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王宇)31歲的李偉明是北京一家外資公司的普通員工,以往週末的時候,他都會開著車載著幾個愛踢球的同事到月壇體育場去踢球,但接下來的幾個週末他必須改變這樣的生活方式了。幾天前他拿到了新房的鑰匙,開著車去買建材,將成為他今後幾週閒暇時間的第一要務。
“買房、裝修和買車,已經成了現在身邊朋友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事實上,李偉明和他的朋友所談論的話題,現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國家各項消費政策的出臺,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居民衣、食消費正在向住、行消費轉移,以往城鄉居民千元、萬元級消費正在向十萬元甚至百萬元級消費快速轉變,購房、買車等十萬元以上的消費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我國消費結構升級步入“加速跑”階段。
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繼2003年我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後,2004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1200美元,達到總體小康水平。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也從2000年的39.4%,下降至2004年的37.7%,這一系數雖然與發達國家30%以下的水平仍有距離,但已經接近日本,其中,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居民恩格爾系數已降至35%以下。
專家指出,根據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歷程和居民消費結構演變的歷史經驗,目前我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水平達到了啟動以居民住房消費和交通、通信消費為標誌的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臨界點。
五年來,我國居民在經歷家電産品全面普及的萬元級消費後,正進入到一個以教育、購房、買車為主要內容的新“三大件”消費時期,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600多萬輛增加到1500萬輛左右,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從20平方米增加到近25平方米。
農村消費也日漸紅火起來。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從2000年的49.1%,降至2004年的47.2%。東部地區部分農民已完成溫飽型向小康型的過渡。
商務部的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山東、江蘇、浙江三省農民人均年消費支出超過3500元,其中浙江農民人均年消費支出超過4600元,農村基本生活需求支出佔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明顯下降,提高生活質量的通信、娛樂、醫療、交通等支出比重明顯提高。三省農民家庭擁有電視機、手機、電腦、生活用汽車的比例分別超過50%、35%、3.1%和2.6%,有購買電腦、手機、生活用汽車等意向的農民比例分別達到11.5%、7.8%和7.3%。
“目前,我國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大約有2億人口的人均GDP達到2000至3000美元,上海人均GDP在2001年就已經超過4800美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分析認為,國家的全面小康將帶動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消費結構升級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