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家教育督導組對江蘇三市教育均衡發展檢查反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06日 18時38分   來源:教育部網站

    5月15日至17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江蘇省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個縣級市(以下簡稱“三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要求,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和教育部與江蘇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規劃進行的。

    在三市檢查期間,採取隨機抽查方式,共檢查學校51所,其中,小學29所,初中22所;核查了三市的相關文件資料及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座談會19個;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3382份,回收有效問卷3380份;通過隨機及電話訪談等方式,徵求了299人的意見。

    檢查組對三市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檢查組對三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的基礎上進行。各省(區、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江蘇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六個方面20項指標。檢查組重點核查了三市義務教育學校的佔地面積、校舍建築面積、體育運動場館、圖書、實驗室、專用教室、計算機、師生比、高一級教師學歷比例、每校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數等10項核心指標,審查結果是:各學校均達到了省級評估標準。10項核心指標達到情況詳見下表。 

三市小學、初中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市、區)

學校

達標學校數

生均佔地

面積

(小學18

初中23)

生均校舍建築面積

(小學4.5

初中6)

生均體育活動場館

(小學4

初中300米田徑場)

生均

圖書

冊數

(小學20

初中30)

實驗室個數

(小學1

初中3)

專用教室(音體美)個數

(各有1)

生均計算機臺數

(生均0.1)

師生比

(小學1:21

初中1:16)

教師高一級學歷

(小學70%

初中60%)

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每校都有)

綜合評估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張家港

小學

學校總數

37

37

37

37

37

37

37

37

37

37

37

達標學校數

29

36

34

37

37

37

37

37

37

37

37

初中

學校總數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達標學校數

27

28

23

28

28

28

28

28

28

28

28

  

小學

學校總數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達標學校數

43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初中

學校總數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達標學校數

33

35

27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小學

學校總數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達標學校數

26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初中

學校總數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達標學校數

15

15

12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説明:1. 江蘇省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體系共20項指標,該表中所列10項為其中的核心指標。

    2. 如有3項及以上指標不達標,該校不能認定為合格學校。

    3. 縣域所有學校達到省定合格學校標準,才具備申報“基本均衡縣(市、區)”資格。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於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於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差異系數是一組數據的標準差與其均值之比,是測算數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差異系數的值越小,説明縣域內校際間的差異也越小,即學校間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結果是: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張家港分別為:0.291、0.280,常熟市分別為:0.276、0.465,太倉市分別為:0.549、0.253,均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指標達到情況詳見下表。

三市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異系數表

縣(市、區)

學校

差異系數

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
(㎡)

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
(㎡)

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
(元)

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

生均圖書冊數

師生比

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

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

綜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張家港

小學

全縣平均值

4.93

7.26

1985

14.0

28.3

0.054

0.051

0.037

差異系數

0.399

0.552

0.386

0.276

0.246

0.120

0.128

0.217

0.291

初中

全縣平均值

8.13

14.84

3362

17.6

51.1

0.087

0.083

0.070

差異系數

0.335

0.432

0.398

0.354

0.331

0.121

0.109

0.158

0.280

  

小學

全縣平均值

5.17

7.48

2527

20.0

26.5

0.059

0.054

0.041

差異系數

0.378

0.415

0.512

0.268

0.263

0.083

0.118

0.174

0.276

初中

全縣平均值

7.31

14.20

2914

25.5

43.8

0.091

0.082

0.068

差異系數

0.493

0.614

0.346

0.37

0.523

0.319

0.300

0.273

0.405

  

小學

全縣平均值

5.05

8.11

2159

15.8

28.5

0.060

0.056

0.029

差異系數

1.446

1.207

0.462

0.307

0.269

0.165

0.172

0.365

0.549

初中

全縣平均值

6.36

14.33

3585

24.0

37.0

0.090

0.083

0.052

差異系數

0.302

0.402

0.376

0.288

0.271

0.078

0.085

0.221

0.253

    説明:“全縣平均值”是指該縣小學(初中)該項指標的全縣所有學校的平均值,用於評價該縣差異系數是在什麼水平下達標的。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於85分。江蘇省在本省實施辦法中增加了4項指標,共21項指標。核查結果是,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市的得分情況分別為99分、97分、97分,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要求。指標達到情況詳見下表。

