪稱世界之最,在我國生態修復工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但是,我國生態欠賬很多,生態修復任務仍十分艱巨。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産品生産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林業部門要認真實施好現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謀劃啟動新的生態修復工程,實現生態修復工程全覆蓋,真正發揮生態修復的主體作用,全面提升人與自然和諧水平。

    (三)承擔起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的重大職責。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生態安全是有底線的,這就需要科學的生態安全格局來保障。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劃定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四類區域,並要求加快構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即以“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要構建東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風固沙屏障等十大生態屏障,形成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的基本骨架。我們一定要加快建設十大生態屏障,努力實現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的目標,堅決守住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不斷優化和拓展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空間。

    (四)承擔起推進綠色發展的重大職責。黨的十八大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綠色發展,必須堅持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林業具有可循環性和低碳性,是規模最大的循環産業、潛力巨大的低碳産業,是推進綠色發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要通過做大做強林業,充分發揮林業在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推進綠色發展,要注重林業的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升綜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以最少的資源換取最大的經濟價值。要發揮林業産業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斷開發新産品,滿足社會的新需求。推進綠色發展,要大力發展林業十大主導産業,這既是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目標的最大潛力,又是推進綠色發展的最佳途徑。各級林業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大力挖掘林地資源、物種資源和林産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壯大産業規模,提升産業素質,增加綠色經濟總量,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五)承擔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職責。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建設美麗中國要堅持綠色為本。綠色是美麗中國的基本色調和核心元素,只有綠化才能美化,只有山青才能水秀。建設美麗中國要堅持以人為本,強化身邊增綠,讓人們享受到優美的生活空間和更多更好的生態産品。建設美麗中國要不斷創新平臺和載體。近幾年來,各地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啟動實施了許多標誌性工程。福建的“四綠”工程建設,浙江的森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廣東的綠道建設,湖南的綠色湖南建設,山東的水系生態建設,北京的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工程,安徽的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江西的“一大四小”工程,廣西的綠滿八桂工程,遼寧的青山工程,河南的生態省提升工程,青海的村莊綠化行動,山西的身邊增綠行動,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各級林業部門一定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繼續加快城鄉綠化美化步伐,儘快為祖國大地披上美麗綠裝。

    (六)承擔起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貢獻的重大職責。黨的十八大提出,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當前,林業部門承擔著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濕地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植物新品種公約等六大國際生態公約和國際森林文書的履約任務,是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重要力量。森林的碳匯功能在《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德班、多哈等多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受到高度重視。在世界森林資源總體下降的情況下,我國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長,為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生態危機作出了重要貢獻。各級林業部門要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繼續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嚴厲打擊毀林行為,不斷增加森林碳匯,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作用,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三、科學謀劃林業工作總體思路,著力構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六大體系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提出了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理念,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大家認為,大力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符合國家戰略大局,契合人民群眾期待,順應林業發展趨勢,與十八大關於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要求高度一致。經國家林業局黨組研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林業工作要堅持以下總體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總目標,以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為總任務,加快發展現代林業,著力構建六大體系,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推動我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一)著力構建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體系。十八大要求,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我國林地、濕地和荒漠化土地總面積超過90億畝,約佔國土面積的63%,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空間載體,在優化國土生態空間中承擔著主要任務。一要編制《國家林業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林地、濕地和需要保護與治理的沙化土地等生態用地,力爭劃定生態安全紅線,並明確生態空間的功能定位、目標任務和管理措施,形成全國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佈局。各省也要制定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並爭取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在全國形成林業部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二要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編制25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逐步形成適應各類主體功能區要求的生態空間格局。三要完善森林增長和國土綠化空間規劃。在《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和《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的基礎上,著眼長遠,充分挖掘林地、農田防護林、草原防護林、水系防護林、路網防護林、城鎮綠化等用地的潛力。四要完善濕地空間規劃。在《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和全國濕地調查的基礎上,完善全國濕地空間規劃。五要完善全國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規劃。在《全國防沙治沙規劃》和《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的基礎上,根據最新監測結果,對可治理沙地、需要封禁保護的沙地和石漠化土地做出長遠和階段性治理規劃。六要完善林業專項規劃。該制訂的制訂,該修訂的修訂。對一些候鳥遷徙通道、特殊生態系統和瀕危物種棲息地,也要有相應的規劃。據初步估算,全國林業生態空間規劃可達到80多個,將與各地的生態空間規劃一起,形成科學系統的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體系,進一步優化生態佈局,拓展生態空間,增加生態總量,為建設生態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著力構建重大生態修復工程體系。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支撐,林業實施的重點工程是國家生態修復工程的重中之重。一要繼續實施好現有重大工程。目前,正在組織實施的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要按照更高的要求,落實工程規劃,提高工程質量。二要謀劃啟動一批新的重大工程。儘快啟動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等工程,並針對一些特殊的生態區位、特殊的生態需求,謀劃一批新的生態修復工程。三要各地根據當地實際,謀劃實施一批省級、市級和縣級重點生態修復工程。通過健全和完善生態工程佈局,形成國家和地方互為補充的生態修復工程體系,以重大工程推動全國自然生態系統的全面修復。

