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丹江口庫區國土資源部門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1日 11時14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一年後的某天,如果你身處京津,美美喝上一口清水,可曾想到,它們也許來自千里之外?

    明年汛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全線通水。屆時,京、津、冀、豫4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的居民,將喝上引自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源源清水。

    飲水思源。在工程的最源頭,地處丹江口庫區的湖北省十堰市、河南省南陽市做出了巨大犧牲——兩市移民34.6萬人,關停、搬遷企業800多家,水位上升導致地災頻發……

    按時、保質將一庫清水引向京津,任務繁重而艱巨。這當中,無論是庫區移民、企業關停,還是地災防治工程推進的每一個細節,都事關移民生計與庫區生態,給國土資源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考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8月初,位於河南省淅川縣的陶岔渠首樞紐工程順利通過驗收,標誌著中線工程初步具備蓄水條件,汛後工程試蓄水進入倒計時。

    近日,記者走進丹江口庫區,探訪一庫清水背後,源頭百姓的奉獻與犧牲、庫區國土資源人的汗水與艱辛。

    移民——中線工程規劃搬遷人口41.1萬,丹江口庫區佔了34.6萬,用地保障任務繁重而艱巨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丹江口水庫大壩開始加高,擬將水庫蓄水位由157米升至170米。

    十幾米的高度,關乎幾十萬人的命運。中線一期工程規劃搬遷人口41.1萬,丹江口庫區佔了34.6萬人。工程的實施,十堰需要安置移民18.2萬人,淹沒耕地12.46萬畝,庫區人均耕地僅剩0.5畝,部分村組人均耕地不足0.2畝。

    南陽任務同樣繁重。南陽是丹江口水庫主要淹沒區和移民搬遷安置區,幹線最長、工程量最大、環保任務最重。

    位於渠首的淅川縣,丹江口水庫修建時就曾淹沒土地54.3萬畝,其中耕地28.5萬畝,佔全縣耕地的55%。中線工程實施後,又淹沒淅川22.96萬畝土地,佔全庫區淹沒面積的47.6%,動遷人口16.2萬人。淅川縣各項淹沒實物指標,居庫區湖北、河南兩省六縣(市、區)之首,直接經濟損失40億元。

    每一個移民的搬遷安置,都離不開土地。除了必需的建房用地,三十幾萬庫區移民,絕大部分依靠種地為生,補充耕地的任務尤為艱巨。按人均補充耕地1畝算,需要新開發耕地幾十萬畝。

    用地保障壓力可想而知。然而,為了保障工程進度,庫區國土人迎難而上,創造了移民搬遷用地保障的奇跡。

    湖北十堰:18萬人移民工程,兩年基本完成,三年徹底掃尾,完成249個集中安置點建設,建成300多萬平方米住房,調整10余萬畝生産用地。而三峽工程移民搬遷用了17年,小浪底工程移民用了11年……

    河南南陽:2010年9月1日~10月20日,幹渠南陽段沿線的8個縣市區一次性獻出永久性用地4萬多畝;2011年1月1日~15日,當地又拿出臨時用地7萬畝,短短50天內,185.5公里的幹渠沿線,3608人搬離家園,2.4萬人生産生活重新安置……

    渠首淅川,渠首樞紐工程徵地拆遷工作僅用了15天,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龍頭”的建設……

    搬遷的速度,得益於優質高效的服務。在九重鎮樺櫟扒村移民新村住宅用地發證工作中,淅川縣國土資源局抽調相關單位工作人員15名,白天,不顧陣雨連連,逐戶進行地籍調查和界址測量;晚上,通宵作業,對調查的數據進行匯總,逐戶製作用地平面圖,完善地籍調查檔案,僅用3天,就完成了移民新村411戶住宅用地的發證登記工作。目前,土地使用證已全部發放到移民手中。

    “我們的移民遷安服務隊,由局領導帶隊,進村入戶,現場為移民提供徵地安置服務,幫助移民解決搬遷難題。”淅川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劉景昌透露,“目前,58個移民集中安置點的土地確權都已完成。”

    造地——讓沃土隨移民一起搬家,十幾萬畝取土區的表土搬離,從項目獲批到大壩蓄水,時間異常緊迫,庫區國土資源人每一秒都在與時間賽跑

    搬出來的移民,如何穩得住、能致富,安居更樂業,始終牽動著庫區國土資源人的心。

    中線一期工程可研報告顯示,根據實物指標調查,工程佔用建設用地總面積122.48萬畝,其中耕地82.3萬畝。

    這些被淹沒、佔用的耕地,曾經是移民賴以為生的口糧田。搬出來的移民,絕大多數仍需要靠種田為生,讓沃土隨移民一起搬遷,移土培肥為移民新造耕地——庫區國土人不謀而合。

    2011年11月,鄖縣移民生産安置及移土培肥試點工程在柳陂舒家溝啟動;2012年5月,淅川縣移土培肥試點工程在金河鎮山根、後洼等4個村啟動;2012年6月,丹江口市移土培肥試點工程在三官殿辦事處陽西溝村正式開工……

    據介紹,丹江口庫區“移土培肥”工程是從即將被淹沒的大量良田中,取耕作層肥土20~50厘米,在庫區海拔168~172米以上的宜林荒山、貧瘠的坡耕地上進行覆土培肥,並配套進行土地平整的農田水利建設。這是繼三峽庫區移土培肥工程之後的又一大移土培肥項目。

    為確保庫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有發展、能致富”,十堰市委、市政府自2008年起,就開始超前謀劃在丹江口庫區實施“移土培肥”工程。

    2012年9月1日,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下達原則同意將十堰丹江口庫區“移土培肥”工程列為國家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批復,並要求儘快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從項目批復到大壩蓄水,時間不到一年。可喜的是,庫區政府的超前謀劃,為移土培肥項目的實施贏得了先機。據悉,2010年下半年十堰就已經啟動了前期專題研究和規劃論證工作。

