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香港經濟05年回顧與06年展望:均衡、有深度增長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3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香港12月23日電(記者 王悅欣 白冰)仿佛聖誕前夕維港兩岸繽紛絢麗的節日盛景,2005年的香港經濟欣欣向榮,展示了走出低谷、全面復蘇後的勃勃生機。

  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增長6.2%,二季度攀升至7.3%,三季度更高達8.2%。四季度初,略感驚訝的香港各大研究機構興奮地將香港全年經濟增長率調高至7%,這一數字比預估的高出1.5至2.5個百分點。

  自回歸以來,香港經濟曾連續6年持續低迷、徘徊,2004年終於成功走出下降通道,出現復蘇勢頭,創下8.2%的增長率。雖然基數較高,香港經濟今年依然能錦上添花、續寫動人的“香港故事”,顯現出香港經濟強勁的擴張動能。

  綜觀2005年香港經濟發展,推進增長的主要動力消費、投資及出口已形成良性循環與互動,經濟呈現均衡、有深度的增長特點。

  今年上半年,香港私人消費開支比去年同期上升3.5%,三季度加快至4.6%;前三季度的本地固定資産形成總額亦增加2.5%,企業投資依然活躍;蓬勃的海外市場及內地貿易、不斷增長的訪港旅客數量,使香港的商品出口和服務輸出持續暢旺,今年前9個月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1.1%和8.5%。

  經濟增長帶動了香港就業人數的增加。今年,香港創造了22萬個新增職位,總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342萬人,失業率降至10月的5.3%,為4年來新低。

  與此同時,物價水平有效地控制在輕微的增幅內。今年首10個月,香港物價指數平均為1%,10月份為1.8%,全年通脹預期由1.5%下調至1.2%。

  自由、開放的香港經濟在增長動力的均衡支撐下,從容應對油價高企、美國利率攀升等外圍經濟環境的挑戰,運行穩健。“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的發展格局,顯示了香港經濟的健康肌理。2005年,香港經濟交出了回歸以來又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作為高度自由開放的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的經濟發展與世界及內地的經濟形勢唇齒相依。展望2006年香港經濟,支持增長的基本因素並沒有改變。

  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報告預測,2006年香港經濟增長將達到4.5%或5%。匯豐銀行、恒生銀行、中銀香港等大部分研究機構認為,明年香港GDP增速雖會下降,但經濟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對香港經濟影響廣泛的美元利率,經過連續12次上調之後已屆見頂,有望于2006年下半年開始回落。此間有分析認為,香港姍姍來遲的加息週期很可能“來去匆匆”,對香港本地消費及資本市場的抑製作用將會相對溫和。此外,歐元區經濟加快復蘇、日本經濟景氣回升以及大部分其他亞洲經濟體穩健增長,有利於減低美國經濟可能放緩帶來的不利影響。

  中國與美國、歐盟已就紡織品及成衣出口達成協定,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香港外貿環境的不確定因素,2006年香港的貨物和服務出口仍可維持穩固增長的基調。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對香港經濟的正面作用逐步顯現。自2004年9月以來,香港運往內地的産品數額激增,預計“安排”創造的貿易效應和投資促進效應將會在2006年進一步增強,並通過産業關聯對香港經濟産生更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明年“精彩香港旅遊年”將陸續推出濕地公園、亞洲國際博覽館等新的旅遊項目,更多內地遊客將掀起赴港旅遊的熱潮。有專家預計,2006年全年訪港人數將再創新高,達2714萬人次,香港零售、酒店業將因此增添發展動力。

  不久前香港中華總商會對香港營商業者的一份調查顯示,22.6%受訪公司預期2006年香港整體營商情況會是“佳”或“極佳”。

  雖然香港經濟明年總體看好,但也有一些不確定性。香港經濟雖已復蘇但轉型並不完全成功,新的經濟增長點及新的優勢産業尚未形成,倚重貿易的增長模式增加了香港經濟發展的脆弱性,而禽流感的發生也增添了香港經濟增長的不明朗因素。

  2006年的香港經濟,雖面臨挑戰,但值得期待。(完)

 
 
 相關鏈結
· 香港財政司司長表示將優先發展與珠三角跨境基建
· 香港已走出通縮 經濟正全面復蘇 去年增長逾8%
· 香港10月零售銷售值預計較去年同期增加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