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林紅梅)為加快長江港口結構調整和升級,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十一五”期間,我國將著重從3個方面推進長江港口的發展。
據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曹德勝介紹,將繼續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充分發揮上海外高橋港區的作用,繼續實施江蘇蘇州太倉港區建設工程,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運輸能力。
將加快建設若干個具有區域性樞紐作用的主要港口。長江幹線的上海、南通、蘇州、鎮江、南京、馬鞍山、蕪湖、安慶、九江、黃石、武漢、岳陽、荊州、宜昌、重慶、瀘州等主要港口,要重視其建設和發展,對於其中具有區位優勢、能夠發揮區域性樞紐作用的港口,著力支持其做大做強。
此外,將拓展港口功能,實現港口結構升級。要重視利用港口優勢,發展臨港工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在港口發展中不斷拓展港口功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趨勢,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水平。
曹德勝指出,近期建設重點是,逐步完善五大港口運輸體系,主要是: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核心的集裝箱運輸體系;鐵礦石江海轉運體系;煤炭專業化運輸體系;汽車滾裝運輸體系和石油及液體化工品江海運輸體系。(完)
交通部“十一五”擬投資150億元建設長江水運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林紅梅)交通部“十一五”擬安排投資150億元,用於長江水運建設。
據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曹德勝介紹,交通部將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加大對長江航道和內河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他同時指出,長江沿線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建設需要逐步建立穩定的水運建設資金來源,多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專項用於航道、港口基礎設施和支持保障系統建設。交通部正在醞釀出臺支持地方水運發展的相關政策。
他強調説,交通部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經營長江港航設施。(完)
長江航道“十一五”將進行4段重點治理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林紅梅)交通部將與國家有關部委及沿江各省市通力合作,開啟長江“黃金水道”全面建設的新階段,“十一五”將對長江幹線以下4個航段進行重點治理。
據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曹德勝介紹,對長江南京以下段工程,將進行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計劃今年開始,利用3年的時間,全面建成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實現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全天候雙向通航和10萬噸級散貨船滿載乘潮進出長江口。同時,將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江蘇太倉港區。交通部將啟動福姜沙、通洲沙、白茆沙航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適時實施“三沙”航道治理工程。
對南京至武漢段,加快部分淺水及礙航航道的整治工程,到2010年安徽安慶以下航道水深達到6米,可通航5000至10000噸級海船。武漢以下航道水深達到4.5米,較大幅度地延長5000噸級海船的通航期。
對武漢至宜昌段,以解決航道礙航和不暢為重點,有步驟地實施10處航道控制和疏導工程,防止航道向不利方向演變,使3000噸級海船季節性通航至湖南嶽陽港。
對宜昌至水富段,加快實施瀘州至重慶、宜賓至瀘州、水富至宜賓三項航道建設工程,將三級航道延伸至雲南水富,通航千噸級船舶。(完)
長江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的通航內河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林紅梅)長江水運貨運量目前已超過了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和歐洲的萊茵河,是世界上內河運輸最繁忙、運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據交通部水運司副司長曹德勝介紹,長江沿江七省二市集聚了我國41%以上的經濟總量,水運量佔全國內河水運總量的80%,是我國內河水運最重要、運輸規模最大和最為繁忙的通航河流。
到2004年底,長江幹線規模以上港口吞吐量達到6.4億噸,是1995年的2.8倍,年均遞增12.4%;長江水系水運貨運量達12.6億噸,是1995年的1.8倍,年均遞增6.6%;貨物週轉量5053億噸公里,是1995年的2.9倍,年均遞增12.4%。長江水系完成的水運貨運量佔流域全社會運量的20%以上,貨物週轉量佔60%。
長江幹線雲南水富至長江口的水運貨運量達7.3億噸,是1995年的2.6倍,年均遞增11%;貨物週轉量3284億噸公里,是1995年的4倍,年均遞增16.5%。長江水運客運量達到2278萬人次。長江幹線完成的水運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佔流域全社會運量的14%和33%。
曹德勝介紹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説,與國外內河水運發達的通航河流美國密西西比河和歐洲萊茵河相比,長江幹線水運貨運量是密西西比河干線水運貨運量4.6億噸的1.6倍,是萊茵河干線水運貨運量3.1億噸的2.3倍;長江水系水運貨運量是密西西比河水系水運貨運量6.48億噸的1.9倍。
從分河段情況來看,密西西比河運量最大的河段是巴吞魯日至入海口段,水運量達到3.95億噸,長江幹線運量最大的河段是上海段為5.3億噸,其次為江蘇段為4.2億噸,均高於巴吞魯日至入海口段的水運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