    (三)著力構建生態産品生産體系。林業是生産生態産品的主體。林業的生態産品包括兩大類,一是有形的、二是無形的。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是最短缺的産品,社會需求和生産潛力巨大。有形的生態産品,主要是指林産品,具有生態性和商品性。要科學佈局、優化結構、提高品質、保障供給,既滿足需求,又不過度開發,實現可持續利用。無形的生態産品,既十分豐富,又不可替代,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涵養水源、凈化水質、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降低噪聲、調節氣候、吸附粉塵、生態療養,等等。無論是生産有形的林業産品,還是生産無形的生態産品,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基於生態産品的公益性,提高生態産品生産能力應堅持兩條,一條是對經營主體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護,另一條是讓消費主體支付一定的成本。對能夠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對不能由市場配置資源的,要作為公共産品納入公共財政支持範圍。要通過構建生態産品生産體系,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態産品生産能力,為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發揮特殊作用。

    (四)著力構建支持生態建設的政策體系。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是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服務。一要健全和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完善林業補貼制度,擴大現有財政專項資金投入規模,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為林業改革發展和生産生態産品提供有力支持,充分調動經營主體生産積極性,引導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增強發展動力,激發發展活力,釋放發展潛力,提升質量效益。二要完善基礎設施投入政策。逐步提高林業基本建設投資標準,擴大資金規模。將林區基礎設施納入相關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林區生産生活條件。三要完善金融和稅收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鼓勵發展林業十大綠色産業的支持政策,對林下經濟發展、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等生態産業給予扶持,加快建立林權抵押貸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態産業貸款財政貼息、保險保費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減免政策。四要加大對林業能力建設支持力度。完善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持政策,確保科教興林、人才強林戰略順利實施。要通過構建政策體系,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投入渠道和增長機制,確保生態建設有長期、穩定、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五)著力構建維護生態安全的制度體系。健全的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當前,林地、濕地、沙地被侵佔和破壞的現象十分嚴重,對生態造成的破壞,有的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才能恢復,有的不可逆轉。構建維護生態安全的制度體系,當務之急是要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一要加強國家立法。修訂完善《森林法》等現有林業法律法規,研究制定一批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二要加強地方立法。對已頒布的國家林業法律法規,地方應制訂相應的法規。對國家層面立法難度較大的領域,各地要積極爭取先出臺地方性法規。要通過加強立法,形成體現生態文明理念的法律法規體系,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維護生態正義。

    (六)著力構建生態文化體系。生態文化是樹立和形成生態文明理念的基礎。如果説生態文明是大廈,那麼生態文化就是大廈的地基。一要培育崇尚自然的文化。摒棄人類破壞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動,構建人與自然平等、和諧共生的關係,樹立熱愛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二要培育節約文化。充分認識自然資源的稟賦和有限性,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不以索取自然為代價換取過度消費,形成節約優先、集約利用、適度消費的文化取向。三要培育生態道德。弘揚生態文化,要從小事抓起,從娃娃抓起,通過一點一滴的熏陶和積累,讓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態道德和習慣。四要豐富生態文化載體。大力發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一批生態文化博物館、科技館、標本館,開展森林城鎮創建活動,推進美麗鄉村、城市綠道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創建傳播平臺,創新傳播形式。要通過構建生態文化體系,廣泛普及生態知識,使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成為全社會的主流道德觀。

