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吉林建設生態省過程中以科技為先導發展循環經濟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5日   來源:經濟日報

    近一時期以來,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不僅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且已成為各級政府的行動。各地紛紛設置新機構,實施新舉措,嘗試新機制。然而如何節約資源?如何降低資源成本?離開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吉林省是較早提出建設生態省的省份之一,在以科技為先導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探索,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此,記者日前採訪了吉林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及省生態辦等部門。

    生態優先

    2001年吉林省即提出建設生態省,2002年正式運作。生態經濟謀求的是“鏈式”循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循環經濟則是力求“閉環式”聯動,追求人、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怎樣保護與改造生態資源?如何使生態資源從循環利用到永續利用?拼命與蠻幹都無法奏效,只有以科技為先導。吉林省發改委副主任賈廣和介紹了多年來吉林改造生態、發展生態的科技“真經”。

    首先,依靠科技的力量改造劣質生態。吉林西部鹽鹼化草原面積達1453.5萬畝,惡劣的生態環境嚴重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經過科技人員的反復試驗,實施了利用鹽鹼植物基因提取培植適合鹽鹼地生長苗木的生物工程、利用硫酸廢渣製成化學製劑改造鹽鹼地的化學工程。同時,強制實施人工圍欄、禁牧、輪牧等生産方式,大面積種植羅布麻、羊草、銀莓等科技草種,到2004年底,全省共治理鹽鹼地753萬畝,佔鹽鹼地總面積的52%。

    其次,利用科學手段保護和培育現有森林資源,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能力。多年來,吉林“天保”工程木材減産全部到位,調減幅度達到43.9%,退耕還林315萬畝。為了改變輸出“原木”的經濟狀況,吉林已有幾十戶木材深加工企業,累計投資近10億元從德國、瑞典、荷蘭、意大利等引進多條高科技生産線,加工生産的刨花板、中密度板、複合地板等優質木製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出口美國、日本、歐洲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第三,打造科學理念,提高糧食産區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的水平。截止到目前,吉林省共建設了50個綠色産品基地,在這些基地上他們探索著引導農民發展各種循環經濟農科項目。

    科技領先

    或許所處部門不同,談話的著眼點也不同。在吉林省發改委和省生態辦採訪,記者感覺到的是宏觀調控成果;而在吉林省科學技術廳採訪時,記者深感需要認知的東西就更多了。

    “有了幾年生態省建設的經驗,吉林省發展循環經濟是有基礎的。”吉林省科技廳廳長盧連大説:“儘管循環經濟本質上是生態經濟,但它們各有兩個層面:生態經濟對生態資源既強調保護又強調建設,循環經濟既把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影響和消耗降到最低,又需要人類不斷提高對自然資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做到這一切,必須依靠科技的支撐。”盧連大向記者介紹了吉林省多年來如何開展科技立項,使眾多節約資源、開發資源、再造資源的科技項目得以實現在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及整個社會的循環。

    第一類,是推廣廣譜性的資源節約技術。如節水技術、二次供水潔凈技術、污水防治技術、中水回用技術等,為了對松花江、遼河流域水資源進行保護,吉林省在原先8座污水處理廠的基礎上,還將建設50個現代化污水處理廠。

    第二類,是開發資源的替代技術和能源的梯次利用技術。

    吉林是人工降雨技術開發最早的省份之一。目前採用“納米”等科學手段使降雨速度提高2個至3個數量級;在開發風能方面,吉林已掌握最新的國際先進技術,且3.5米/秒以上的“高效離網型低速風電系統”已全面使用;此外吉林對太陽能技術的開發利用也廣泛應用到民用建築領域。

    第三類,是利用新科技不斷提高農業單位資源消耗産出水平。首先是對農業廢棄物質的綜合利用,開發生物質能。其次就是農村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吉林已經研究成功通過“地源熱泵”技術打深井,冬天可把地下熱能引到地表,夏天則可把地下冷氣輸送到地面。(許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