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我國構建突發性災害數據庫 加強乾旱等防控研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6日 15時20分   來源:氣象局網站

    記者從2月28日至3月2日召開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重大突發性自然災害預警與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推進會上獲悉,到2015年年底,全國突發性災害數據庫將完全建成。該數據庫包含乾旱、低溫、洪澇三大災種,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五大作物,三北、長江中下游、西南三大區域等研究內容。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與區劃所研究員李茂松説,作為世界上農業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農作物每年受災面積達4666.7萬公頃,約佔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因災損失糧食達500多億公斤。該項目收集整理了全國和研究區域的長年代氣象資料、農情資料和農業洪澇災情資料等;同時,通過對研究區域的農情和災情實地調查,還收集整理了區域的主要農作物遭受乾旱、洪澇、低溫等災害發生的時段、範圍、強度、頻率,種植模式、孕災環境、承災體抗災性能和災損資料以及應急防控技術、減災技術和災後恢復生産技術等資料。在此基礎上,該項目構建了全國突發性災害數據庫。

    李茂松介紹説,該項目研究對象具有重大、突發性的雙重特徵。該數據庫將致災因子與承災體相結合,利用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的農業、民政及氣象部門的統計數據資料,根據“工程防災、生物抗災、結構避災、技術減災、制度救災”理念,最終形成我國農業防災減災技術體系。

    提及這個項目的立項初衷,李茂松告訴記者,2006年川渝大旱,科技部委派農業、氣象等部門的專家,由他帶隊前往災區開展科技指導抗旱工作。之後,我國又經歷了2008年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09年黃淮地區乾旱等。專家組一致認為,重大突發性農業氣象災害的應對不能總滯後於災害一步,不能總處於對災害的應急狀態,應該利用科技的力量,在災害發生前,從作物的選種培育、作物生長所需的製劑及對氣象條件的了解等方面進行科學防禦。於是,農業、氣象、民政等多部門專家聯合開展了全國突發性災害數據庫的研究。

    據悉,該項目于2011年立項,2012年啟動實施,由科技部組織,農業部、教育部、中國氣象局承擔,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和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等6家單位分別作為6個課題的主持單位。

 
 
 相關鏈結
· 氣象局:華北等地升溫明顯 較強冷空氣蓄勢待發
· 氣象局:新疆西北部有降雪 雲南洱源震區天氣較好
· 氣象局:強冷空氣影響華南 南部海區風力較大
· 氣象局:2013年春季首次沙塵天氣影響8省126個縣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