    説明:表中加粗部分為江蘇省新增加指標。

三市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表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分值

評估得分

L1

L2

L3

L4

張家港

常熟

太倉

入學機會(20分)

1.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體系。公辦學校吸納比例不低於70%

5

5

5

5

2.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4

4

4

4

3.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85%

3

3

3

3

4. 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各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已經達到70%以上的可每年持平)。

4

4

4

4

5.學生免試就近入學,沒有違法進行考試招生的現象。

4

4

4

4

保障機制(25分)

1.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和問責機制。

1

1

1

1

2. 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

8

8

6

6

3.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6

5

6

6

4.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省級規定要求。

5

5

5

5

5.財政投入向農村學校傾斜。

5

5

5

5

教師隊伍(35分)

1. 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

5

5

5

5

2.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師生比達到省定編制標準(小學1:21,初中1:16)。

7

7

7

7

3. 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城區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制度。每所學校都有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

8

8

7

7

4. 落實教師培訓經費,加強教師培訓,縣級和校本培訓取得明顯成效。

7

7

7

7

5.專任教師中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達到10%以上。

8

8

8

8

質量


管理
20分)

1.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3

3

3

3

2. 小學、初中鞏固率不低於99%

3

3

3

3

3. 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格率達到90%以上。

3

3

3

3

4. 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

5

5

5

5

5.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3

3

3

3

6.學生學業合格率達95%以上。

3

3

3

3

總計

——

100

99

97

97

    説明:表中加粗部分為江蘇省新增加指標。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徵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江蘇省對張家港、常熟、太倉滿意度調查結果分別為95.66%、94.26%、91.55%。我們對三市的滿意度也進行了調查,結果與江蘇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綜合以上結果,檢查組認為,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市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評估認定標準。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後認定公佈。

    二、主要措施與經驗

    (一)堅持“三個先行”,切實落實黨委政府教育責任

    三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將其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擺在教育發展重中之重地位,堅持“三個先行”,切實落實國家及江蘇省、蘇州市有關政策要求,紮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一是堅持理念先行,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惠及人民群眾的奠基工程和幸福工程,從政府到部門、從幹部到群眾普遍形成了辦公平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共識。二是堅持規劃先行,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簽定目標責任書。三是堅持投入先行,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關鍵舉措,重視義務教育預算內經費撥款逐年增長。通過均衡發展督導評估,2012年,張家港、常熟、太倉三市義務教育總投入分別達到12.6億、16.8億、7.6億。

    (二)注重“三個結合”,著力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三市根據國家、省制定的辦學標準和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督導評估指標,落實蘇州市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六個統一”(管理體制、規劃佈局、辦學標準、辦學經費、教師配置、辦學水平)政策,注重與學校建設標準化、區域教育現代化和城鄉教育一體化的有機結合,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一是嚴格執行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督導評估標準,努力將所有小學、初中學校都建成標準化學校。近年來,張家港市累計投入40億元完成20所村小現代化建設和36所義務教育學校新改建任務。二是結合開展蘇南教育現代化工程試點工作,努力提高每所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辦學水平,實現區域現代化發展目標。以點帶面,由鄉鎮到縣域,由農村到城市,持之以恒不斷推進。通過努力,義務教育學校均達到省教育現代化建設評估標準。三是以開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注重科學規劃並及時調整農村教育佈局,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流動,基本實現“城鄉學校規劃建設一體化、城鄉教育管理體制一體化、城鄉教師隊伍建設一體化、城鄉教學管理一體化”,夯實教育均衡發展基礎。