    四、著力抓好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作,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

    建設生態文明是林業的總目標,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是林業的總任務,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剛才,建龍同志全面部署了2013年林業工作。總的講,明年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要求,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抓改革。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依然要靠改革。相對於其他領域改革,林業改革起步較晚,任務艱巨,但是潛力巨大,後發優勢明顯。當前,要深入總結推廣福建省武寧縣、長汀縣等地的成功經驗,按照“改革、穩定、規範、服務、發展”的要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並長期穩定農民林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務平臺,鞏固擴大改革成果。要按照公益事業單位管理的要求,落實財政補助政策,做好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人員安置、債務化解等工作,積極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重點國有林區改革要繼續探索,找到改革突破口,以更大的智慧和信心穩步推進。要通過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激發林業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壯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力量。

    第二,抓資源。豐富的林業資源,是改善生態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保障。要把林地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劃定林地紅線,守住生態底線,堅決遏制林地過快過多流失的態勢。要加強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撫育經營,增加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增強森林生態系統功能。開展森林增長指標年度考核評價,推動全國森林資源培育,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林業“雙增”目標。要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管理、自然濕地保護與恢復,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加大資源保護力度,避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最大限度減少林業資源損失,充分發揮林業在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態承載力中的決定性作用,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基礎。

    第三,抓科技。自然生態系統演替有著特定的規律。林業部門作為管理者,無論是編規劃、作決策,還是上工程、搞建設,都必須尊重科學、依靠科技,自覺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可能給自然生態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要徹底改變向自然過度索取的思想,按照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的要求,抓緊修改完善現行的林業技術、標準和規程,將林業工作重點由培育管理森林資源轉向保護管理自然生態系統。要積極推動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全面展示林業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強重大生態災害防控、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生物産業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真正依靠科技進步,降低植樹造林成本,減少林業資源消耗,提高生態建設成效,提升資源開發水平。

    第四,抓産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但也要摒棄純粹的自然保護主義,堅持合理利用林業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努力滿足社會對林産品的需求。林業是巨大的綠色資源能源寶庫,具有可循環可再生的獨特優勢,是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潛力所在,在推動綠色增長、保障市場供給、促進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以豐富的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生物質能源、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綠色産業,確保更多的人享受到綠色生態産品,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第五,抓民生。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鬚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生態良好,但生産落後、生活貧窮,那是原始文明的時代。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一方面,必須提高生態産品生産能力,滿足社會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須努力改善林區民生,讓林農群眾和林業職工過上美好生活。廣大林區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也是貧窮落後的集中地。長期以來,廣大林農群眾和林業職工為保護生態作出了巨大犧牲,生活卻依然十分困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不能繼續以犧牲林區群眾和林業職工利益為代價。要把改善林區民生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任務,讓生態建設者和保護者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要著力解決林區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就醫難、上學難等突出問題,徹底改善林區生産生活條件,充分調動林農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五、切實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夯實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保障

    最近,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作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充分體現了中央領導同志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轉變作風、聯絡群眾的信心和決心。我們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高度,充分認識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各項規定,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加強作風建設,樹立林業部門良好形象。

    第一,要用底線思維修煉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學會底線思維,善於從最壞處著眼,從最基礎著手,努力補齊短板。這種底線思維的方式很重要、很管用,凡事明確了底線,也就劃出了紅線。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就是為人們行為劃出的底線,任何時候都絕對不能滑出這個底線。我們的作風建設也應該有底線。從工作上講,我們要明確基本要求、完成時限,並嚴格守住這個底線,而不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否則就會損害機關形象,影響事業發展,甚至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從廉政上講,黨紀國法和各項規定就是底線,這既是不能碰的“高壓線”,也是不能越的“生命線”,否則就會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明確底線,守住紅線,既是一種工作能力,也是一種作風修為,需要我們磨練意志,加強修養。

