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投訴率每萬戶僅為1起
以人為本,培育和塑造“開明、守信、開拓、競爭、奉獻”為核心理念的特區精神,廈門在創建過程中著眼于不斷增強市民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500多所市民文明學校常年開課,36個窗口行業、121個示範點投身“創文明行業、建滿意窗口”活動,20萬青年志願者深入社區扶貧濟困、扶孤助殘,文明的種子在廈門的各個角落落地生根。廈門市專門成立的來廈務工人員培訓中心,已先後培訓外來務工人員超過160萬人次,幫助他們在這裡更好地工作、更文明地生活。
長年以來,廈門致力於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並先後摘取“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等諸多桂冠。而每一次創建過程,都使市民經受一次文明歷練,使廈門人的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廈門市每萬人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達1100多人。
在廈門市金山社區中心花園的一塊巨石上,“和諧”兩字遒勁有力,這是北京一位年逾80歲的書法家留下的切身感受,也是對廈門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真實寫照。據統計,2004年廈門虐待和不贍養老人發生率僅0.46起/萬戶,家庭暴力投訴率1起/萬戶,侵犯殘疾人合法權益事件投訴率0.67起/萬戶,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在這裡得到較好的維護。
人人創造文明 人人分享文明
廈門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胡南樺曾發現廈門機場管理上的一些問題,寫信給市長和機場領導提意見,沒想到他所提意見迅速得到整改,他本人也隨即被聘請擔任機場社會監督員。如今胡南樺常常騎著自行車在廈門環島路等地溜達,將沿途發現的市容市貌等問題向有關單位反映。“看到作為一名普通市民所提出的意見,能夠對城市進步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從此走上了‘管閒事’之路。”胡南樺説。
去年5月,廈門思明區嘉蓮街道蓮花五村警務室的黃隆瑚提出“應在社區建立捐贈物品交流站——超市”,蓮北社區居民姜傑娥提議建立“愛心驛站”,以便在捐贈者和困難群眾之間搭建一個無需“面對面”的幫扶平臺。根據這兩個建議,思明區先後開設了11家“愛心超市”,使一股股愛的暖流匯聚成河。據統計,至今年9月底思明區共有200多個單位、11980個家庭向“愛心超市”捐贈122000多件各類物品,價值276萬元。
群眾是城市的主體,也是城市文明的創造者和受益者。正是根植于群眾的深土厚壤,激發出群眾的無窮智慧,廈門的文明之樹才得以在家庭、社區、社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而帶給人們更多的和諧、更多的溫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