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預計到2050年中國糧食生産潛力將年增産1.6億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7日 08時13分   來源:氣象局網站

    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的長期影響如何?2月25日,由國家自然基金委(NSFC)和國際應用系統研究所(IIASA)主辦,上海市氣象局承辦的“氣候變化下的中國農業機遇與挑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滬開幕。來自國內外的30多名專家一致認為,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使我國糧食生産潛力年增産1.6億噸。

    該結論基於NSFC和IIASA共同支持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全球氣候變化和高強度人類活動影響的中國農業生態系統承載力研究”的研究成果。英國倫敦大學教授、上海市氣象局特聘專家孫來祥介紹,通過項目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帶來的氣溫上升和光照增加等農業氣候資源的增加,將使我國復種指數上升,復種區域北移,糧食主産區華北將從目前的“一年兩熟”變為“二年三熟”,而東北地區未來水稻單産潛力和播種面積都會顯著增加。

    預計,到2050年中國糧食生産潛力將年增産1.6億噸。如果綜合考慮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的相互作用,到2030年氣候變化就能使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總産量分別增加9%,4%和13%。

    不過專家也提醒,復種制度的改變會帶來灌溉需求增長,形成灌溉水資源缺口。該項目研究發現即使各流域灌溉水利用效率能夠按計劃提高,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仍然會存在巨大的灌溉水資源缺口,如果再考慮未來南水北調的水資源調度能力,則黃河和淮河的水資源缺口可能通過調水解決,而海河流域到2030仍將有113億立方米的灌溉水資源缺口。

    該項目研究員湯緒表示,生態文明的意識應當滲入到經濟生活各個領域中去,該項目從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律等角度,在氣候變化和農業生態領域取得了若干重要的科學發現,對於未來我國農業生産、生態建設、土地利用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王瑾)

 
 
 相關鏈結
·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表彰糧食生産先進單位和個人
· 徐守盛:牢牢抓住糧食生産的主動權 確保總産穩定
· 重慶惠農政策"催生"2000種糧大戶 穩定糧食生産
· “科技農業”助推山東糧食生産實現“十連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