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教育部:“十五”期間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70%以上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6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呂諾)記者日前從教育部獲悉,2005年,在畢業生規模比上年增加58萬人、總人數達338萬人的情況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依然保持近73%的水平,實現了245萬名畢業生就業。

    “十五”期間,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累計1090萬人,年均增幅27%,面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和擴招帶來畢業生人數大增的雙重挑戰,就業壓力前所未有。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高校真抓實幹,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70%以上,就業人數連年增長。

    優化環境:30個省份成立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協調機構

    “十五”期間,一系列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出臺,為畢業生就業創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

    國務院連續四年出臺重要文件,連續兩年召開會議,確立了畢業生就業工作政策基本框架。僅2003年,中央和國務院相關部門就出臺了14個配套文件,明確了107項政策。各地也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涉及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到民營企業就業、自主創業、技能培訓、失業登記、臨時救助、待就業服務、高校就業指導等各個方面。

    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的工作體制,黨委統一領導、行政統籌協調、部門密切合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為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國務院建立了有關部門參加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全國30個省份、270多個地市成立了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協調機構,各地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當地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總體部署,各高校把畢業生就業作為“一把手工程”。安徽、山東、福建、甘肅等省還建立了省、地(市)、縣三級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聯動機制。

    強化服務:95%的高校成立就業指導服務中心

    隨著畢業生規模擴大和就業壓力劇增,地方和高校普遍加大了對就業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95%的高校成立了就業指導服務中心,81%的高校就業指導人員數量和畢業生人數之比達到1:500,69%的高校就業經費達到年度學費的1%。90%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很多高校對大學生分階段進行職業發展教育、提供個性化諮詢和“一對一”服務,高校就業指導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就業服務工作已經貫穿大學教育的每個環節。2003年,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改革,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改革隨即展開:從辦學指導思想轉變,到新的人才觀、發展觀樹立;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到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從就業狀況與高校經費投入等十八項工作挂鉤制度建立,到與就業相關的高校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機構改革;從就業評估和教學評估廣泛開展,到高職院校“訂單式”培養、“雙證書”制度試點……就業對高等教育的有效導向機制初步建立。

    2003年6月,“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信息網”開通。在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全國30個省份、80%的高校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目前,以高校校內市場為主,以區域性、行業性市場為補充,有形市場與網上市場相互促進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蓬勃發展起來。

    拓展空間:95%的教育部直屬高校以政策鼓勵基層就業

    中央《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的出臺,標誌著引導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工作進入新階段。安徽、甘肅等20多個省份實施了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地方項目,95%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出臺了鼓勵政策,上海拿出1.5億元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南京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參照下崗失業人員有關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並享受有關稅費減免政策……

    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響應黨和政府號召,投身基層報效祖國。在河南、浙江、寧夏、河北等地,數千名大學畢業生當上了村幹部。在北京地區2005屆高校畢業生中,返回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上屆增加1100多人。

    “十一五”時期,全國將有2700萬名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每年凈增70萬到100萬人。同時,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萬到1400萬人左右,對畢業生有效需求的增長相對滯後,結構性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依舊任重道遠,仍需各級政府和全社會付出艱苦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