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沿海航運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低迷。6月份以來,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更是屢創新低,6月14日該指數歷史上首次跌破千點關口,6月28日報收976.7點。整個上半年秦皇島到上海的平均運價為27元/噸,與上世紀90年代的價格基本一致,但目前的經營成本較當時已上漲了近十倍,目前的運價水平已無法覆蓋燃油和船員成本。而6月28日秦皇島至上海運價又下跌到23.6元/噸,航運市場低迷可以用“慘不忍睹”來描述。
航運市場蕭條也波及到港口,已經展開“迎峰度夏”的6月份,秦皇島錨地等待裝煤的船舶日平均僅為40來艘,最低曾為26艘,這個北方煤炭發運港一半泊位在“曬太陽”,而通常在這個季節裝煤船舶多達140艘以上,市場的冷暖程度呈現“天壤之別”。
受市場低迷影響,航運上市公司繼一季度大幅虧損後,上半年再次集體預虧,虧損程度進一步加深,就連一些有貨主背景或貨主控股、有貨源支撐的航運公司也首次出現虧損,ST鳳凰由於資不抵債有清盤可能,下半年一些小的民營航運公司由於資金鏈緊張,隨時有可能出現倒閉。
需求不足,新增運力過度,以及遠洋市場低迷是引發當前航運危機的主要三大因素。由於中國經濟下滑,上半年發電量增速放緩,煤炭需求疲弱,再加上受大量進口煤衝擊,內貿煤炭一度滯銷,1至5月份,沿海內貿煤炭下水量僅增長了0.6%,基本為“零”增長,而6月份據港口反映需求依舊疲軟,那麼上半年很可能是負增長,需求嚴重不足;而新增運力仍在慣性增長,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沿海幹散貨運力規模已達到5062萬載重噸,按目前沿海內貿煤炭下水量5000萬噸/月核算,上述運力只夠秦皇島到上海運一載煤,如運兩次,就多餘了一半的運力,運力供需嚴重失衡;與國內市場嚴重衰退一樣,上半年國際幹散貨海運市場也在歷史底部運行,運價持續低迷,不利於對沿海運力的吸納,運力釋放困難;在上述三座“大山”壓力下,市場創新低在所難免。
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通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民生、節能環保,以前以消耗能源、犧牲環保的粗放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式,對大宗商品、特別是煤炭的需求難以大幅增長,再加上外貿進口的衝擊,內貿煤炭需求將維持低水平,而運力的慣性增長一時難以停止,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沿海運輸市場仍以消化存量運力為主,近二、三年運價持續低迷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