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滬深化醫療體制改革 郊區三級綜合性醫院"5+3+1"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8日 14時09分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一年來,上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寫下歷史性一筆:郊區三級綜合性醫院“5+3+1”工程中,4家新建三甲醫院先後開張。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規模最大的一輪醫療資源重新佈局,4家新醫院給遠郊居民帶去的不僅是嶄新的門急診大樓、頂尖的醫療團隊,還有全新的就醫體驗。記者回訪開業一週年的市六東院發現,一系列醫改新政在這裡首先破冰

    天氣轉涼,何小姐陪著父親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看高血壓,拿到賬單她發現:藥價便宜了!一盒“絡活喜”(降壓藥)32.8元,比原先在三級醫院配的便宜了4.9元。“高血壓患者這藥一直要吃,一個月要吃掉四五盒,現在等於一個月省了20多元。”何家的實惠得益於市六東院“取消藥品加成”的新政。

    醫改新政“生根發芽”

    去年10月26日,市六東院開張,常務副院長范存義忘不了當天的場景:全天接診500多人,當地居民淩晨兩三點就候在醫院門口“等開門”。“對遠離市中心的臨港居民來説,建起一個三甲醫院影響很大。一個老伯曾告訴我,他和老伴搬到臨港,居住條件改善了,但每天提心吊膽,就怕突發個毛病,趕不及回市區看病。”

    新建醫院對接郊區居民迫切的醫療需求。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上海對4家新醫院就有更高的目標——作為深化醫改的“試驗田”。

    今年1月5日淩晨,市六東院藥劑科執行主任韓永龍見證了歷史性一幕:在藥品電子系統上,全院1100多種藥品全部取消15%的加成費,實現“零加成”。

    這意味著這家三甲醫院將和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樣,藥品實行“原價進、原價出”的“零差率”。兩家藥企將負責所有藥品的採購、儲存和銷售,醫院將不再從藥品的供銷過程中獲得收益。這是本市探索公立醫院“醫藥分家”的一記改革重拳。

    與此同時,醫院調整部分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比如原本三級醫院普通門診掛號費為14元,現在調整為26元;副主任醫師原先是17元,調整為50元;主任醫師原先為20元,調整為75元。

    讓醫院不再“以藥養醫”,讓醫生的服務價值得到體現,這被視作兩條新政的意義所在,在上海醫療界也是頭一回。一些傳統三級醫院管理者有疑慮:取消藥品加成,三級醫院會不會淪為“配藥間”?患者也有疑慮:醫生掛號費整體提高了,看病會不會貴了?

    回應這些疑慮,醫院在表層制度背後,推出了“疊加制度”。比如,市六東院要求醫生優先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嚴格控制、規範使用抗生素、高值耗材和貴重藥品等。

    目前,全國公立醫院改革都在強調控制“藥佔比”(藥品費用在醫療費用中的佔比),緩解“看病貴”,上海在此基礎上對4家新醫院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在三年內,基藥藥佔比要達到40%。

    “基本藥物是國家篩選出來的相對廉價、療效確切的藥品,上海對新醫院的要求意味著醫生要憑真本事吃飯——用便宜藥,把病治好。”市六東院呼吸內科執行主任殷少軍告訴記者,醫院會通過軟體統計、現場督查、抽查處方等監督醫生是否合理用藥。

    新制度從今年1月運行至今,市六東院抗生素門診使用率低於16%,低於國家要求“不超過20%”的標準;全院基藥藥佔比達到31.5%,醫院計劃明年達到35%。

    醫聯體促成“分級診療”

    對“老病號”何老伯而言,醫藥支出的下降還因為發病程度減輕了、發病頻率減少了。“我有老慢支、糖尿病、高血壓,原本可能半個月就要住一次院,現在吃藥就可以控制了!”何老伯告訴記者。

    病人的切實感受得益於“走出三級醫院”的醫生。去年1月入駐臨港後,市六東院主動與社區對接。目前,該院已與10家臨港地區的二級醫院、社區衛生中心組建了區域醫療聯合體;與浙江嵊泗、岱山、舟山相關醫療單位達成合作意向,正在探索跨省市醫療聯合體的模式。

    每週,像殷少軍這樣的醫生會帶著團隊下社區開展慢性病追蹤隨訪。在社區宣教、義診,提高社區醫生對慢性疾病的認識與規範治療水平,加強社區百姓對疾病的預防觀念。

    截至目前,該院已在社區實行了6000多例免費慢性病篩查,其中大腸癌800人次。由於區域醫聯體的建立,醫院還在慢慢實現傳統三級醫院理想中的“預約看病、分級就診”——目前,該院全面預約診療已超過30%。

    問診病人須滿10分鐘

    市六東院還出現了許多“新名詞”:比如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總會計師進駐醫院負責財務、支出監管等。

    “目前每天的門診量在1000人次左右,與市區三級醫院日均1萬人次不是一個數量級,這為我們練好內功、推進優質醫療創造了條件。”市六東院常務副書記程英升説,醫院明年的重點目標就是“改善服務”。

    醫院推出了“診療時間量化管理”——規定醫生問診每個病人必須達到10分鐘。“我們這裡醫生每天門診25-35個病人,完全有時間給每個病人看足10分鐘。但醫生們習慣了3分鐘看一個病人,給他們8-10分鐘,反而不知道該和病人説什麼了。醫院為此啟動培訓,讓醫生重拾醫學院裏教授的標準問診步驟。”范存義是一名外科醫生,在他看來,無法與患者充分溝通不利於良性醫患關係,更不利於醫生醫療水平的提高。

    為此,市六東院還推行了全新的績效考核——醫生的收入不與業務量挂鉤,而是與病人滿意度、醫療質量等挂鉤,讓醫生真正定定心心看病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