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圖書館改革:以改善服務為最終目標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7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  題:國圖改革:以改善服務為最終目標

    新華社記者周瑋

    簡化辦證、借閱手續;開設特種需求委託服務、24小時讀者還書服務等服務項目;開通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門戶網站;為農民工送書到工地,開放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建設工人期刊閱覽室……一系列服務新舉措令讀者感受到國家圖書館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自2003年被列為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以來,國圖確立了“人才興館、科技強館、服務立館”三大發展戰略,以改善服務為最終目標,陸續啟動了人事制度改革、後勤社會化和企業改革。如今,改革初見成效。

    創新用人機制 激發員工積極性

    “在實施人事制度改革前,國家圖書館對所有的工作進行了一次盤點,該設多少崗、要用多少人及每個崗位的工作量都心中有數。”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説。

    摸清“家底”後,國家圖書館便科學設崗、競爭上崗、按崗定酬。根據工作性質將全館的崗位分為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服務三大類,共6級,按照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確定崗位等級;全館崗位一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所有的人必須經過競爭才能上崗;崗位考核分為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3種,年度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員工,降級試用聘用,試用期滿,經再次考核決定是否聘用。

    “創新用人機制,淡化了身份概念,真正實現能者上,劣者下,社會人才同樣能進入重點崗位。雖然在現階段原有在編人員還不能完全實現社會化,但卻樹立了‘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的新觀念,增強了危機感和競爭意識。”詹福瑞説。

    在國家圖書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環境漸漸形成,員工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2004年到2005年,國家圖書館有41人研究生課程已經結束,其中1人取得博士學位,6人取得碩士學位。有27人報考研究生在職學歷教育或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引進應屆大學畢業生5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36人。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館內員工在各類學術刊物上共發表學術論文570余篇;今年館級科研項目共收到申報書31項,是歷年申報數量最高的一年。

    事企剝離 輕裝上陣

    在常規審計的基礎上,國家圖書館對原有的23個企業認真進行資産評估,最終保留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和兩個全資企業,整合併改制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其餘企業一律撤銷或轉讓。

    詹福瑞説,館屬企業剝離,使國圖卸掉了管理包袱,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發展事業。對留下來的企業,在産權明晰、資産剝離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對企業的監管力度,使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自主經營,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為加速後勤的社會化服務進程,2004年國家圖書館清點了所有後勤服務項目,核定了每項服務所需經費、標準,委託後勤服務中心管理和使用後勤國有資産,並進行保值和維護,同時實行國有資産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一些服務項目還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在做好本館服務保障的同時,要求後勤服務中心加強崗位管理,建立、健全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用人機制和管理機制;繼續完善符合企業特點的工資分配製度,促進其向企業化發展並最終實現服務社會化。

    堅持公益方向 提升服務水準

    最近國家圖書館科技查新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前者成為我國圖書館界唯一綜合性的科技查新中心。“國家圖書館的服務內涵正不斷延伸,由簡單服務躍升為知識服務。”詹福瑞説:“國家圖書館先後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委建立了國家圖書館部委分館;‘兩會’期間全天候為委員和代表提供諮詢服務;為兩院院士與百名專家提供特殊服務,開闢了‘綠色通道’,對於他們推薦的海外書刊進行專門採購;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圖書館和中科院、社科院圖書館開展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10月29日,“國家圖書館文津讀書沙龍”將推出“歐洲古地圖與鄭和船隊”講座。這個不需閱覽證、借書證的免費系列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11場,每次活動都會吸引百多聽眾。詹福瑞説:“加強圖書館在讀者閱讀方面的導向作用,切實發揮繼續教育功能,是‘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及‘文津講壇’‘中國典籍與文化’‘敦煌與絲綢之路文化’‘中國文化風’等系列文化講座舉辦的初衷。”

    管理體制的創新,使得國家圖書館進一步轉變服務觀念,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水準不斷提升,而彰顯公益性,始終是其不變的追求。

    目前,國家圖書館實行365天“全年候”開館,部分閱覽室開放至晚9點,日均接待到館讀者1.2萬人次,2004年諮詢量達到30.6萬件。館內現有47個各具特色、滿足讀者不同需要的閱覽室。詹福瑞説:“我館是世界各國國家圖書館中開放時間最長的圖書館之一。這次改革,在認真履行國家圖書館重要職能的同時,我們更要深入挖掘,積極創造條件,為社會公眾、包括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