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豬,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中國農民千百年所熱衷的這種“好日子”,如今在八桂鄉村已經很難見到了。
取而代之的“好日子”是什麼景象呢?眼見為實——
“家庭農場”有典型
地處寧明縣的廣西國有派陽山林場林區的連片八角林,數以萬畝計。這10來年,八角行情起起落落,承包經營的職工有的失去信心,開始砍八角林改種速豐桉。林場領導班子看著心痛,研究出個“養雞保老林”的好辦法:成立林下産業開發公司,引進優良雞種育苗分發給職工在八角林放養。沒想到“家雞進林變鳳凰”,這些雞自由覓食八角籽和昆蟲、雜草,不用防疫也百病不生,只只生猛如野雞,肉質特別鮮美,被稱為“八角雞”,賣價相當於普通雞3倍之多。養雞人大都是夫妻搭檔,每批養殖數千羽不等。派陽山林場養“八角雞”的職工現有30戶,2012年出欄10多萬羽。
地處興業縣的廣西國有六萬林場也以“家庭雞場”的模式大養“八角雞”。在各種各樣的樹林中大養其雞,是廣西各地發展林下經濟最常見的現象,一個家庭兩三個勞動力,每批養幾千到萬把羽,一年賺十多萬元很平常。
浦北縣官垌鎮是山區,山泉密布,當地農民習慣順溪流築些小石窩,放些草魚進去,養上幾年甚至十多年,長成少見的“生態大魚”,用於招待稀客貴客或親朋好友,原本屬於“自然經濟”。後來越來越多外地人出大價錢求購,於是催生成“市場經濟”。現在,官垌鎮建立了“官垌魚”養殖協會,擁有數以畝計的池塘、專門為賣而養的家庭魚場數以百計,全縣數以千計。
興業縣蒲塘鎮以前經營兩輛短途班車的全景乾,賣車得回26萬元拿來建豬舍,在桉樹林下大養“龍寶豬”,每批500頭,養了一年半到現在出欄三批豬,差不多收回了本錢,以後就凈賺了。他總結説:“開車和養豬,投資差不多,一年都是十幾萬元賺頭。要説有什麼不同,就是養豬輕鬆些,跑車辛苦些,風險也大些。”像這樣規模的家庭豬場,在廣西揚翔公司旗下目前有600多家。
“規模養殖”知多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概念。國家農業部根據一號文件精神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制度,明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登記辦法,制定專門的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
在中央“兩會”前後,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組織4個調研組分赴各地,就廣西養殖業家庭農場狀況展開專題調研,匯總情況和分析論證形成較一致的認識:近年廣西養殖大戶中相當一部分逐步壯大為家庭農場,涌現出一大批家庭豬場、家庭雞場、家庭魚場等,已經初具規模,發展較為成熟,成為繼專業大戶之後的農村新型生産經營主體,值得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探討對策,更好地發揮其在農民收入倍增計劃中的作用。
調查表明,廣西溫氏公司聯結家庭雞場5378戶;柳州實隆禽業公司聯結家庭鴨場500多戶;廣西富來康公司聯結家庭豬場200多戶;廣西揚翔公司新發展家庭鴨場100多戶。
已經成為家庭農場、或有條件培育成為家庭農場的養殖大戶,習慣叫“規模養殖戶”,目前以中小型規模養殖為主,家庭年收入一般在10萬元以上。統計顯示,全區313萬養殖戶中,規模養殖戶佔主導地位,其中生豬佔60%,家禽佔80%,水産養殖佔90%以上。他們大部分利用自家承包地,或水田、或山林,有的租賃部分土地,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養殖,有的還利用所養畜禽糞便配套種植果樹、甘蔗等農作物,發展循環式種養。
“龍頭帶動”是主流
調查發現,規模養殖戶、家庭農場的興起,大都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息息相關。
“單打獨鬥”成功發展為農場的,是少數掌握養殖技術、具有經營能力的新型農民。百色市田陽縣頭塘鎮大學畢業生劉富林,2008年靠政府抗旱救濟的2000羽雞苗起家,通過貸款3萬元自己配製加工飼料,每出欄一批肉雞後連本帶利投入再生産。他與妻子、父母、岳父母一起打拼,5年時間發展成為年出欄肉雞15萬羽,産值600萬元的家庭農場,不僅盤活了自家10多畝承包地,還租用附近村民80多畝果園。
規模養殖、家庭農場的興起,龍頭企業“拉力”最大,帶動面最廣,成為“主力推手”。龍頭企業聯結養殖戶的方式,一是“訂單”,二是“合作”,三是“股份”。緊密型加盟戶在擁有場地後,一般只需投資建設欄舍和投入家庭勞動力,由公司免費提供種苗、飼料、疫苗、技術等並保價回收所出欄畜禽或水産品,這種模式具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顯著特徵。目前,廣西養殖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有100多家,其中桂林力源糧油飼料公司和廣西揚翔股份公司2012年銷售收入都在50億元以上。這些“大龍頭”帶動數以萬計農戶,服務範圍覆蓋全國、輻射全球。近兩年已成為全球最大豬精生産供應中心的揚翔公司,目前正與加拿大合作在貴港市建設全球最大“公豬站”——種公豬人工授精中心,達産後豬精生産可在現有規模上增長約七成,坐穩全球老大地位。
加盟專業合作社的規模養殖戶和家庭農場,經營上相對獨立,可以充分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等服務,同時還可以與其他社員合作,打造産品品牌等。
北流市白馬鎮2008年由養豬能人何澤坤牽頭,聯合8個養殖大戶發起組建白馬宏發禽畜養殖合作社,統一投入品種採購供應,統一生産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培訓,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統一産品和基地認證,如今合作社擴展到78個養殖大戶,社員存欄母豬1萬頭,年銷售商品豬17萬頭、三黃雞100萬羽、羅非魚500噸,還有荔枝、龍眼、提子5000噸,總産值3.6億元,與入社前相比戶均年增收8萬元。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區共有農民養殖合作社3215家,入社社員7.5467萬人。
“政策扶持”要跟上
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匯總分析調研結果並組織專家進一步論證,提出廣西畜禽業家庭農場的建議認定標準:母豬存欄50頭以上,肉豬年出欄1000頭以上,肉雞、肉鴨年出欄5萬羽(只)以上,肉羊年出欄500頭以上,肉牛年出欄200頭以上,奶牛存欄50頭以上,其他畜禽規模按年産值折算。
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表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正式頒布實施後,在開展家庭農場規範建設試點示範和規範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的基礎上,政府將對家庭農場優先給予補貼和獎勵,優惠提供貸款、保險和財政專項扶持等,不斷提高家庭農場生産力水平。(記者 謝彩文 通訊員 楊曉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