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趙克志:精準扶貧切實打好扶貧攻堅這場硬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3日 10時15分   來源:貴州日報

分類指導 精準扶貧 切實打好扶貧攻堅這場硬仗
——在威寧縣蹲點調研扶貧工作時的講話
貴州省委書記 趙克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要始終按照産業化提升農業、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帶動農村的思路,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分類指導,實施精準扶貧,切實打好扶貧攻堅這場硬仗,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一、發揮好“威寧試點”的示範作用,集中力量抓好集中連片地區扶貧開發工作       

    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在各有關方面的全力幫助下,經過全省上下特別是威寧幹部群眾三年的不懈拼搏,“威寧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闖出了喀斯特地區扶貧開發綜合治理的新路子。要大力弘揚“威寧精神”,認真總結推廣“威寧試點”的好做法,堅定信心、綜合施策、共同努力,推動我省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一是落實扶貧政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和扶貧開發政策,近期還將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扶貧工作會議,研究出臺更多的支持政策。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村“兩委”,要把黨和政府的扶貧開發政策、支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支持農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傳遞給鄉親們,把政策一絲不茍、毫不走樣地落實到基層,讓鄉親們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處。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努力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是找準發展路子。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對我省來説,致富農民首先要減少農民。貴州農業農村發展不能再走“窮”路子了,要堅持“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努力走出一條山區特色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這條路子,方向是農業現代化,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主線是調整農業産業結構,路徑是“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目標是讓農民腰包鼓起來、菜籃子滿起來。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關鍵是要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我們的優勢在山地特色農業上,出路也在這裡,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三是優先發展教育。我們過去“窮”,“窮”在交通上,路不通;“窮”在教育上,人的素質低。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是根本的扶貧之策。貴州的希望在教育,在下一代年輕人身上。只有把教育搞上去了,孩子們都接受了好的教育,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才能割斷貧困的世代傳遞,才能拔掉窮根。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實施教育“四項突破工程”和“9+3”計劃,力爭用三五年時間,使貴州的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邁上一個新臺階。要注重改善農村學校師生宿舍、食堂等設施,建設一支素質較高、能夠適應現代農村發展的教師隊伍,強化尊師重教的意識,為教育創造良好環境。

    四是建好三支隊伍。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選好帶頭人是關鍵。威寧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一批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要堅持好中選好、優中選優,把最適合的同志選到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崗位上,把鄉鎮領導班子和村“兩委”配好配強,真正建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堡壘。充分調動農村能人的積極性,為他們創業搭建平臺、給予支持,發揮帶動群眾脫貧奔小康的作用。全省各級黨委都要關心基層幹部,對長期在貧困地區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要優先提拔使用,對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農村致富帶頭人要定期表彰,有的村幹部還可以選拔進公務員隊伍,讓他們政治上有榮譽、工作上有動力。    

    五是堅持艱苦奮鬥。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的。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既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更需要貧困地區幹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千百萬的農村老百姓都想著發家致富、千方百計發家致富,農村就有了活力和動力。上級黨委、政府會加大投入力度,貧困地區的幹部群眾也要樹立脫貧致富、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點燃幹事創業的激情,凝心聚力、苦幹實幹、攻堅克難、勇於爭先,解放思想動腦子、調整結構找路子、勤勞奮鬥富日子,靠我們自己撕掉貧窮落後的標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改革實踐中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二、抓住中央實施精準扶貧重大機遇,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農村居民的生存和溫飽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扶貧開發形勢和任務發生了重大變化。精準扶貧的理念,就是中央立足新形勢、適應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對我省來講,實施精準扶貧,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我省剩下的貧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邊遠山區、高寒山區、革命老區、地方病多發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問題與石漠化問題、民族地區發展問題相互交織,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扶貧難度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分類指導,實施精準扶貧,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農戶身上、真正用在貧困的地方。要按照縣為單位、動態管理、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的原則,制定實施辦法和動態監測管理辦法,對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要堅持分類指導、分類施策,對於喪失勞動能力的人,要通過低保和社會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可以實行産業扶貧的地方,要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對於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區的群眾,要通過扶貧生態移民實現異地脫貧。要實行專項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保證扶貧投入真正用於貧困人口,切實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我們提出“六個到村到戶”,這是精準扶貧的抓手。大家的調研情況表明,這個抓手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我省實際、符合群眾願望。下一步,要在這次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拓展工作內容,通過精準扶貧促進加快脫貧、穩定脫貧。

    第一,“結對幫扶到村到戶”,主要是強化扶貧責任。要建立完善省負總責、市州統籌、縣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扶貧開發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集團幫扶的組織、示範和帶動作用,深化拓展集團幫扶範圍,實現定點扶貧全覆蓋,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與社會扶貧有機結合,形成扶貧攻堅合力。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結合起來,組建同步小康工作隊,發揮好三萬駐村幹部的積極作用。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對口幫扶和定點幫扶長效機制。

    第二,“産業扶持到村到戶”,主要是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要把扶貧開發同産業園區發展結合起來,同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産業和旅遊業,著力打造集“産、加、銷”為一體的特色産業扶貧體系。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組織和種養殖大戶,探索“特色基地/規模園區/專業村群+扶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産業鏈式扶貧”新機制。堅持規劃到村、工作到戶、因戶施策、責任到人,擴大農戶參與、選擇扶貧項目的自主權,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産業村、種養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産業項目上。