    當2011年9月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初步意見下達後,各項前期工作旋即全面展開。一切都在和時間賽跑。為確保移土培肥能與庫區移民生産安置土地整治項目同步實施,使移民如期分配到生産用地,在移土培肥項目《可研報告》和《實施方案》僅通過省級初審、移民生産安置規劃尚未最後確定的情況下,十堰市國土資源部門就已經超前運作部署,組織規劃設計隊伍深入庫區鄉鎮,實地調查踏勘。在充分徵求基層政府和移民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僅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全面完成了項目的踏勘實測、規劃設計和預算編制初步方案。

    經反復聽取移民鄉鎮和移民群眾意見,對項目位置和佈局進行了多次調整修改,趕在移民生産安置項目啟動實施前,使28個與移民生産安置結合的移土培肥項目施工設計方案順利通過審查,保證了如期開工實施。

    據了解,十堰市移土培肥工程涉及鄖西縣、鄖縣、丹江口市、張灣區、武當山經濟特區的30個鄉鎮,庫區4.25萬畝肥沃農田的耕作層土壤,將被搬遷到5.92萬畝瘠薄耕園上覆土培肥,使其平均耕作層厚度增加20厘米,同時新增耕地7815.6畝。

    淅川的移土培肥項目,規模更為宏大,任務也更為艱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批復顯示,項目資金預算19.94億元,規劃建設面積52.57萬畝,其中再造14.22萬畝良田。項目涉及淅川環丹江口水庫的上集、馬蹬等10個鄉鎮178個村,建設面積52.57萬畝,包括8.58萬畝取土區和43.99萬畝配套土地整治區,其中覆土培肥耕地14.03萬畝。

    淅川縣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員介紹,項目完工後,預計每年新增糧食産能上億斤,使庫區19.7萬人受益,包括移民9.2萬人,同時有利於增加庫容,促進庫底清污,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優化庫區水質。

    護水——否決污染項目、整治廢棄礦山、綜合治理地災,庫區水質的好壞,始終牽動著庫區國土資源人的心

    作為中線工程的“大水缸”,丹江口水庫周邊的生態環境,直接決定南水北調的成敗。

    在丹江口庫區,護水成為一項義不容辭的任務,而庫區國土資源人成為衝鋒在前的生力軍。

    護水的重擔,地處渠首的淅川首當其衝。大壩加高後,庫區總面積1050平方公里,淅川境內佔504平方公里,為水面總面積的近一半。淅川水質的好壞,直接決定庫區水質好壞。

    淅川縣國土資源局為配合庫區生態保護,先後開展了打擊違法用地、非法採釩冶釩、河道採砂採金等專項整治行動,並聯手環保部門,關閉化工、皂素等企業17家,取締非法冶釩企業124家,非法選鐵企業11家。

    對新上工業項目,淅川縣實施嚴格的環保準入制度,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嚴禁在匯水區內佔地設廠。近年來,國土資源部門先後否定了6個大型建設項目的選址方案,終止10個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取締20個違規建設項目,有力促進了水源地的水質保護工作。

    打擊污染環境的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否決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用地,這些只是國土資源人“護水”的前奏,真正的重頭戲和硬骨頭,是大壩蓄水後對庫區地質環境形成的挑戰。

    三峽大壩蓄水後,每逢汛期,國土資源部主要領導都會到庫區巡查地災。這是因為,水位上升及下降的過程,一方面將加劇現有滑坡的活動,另一方面,在庫岸再造過程中,將誘發大量崩岸、滑坡等新的地質災害。

    在丹江口庫區,現有的地質災害,已經讓庫區國土人憂心——十堰市環丹江口庫區範圍內共有地質災害點670處,威脅7882戶、41479人;境內庫岸線長3524.8公里,佔庫區全部庫岸的76.5%。最新詳查資料顯示,不穩定庫岸長度900多公里,共威脅11280戶、53027人;全市256個移民安置點,存在高切坡、高填方的移民安置點共計144個,潛在威脅8851戶、36623人;庫區周邊及上遊有礦山356家,尾礦、棄渣等廢物年排放量797萬立方米,廢水年排放量362萬立方米,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較嚴重的礦山64處,對庫區水質形成較大威脅……

    目前,庫區大壩蓄水在即。按照國內外水庫建設的普遍規律,新建水庫蓄水後至高水位初期3~5年內,將産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庫區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理,不只威脅庫區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還將危及庫區庫容和水質,直接影響工程實施效果。

    面對地災挑戰,庫區國土資源人如坐針氈。2012年以來,十堰市國土資源局多次將庫區嚴峻的地災形勢向國土資源部、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彙報。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的徐紹史親自到十堰市視察指導;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王世元等聽取了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問題的工作彙報並作出批示。

    在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十堰市開展了丹江口庫區地質災害專項調查,初步查明了庫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並對大壩加高後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分析,為庫區工程建設和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提供了基礎資料,並重點圍繞丹江口庫區及周邊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對重點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行規劃,為建立庫區及周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然而,護水的重任,僅僅依靠庫區人,仍顯勢單力薄。庫區國土資源人呼籲,將丹江口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納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統一規劃和實施,比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成功經驗,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要求,編制專項規劃,安排專項資金,成立專門機構,對庫區地質災害進行統一治理。

 
 
 相關鏈結
· 南水北調湍河渡槽澆築工程接近尾聲
· 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水龍頭”通過蓄水驗收
· 南水北調中線施工控制性工程穿黃退水洞工程貫通
· 湖北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庫底"大掃除"滿足蓄水條件
· 南水北調中線清理庫底迎蓄水
·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現公開徵求意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