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我國外貿進出口快速健康發展 年總額過萬億美元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09日   來源:經濟日報

    進出口總額過萬億美元:一項世紀新紀錄

  今年以來,就在人們把關注的目光集中在跌宕起伏的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之際,我國外貿進出口仍在快速健康的軌道上運行。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達645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出口增長32.7%,進口增長14%。

    回顧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歷程,成績令人矚目。現在,我國平均每天進出口額達30多億美元,相當於1950年和1951年兩年的總和;不到一週的外貿規模就相當於1978年全年的總量;1979年至2004年的25年間,我國出口總額增長近43倍,年均增長17.4%。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2年至2004年,更是一年一個新臺階,外貿進出口平均增幅達到31.5%,總額由6208億美元發展到11548億美元,于去年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創造了又一項世紀新紀錄。今年,預計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將超過1.3萬億美元。

    隨著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位次明顯提升,2003年,出口居第四位,進口居第三位。去年,我國進出口額全面大幅度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國。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國際貿易增量乃至全球貿易總量的主要推動力量。

外貿對國民經濟發展貢獻日增

    “十五”期間,在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日益突出。在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控制部分行業投資過熱,以及消費增長相對較慢的情況下,出口的快速增長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顯得愈發重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3年多來,我國外貿出口更是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期,外貿出口總額由2002年的3256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5934億美元,年均增幅達30.7%。

    作為連結國內産業和國際市場的橋梁,外貿不僅密切了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關係,而且作為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外貿出口規模的擴大進一步提升了國內的生産加工能力,出口競爭的需要有力地促進了國內的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高新技術設備的進口對推進我國工業化進程和技術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

    擴大了社會就業。目前我國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達40多萬家,佔登記註冊企業總數的8%左右。農産品出口雖然只佔出口的5%,但涉及就業人數6000萬左右。據估算,與進出口直接有關的就業人數達8000多萬,加上間接人員,至少在1億人左右。

    增強了國家財政實力。據統計,1994年至2003年的10年間,我國進出口為國家直接增加稅收達8275億元,佔同期全國稅收的7.7%。2003年,進出口稅收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3.6%,成為國家稅收的第二大稅源。

    平衡了國際收支。自1990年始,我國對外貿易外匯收入大量增加,外匯儲備由1978年的8.4億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4033億美元,到今年6月末突破7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充足,增強了我國防禦外部風險的能力。

外貿增長基礎更加堅實

    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1979年以後,我國對外經貿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無論外貿數量還是外貿質量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提高。

    外貿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為適應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和世界經濟的深刻變化,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一是不斷推進以外貿準入制度為重點的經營權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建立外貿經營權審批制度、鼓勵設立出口型和技術先進型外商投資企業,到90年代賦予有條件的生産企業和科研院所外貿經營權、放寬經營資格標準,到去年7月1日起對外貿經營主體實行登記制,初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外貿經營體制,為外貿發展增添了生機和活力,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體制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二是穩步推進以匯率、稅率為手段的市場化改革。從實行減虧增盈、差別外匯分成、出口退稅制度,到匯率並軌、設立出口信貸和中央外貿發展基金,到實現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放寬資本項目匯兌限制,在外貿領域基本建成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政策體系。三是加快推進以《對外貿易法》為核心的法制化改革。1994年7月1日,我國首部《對外貿易法》正式頒布實施,隨後,一系列與對外貿易相關的配套法規和規章相繼頒布。 

    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對外貿易法》進行的修訂,標誌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管理法制化走上了進一步完善的軌道,保證了外貿管理的公開和透明,以及與世貿規則的銜接和一致。 

    外貿發展戰略不斷充實完善。一般貿易穩步發展,加工貿易蓬勃興旺,紡織品、輕工産品出口繼續成為我國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機電産品連續8年穩居出口的“半壁江山”。我國抓住全球産業轉移的機遇,把利用外資向前推進了一大步,2002年以來,每年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已佔我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此外,出口加工區、工業園區、保稅區(庫),港區聯動、邊境貿易等多種方式並舉,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同時,通過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我國的貿易夥伴已經由改革開放之初的幾十個發展到220多個,與傳統市場的經貿關係穩步推進,與新興市場的經濟聯絡日益緊密。 

    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迅速。我國形成了一大批出口拳頭産品,彩電、電冰箱、錄放機、照相機、摩托車、皮鞋等的出口量均佔國內産量一半以上。對外貿易還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帶動了我國相關産業的技術進步與發展,有近百種商品産量名列世界第一,如鐘錶、收錄機産能佔60%以上,照相機、日用陶瓷佔50%以上,彩色電視機、摩托車佔30%以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2002年至2004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額分別為679億美元、1103億美元、1655億美元,增幅分別為46.1%、62.6%和50.2%。今年上半年,我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額達到1802.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2%,其中進口867.4億美元,增長19.9%;出口935.2億美元,增長32.4%。

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隨著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和貿易基數的增大,我國外貿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增長的重要因素,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也越來越大。1978年以來,我國進口平均增速高達15%以上;2000年以來,我國的進出口增幅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2003年,進口增量佔全球進口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從日本、韓國、東盟的進口增長更超過30%,為東亞經濟的穩定復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國際權威機構統計,2003年,我國外貿對世界貿易增量的貢獻達34.3%;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間,我國進口增長佔世界進口總增長的26.4%;2003年,我國外貿進口吸收了美國出口增量的22%、德國出口增量的28%、日本出口增量的32%。有關專家認為,伴隨著近年來進口的大幅度增長,中國已經完成了從“出口增長奇跡”到“進口增長奇跡”的轉變,已經成為全球進口增長的發動機。 

    中國進口規模的擴大,使我國在國際進口貿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強化。在2003年進口額達到4128億美元的情況下,去年我國的進口又強勁增長35.99%,大大超過同期全球貿易增長率。我國進口的增長促進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的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03年,韓國對我國出口凈增220億美元,拉動韓國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新加坡對我國出口凈增35億美元,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在3個百分點以上;馬來西亞對我國出口凈增71億美元,對其經濟增長貢獻為7個百分點。另據海關統計,2003年我進口初級産品增長47.7%,佔當年進口總額的17.6%。今後,我國還會進口大量初級産品,將為發展中國家擴大對我出口提供巨大商機。在世貿組織成員中,我國對少數最不發達國家進口産品實行零關稅,並且不斷增加從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從而帶動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 

    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五年來的努力,我國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貿易大國。今天,隨著我國正在向貿易強國逐步邁進,外貿將繼續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中國也將繼續成為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記者 楊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