    第二,要用實幹精神推動工作。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多次要求全黨同志牢記在心的道理。目前,作風飄浮、形式主義和做表面文章的問題在林業部門依然存在。開會發文是機關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推動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如果搞成了文山會海,那就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形式主義。基層對此應接不暇,十分反感,意見很大。要下決心把文件、會議、活動、論壇的數量切實減下來,堅持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著力在提高質量、狠抓落實上下功夫。今後,凡是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堅決不發,可開可不開的會堅決不開,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搞調研、抓落實上,真正説到做到、不放空炮,形成講實話、幹實事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風氣,用真抓實幹的精神推動林業改革發展。

    第三,要用公僕情懷服務群眾。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人民是公務員的衣食父母。林業是直接與基層、與群眾打交道的部門,大家更要有“食民俸祿,為民服務”的知恩圖報思想,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想問題、做決策、上項目,要一貫地有益於基層、有益於群眾。當前,林業政策不符合群眾利益、管理手段不方便基層群眾的地方依然不少,一些林區群眾生活非常困難,需要各級林業部門提供更多的服務,給予更多的方便,幫助他們通過發展林業增收致富。廣大林業幹部要深入基層一線,加強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真心實意地關心群眾、幫助群眾、服務群眾。

    第四,要用責任意識勇於擔當。敢作為,勇擔當,認真履職盡責,應該成為廣大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品質。但是,推諉扯皮、踢來踢去、無所作為的現象在機關普遍存在,説到底是缺乏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這樣往往守不住陣地,端不住飯碗,站不穩立場,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最終把基本職責和本職工作都丟了。林業部門的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崗位,都有法律賦予的明確職責,每一名幹部職工都要認真履職盡責,做到守土有責,決不能遇到問題繞道走,碰到困難躲著走,而是要迎難而上,敢抓敢管,敢於碰硬,勇於承擔起自己肩負的職責。

    第五,要用優良傳統力戒奢靡。革命戰爭年代,生活困難時期,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就是因為我們能夠與人民群眾一起艱苦奮鬥。目前,經濟發展了,財力增強了,生活改善了,但是我們仍然要牢記“國奢則用費,用費則民貧”的道理,堅決反對奢靡之風和鋪張浪費。我們常説,保護自然、保護生態是林業部門的主要職責,那麼艱苦奮鬥、厲行節約就應該成為我們的優良傳統和行業本色。今後,一切活動都要嚴格控制、從簡安排,下去調查研究,不準搞層層陪同,不準超標準接待,不準上高檔菜肴,不準用公款送禮。尤其是林業幹部職工要帶頭拒食野生動物,推動形成愛護自然、保護動物的社會風氣。

    第六,要用創新管理減少檢查。目前,林業部門的檢查核查名目繁多,交叉重復,少數人甚至利用檢查核查之機吃拿卡要,對基層造成了很大負擔,嚴重影響部門和幹部的形象。這有管理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幹部作風上的問題。為推動工作落實,適當的檢查核查是必需的,但也要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創新管理手段,提高檢查成效。有關部門要儘快研究提出整合檢查核查項目、減少檢查核查次數、改革檢查核查辦法的具體措施。凡是一次能解決的,就不要重復進行;凡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就不要多部門進行;凡是利用先進技術能解決的,就不要實地進行。同時,要千方百計減少各種評比表彰活動。

    同志們,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是全體務林人的神聖職責與光榮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穩中求進、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相關鏈結
· 趙樹叢:"生態"與"民生"成為今後林業發展關鍵詞
· 趙樹叢:全面加強濕地保護管理 確保濕地面積增加
· 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加強濕地保護 建設生態文明
· 加強濕地保護 建設美麗中國—訪林業局局長趙樹叢
· 趙樹叢:以十八大精神指導年度考核等三項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