    第三,“教育培訓到村到戶”,主要是提高貧困群眾的基本素質。要大力實施新型農民培養工程,加強農民適用技術技能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産業示範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做到“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好營養餐計劃,千方百計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

    第四,“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主要是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深得群眾擁護。要抓住中央加大支持力度的機遇,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視家庭收入情況、人員構成,合理確定建房面積,逐村逐戶建立檔案,讓困難農戶真正受益。要引導農民向小城鎮、中心村寨異地改造,與村莊整治、農田整治結合起來,統一規劃農村居住區,為農民提供宅基地,逐步形成統一的集中居住區。

    第五,“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主要是解決異地扶貧的問題。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居住在生態環境脆弱、生態區位重要、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的農村人口發展問題。要堅持農民自願、先易後難、突出重點、鼓勵探索的原則,積極穩妥,穩紮穩打,讓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

    第六,“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主要是改善貧困地區生産生活條件。要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為抓手,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推動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加快形成暢通美化、安全便捷的“小康路”,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小康房”,安全可靠、智慧綠色的“小康電”,寬帶融合、普遍服務的“小康訊”,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小康寨”。

    三、注重健全制度機制,確保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更加安全高效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這些年來,國家通過扶貧專項和轉移支付,向我省貧困地區注入了大量資金,對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産生活條件,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中,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抓住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的改革契機,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探索了一些符合中央精神、體現地方實際的好經驗好做法,極大地提高了扶貧開發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扶貧資金使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發展中的問題,有的是管理上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加強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保證扶貧資金的絕對安全高效使用,使其發揮更好、更大的效益。

    第一,在扶貧資金投向上要做到符合政策。財政扶貧資金主要投向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和貧困村,集中用於培育特色優勢産業、提高扶貧對象發展能力和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産生活條件。要在確保落實國家“70%資金用於産業扶貧”要求的同時,將增量資金主要投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各地都要嚴格執行中央和我省有關規定,財政扶貧資金不能用於行政事業單位基本支出,不能用於各種獎金、津貼和福利補助,不能用於彌補企業虧損,不能用於修建樓堂館所及職工住房建設,不能用於彌補預算支出缺口和償還債務,不能用於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不能用於購買交通工具及通訊設備,不能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扶貧,不能用於為企業擔保貸款,確保財政扶貧資金真正用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

    第二,在扶貧資金使用上要做到科學高效。一些地方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低,關鍵是兩個問題,一是計劃分配、無償使用資金的模式,導致了“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和重爭取、輕效果的現象;二是扶貧工作資源分散、管理分治,存在碎片化現象,形不成扶貧工作的整體合力。圍繞解決這兩個問題,各地都在進行積極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剛才大家的發言中,也談到了不少好的思路。要充分利用競爭手段,按照“資金有償使用、項目滾動發展”的原則,適應市場經濟規律,強化市場經濟理念,大膽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實現扶貧開發效益的最大化。要整合扶貧資金和各類涉農資金,開展“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

    第三,在扶貧資金分配上要做到簡政放權。要堅持積極、審慎、穩步推進的原則,按照財權與事權對等的原則,實行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實行報省備案制,把扶貧項目審批權逐步下放到縣。改進扶貧資金項目申報辦法,大力推廣“一事一議”,探索群眾直接申報項目的模式,激發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確保扶貧項目符合群眾意願和脫貧致富的需求。從今年開始,中央和省扶貧資金的50%直接分配到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大行動計劃、信貸貼息、培訓等資金直接分配到縣,由縣級政府圍繞年度減貧任務,根據“兩個50%”(50%主要用於改善縣域內一類貧困村貧困群眾基本生産生活條件,50%由各縣自行發展扶貧産業)的要求安排項目。

    第四,在扶貧資金監管上要做到絕對安全。強化地方監管責任,縣級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好扶貧項目,省、市兩級政府要將工作重心轉到強化資金和項目運行的監管上來,管好用好資金。各級財政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的監督檢查,配合審計、紀檢、監察部門做好資金和項目的審計、檢查等工作。加強外部監管,建立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讓受扶持的扶貧對象成為維護自己權益、監督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的重要力量。對各地使用管理財政扶貧資金中出現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按照國家法律和相關規定嚴厲問責。

    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自覺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全省各級幹部都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僅對扶貧資金使用不越界、不越軌,還要切實加強對黨章和黨內政策法規的學習,嚴格用黨規黨紀約束自己,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依靠學習和實踐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我們的事業是一點一滴幹出來的,我們的道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事業。我們要立足扶貧工作的新形勢,搶抓扶貧開發工作的新機遇,加快貧困地區發展,加快減少貧困人口,努力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相關鏈結
· 貴州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 趙克志、陳敏爾講話
· 趙克志、陳敏爾、王富玉看望貴州省政協港澳委員
· 趙克志陳敏爾會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一行
· 趙克志陳敏爾對凱里"1·13"爆炸案批示要求
· 貴州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隆重開幕 趙克志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