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京會見了新西蘭外交貿易部環境管理司司長卡羅林·斯瓦格一行。雙方就加強南極科學考察、促進交流合作進行了會談。
劉賜貴首先向新西蘭長期以來對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自1984年正式開啟南極科學考察以來,先後進行了29次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在這近30年的歷程中,中國與新西蘭致力於南極氣候、環境等領域的科學考察,雙方的友好合作在不斷深化。中國的“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前往南極途中多次停靠新西蘭基督城,基督城市政府和新西蘭南極局為其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同時,兩國的科學家、科研機構在人員交流、聯合科研、技術培訓等方面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新西蘭南極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劉賜貴指出,南極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隨著人類對南極認識程度的逐步加深,中國將繼續發揮《南極條約》協商國的作用,加強在南極冰蓋上進行冰架、海洋—海冰相互作用等領域的科學考察,為氣候、環境等重大問題的研究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計劃在位於長城站與中山站之間的羅斯海西岸維多利亞地建設新的南極考察站,新西蘭在該區域的斯科特考察站已積累了豐富的科學考察和後勤保障經驗,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科學考察和後勤合作,增進兩國科學家、科研機構的學習和交流,開創中新極地領域合作新局面。
卡羅林·斯瓦格表示,新西蘭是最早通往南極的港口之一,也派出科學家參加了最早幾次的南極科學考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新西蘭對南極的海洋生態系統、漁業等方面也進行了長時間、深入的研究。我們十分重視與中國在南極科研等領域的合作,希望雙方開展進一步的、更加密切的交流,借助去年中新兩國建交40週年的契機,開拓兩國在南極科學考察領域的合作,聯合各國開展在羅斯海、南大洋等區域的科學研究,共同保護氣候環境,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會上,新西蘭代表團對中國四川雅安蘆山縣地震表示感同身受,並祝福平安。劉賜貴指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後中國政府迅速反應,展開救援,目前各項救災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新西蘭南極局局長羅·桑松,新西蘭外交貿易部、新西蘭第一産業部、新西蘭駐華使館及國家海洋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