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1月27日電(王進業、王志)面對弊端日顯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大省山東及早動手,以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建設生態省的核心,初步建立起具有山東特色的“點、線、面”系統發展循環經濟新路,在“博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關係當中不斷邁向可持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多年來,山東經濟保持較快發展速度,但同時也面臨日益突出的資源緊張與環境污染問題。高消耗、高污染的化工、釀造、建材等行業,其排污量佔全省排污量的一半以上,同時資源深度開發也不夠。
為積極轉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山東省從2000年起就開始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在2001年修改後的《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中,山東省明確要求,“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從而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法律依據。2003年,《山東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通過省部級專家論證,並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實施。山東省人大《關於建設生態省的決議》中明確提出,“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省的核心”。山東開始積極探索循環遞進、相互關聯的“點、線、面”循環經濟發展體系。
建立企業“點”上的小循環。作為循環經濟的“細胞”工程,山東充分發揮企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主力軍的作用,大力推行清潔生産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通過將單位産品的各項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限定在先進標准許可的範圍之內,實現企業內資源的少投入、高産出、低污染,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目前,山東已有300多家企業成功推行了清潔生産,固體廢物和廢水的排放削減率分別達到15%和27%,企業年經濟效益增加率達5%。同時,有180家企業和8個開發區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國家認證,佔全國ISO14000國家示範區總數的1/3。
建立行業“線”上的中循環。作為造紙大省,山東造紙行業的COD排放量佔工業COD的66%,成為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對此,山東率先在全國實施造紙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通過採取清潔生産審核、關停淘汰等措施,治理造紙行業污染。近年來,山東造紙企業數量減少了40%多,但産量和利稅卻分別增加了近200%和300%以上,COD排放量削減了70%多。目前,山東發展循環經濟的行業已擴大到紡織印染、石油化工等多個行業,獲得經濟效益5億多元,COD排放量平均削減率達40%以上。
構建社會“面”上的大循環。作為國家級開發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構建園區工業生態鏈,2004年全區總産值達410億元,其中發展循環經濟就達202億元,佔總産值的50%;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比開展循環經濟前降低了72%和69%。而日照市通過打造小、中、大三條循環通路,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已被批准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市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通過開展系列創建活動,山東省積極在社會各行業、産業間建立生態産業體系,倡導生態文明,打造環境友好型産業群,逐步建立起循環型社會。
規劃先行是確保生態建設成敗的關鍵。2003年,山東批准實施了《山東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分2005年、2010年和2020年三個階段確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態省的目標,並科學設置了35個指標體系,通過省、市、縣逐級簽訂生態省建設市(縣、區)長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制。目前,山東17個設區城市都已完成生態市的規劃編制,縣級規劃也正在穩步推進中,從而給循環經濟發展以明確的宏觀指導。
同時,山東積極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行業標準引導體系,淘汰落後生産技術、工藝和生産能力。2003年,山東開始實施嚴於國家的《山東省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並於2004年對水泥、印染、畜禽養殖、生活垃圾填埋等4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了公示,同時編制完畢醫療廢棄物、石油化工等4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今年還將編制發佈6-8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目前,山東已確定了應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環境質量等4類32項指標體系,並將用2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地方環境標準體系。
制度保障推動山東循環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山東發展循環經濟的效益已是原來效益的一倍。目前,山東正向更高層次全面拓展循環經濟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以不斷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省目標邁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