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6年時間,上海地區生産總值(GDP)從2006年首次突破1萬億元,翻番為2012年的逾2萬億元。這是1月21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傳出的消息。市統計局總經濟師嚴軍介紹,上海的這一經濟總量規模,位列世界大城市前十位左右。與此同時,去年上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雙超過7.5%的GDP增速。
初步核算,2012年,上海實現生産總值20101.3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首次達到60%。
轉型發展過程中,上海更突出“民生優先”理念。去年,上海城市、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再次跑贏GDP。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0188元,同比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後增長7.9%。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1元,增長11.2%,扣除物價因素後增長8.2%,均快於全市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據介紹,去年上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市居民,這是因為上海堅持民生優先導向,居民收入更多向農村傾斜,不斷加大縮小城鄉差距的措施力度。據透露,從今年起,統計部門將逐步採用城鄉一體化的調查方法調查居民收入,並希望通過多種分組以及多種結構性數據,更全面、更準確地反映居民收入變化的情況。隨著城鄉一體化的不斷深入,隨著樣本逐漸擴大及完善,也會適時公佈城鄉居民收入中位數、基尼系數等數據。
另一個民生關注的指標,上海居民消費價格(CPI)去年同比上漲2.8%,漲幅回落企穩的趨勢與全國一致,但CPI水平略高於全國。嚴軍解釋,上海整個消費結構與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差異。一方面,上海農村比重相對全國來講較小,這對食品價格的波動會有放大效應。另一方面,近年來物價波動受非食品價格影響日益增加,非食品商品,包括服務類商品,容易受到房租、人工成本等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價格的上漲幅度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相對來講也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這也可能導致上海的CPI漲幅高於全國。
去年,在消費、投資和出口這“三駕馬車”中,消費增速領跑。全年商品銷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同比增長3.7%,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2%,其中出口總額下降1.4%。
此外,儘管外貿進出口腳步放慢,但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利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同比增長11.1%,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20.5%,其中三産實到外資增長21.6%。上海總部經濟發展邁入“千時代”——去年全年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家、投資性公司25家、研發中心17家,累計分別達到403家、265家和351家,總部機構相加超過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