    (三)創建“三個機制”,提升教師隊伍均衡配置水平

三市堅持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工作,建立師資隊伍的長效補充機制、培養培訓機制和交流結對幫扶機制,大力提升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水平。一是不斷加大教師隊伍補充力度。張家港市自2011年開始,科學統籌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教師編制,配齊配足各學科教師,小學、初中師生比分別為1:17.8、1:10.8,優於省定標準。二是不斷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三市設立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等不同級別骨幹教師系列,廣泛開辦“名師工作室”,實施千名骨幹教師培養計劃。三是建立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張家港採取區域流動、組團支教、結對挂鉤學校互派教師頂崗交流等方式,積極促進教師均衡分佈。太倉市採取組建教育集團、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捆綁聯動、集體教研備課等方式;常熟市借助學校共同體、協作區等形式,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進行深度合作,幫扶薄弱學校提升教師水平。

    (四)構建“三個體系”,切實保障弱勢群體教育權利

    三市在保障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都能就近入學的基礎上,積極構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入學保障體系、殘疾兒童入學全覆蓋體系、學生關愛資助體系,保障孩子們平等入學。一是提出“同城教育、同城待遇”,積極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入學。目前,張家港、常熟、太倉分別吸納3.22萬、2.6萬、1.8萬,分別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的45%、32%、40%。張家港市每年根據辦學質量考核給予“同城化教育先進學校”10-20萬元獎勵。二是各設立1所特教學校,為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入學、康復費、營養餐等,給予特殊關愛。目前,三市殘疾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9%、99%。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三位一體的“免、補、助、獎”全方位學生助學體系。太倉市從2001年起開辦“初中特困生免費教育班”,實行全免費教育。

    (五)建好“三個課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三市作為江蘇省素質教育先進市和蘇州市素質教育實驗區,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學校內涵建設為手段,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學校特色發展為目標,建好第一、第二、第三課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一是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標準,建好“第一課堂”,開足開齊各門學科課程。大力推進“陽光體育”和體藝“2+1”工程,義務教育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均超過90%。二是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建好“第二課堂”。推動學校“一校一品”建設,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廣泛開發特色校本課程,配備專用教室,形成學校特色文化品牌。目前,80%以上的學校均已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學校特色,如科技、藝術、球類、評彈、楹聯、航模等,種類豐富,異彩紛呈。張家港市每年投入300萬元實現了鄉村學校少年宮公辦、民辦、鄉鎮全覆蓋,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選擇,每天一小時發展學生個性特長。三是開發校外教育資源,建好“第三課堂”。張家港市投資1.2億元建立了市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開設了100個實踐課程。常熟市利用紅色景區沙家浜等資源,建立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太倉市各類校外教育活動場所(基地)有100多個。

    三、問題與建議

    (一)三市隨著外來務工人口急劇增加,公辦教育資源還不能完全適應城鎮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進程,完全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近入學仍有一定壓力。今後,應強化政府統籌區域教育協調發展的職責,健全學齡人口變化監測機制,落實適時擴大教育資源的舉措,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

    (二)三市在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存在沒有完全釋放學校自主辦學活力的現象。今後,應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標準化與特色化的關係,進一步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育人合力,多舉措鼓勵和支持學校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辦學,全面形成“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為更多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教育。

    (三)三市在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時,名優教師、優秀校長在不同學校的配置還不夠平衡。今後,應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能力素質自我發展、福利待遇提高等方面創設更多有利條件,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進而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特別是名優校長和骨幹教師的制度化定期交流,有效促進教師隊伍的高水平均衡發展。
 
 
 相關鏈結
· 教育部:加強高考服務保障 提醒考生了解注意事項
· 教育部及各省(區、市)2013年高考舉報電話公佈
· 教育部為考生推出“備考小貼士”
· 教育部就加強少年兒童安全工作約談有關省份
· 教育部:三萬名農村考生將走高考“特殊”通道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