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月24日電(記者張宗堂)截至當地時間24日晚10時(北京時間25日淩晨1時),我國第22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共收集隕石5282塊,超過此前我國對該地區考察時收集到的隕石總數,使我國南極隕石的擁有量接近一萬塊。
我國第15次、16次和19次南極考察隊,曾三次對格羅夫山地區進行考察,分別收集隕石4塊、28塊和4448塊,使我國南極隕石的擁有量僅次於日本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這次是我國對格羅夫山地區進行的第四次綜合性考察,收集隕石的數量在上次的基礎上又有所增加,並創造了新的單次考察隕石收集數的紀錄,縮小了我國南極隕石擁有量與日美之間的差距。目前,日本擁有南極隕石2萬多塊,美國也擁有1萬塊以上。
考察隊隊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介紹説,這次收集隕石的總質量達60.68千克。其中,有一塊已被確認是月球隕石,這是我國在南極獲得的第一塊月球隕石。另外,此次考察收集到一塊質量約為4.8千克的隕石,它是我國南極隕石中的“大哥大”。
據了解,我國第19次南極格羅夫山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隕石,當時考察隊隊長就是擔任此次考察隊隊長的琚宜太。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考察除收集隕石外,還同時進行冰蓋進退及古氣候研究、地質考察、內陸冰蓋測繪、星地遙感同步測量研究等考察工作。
琚宜太表示,按照工作計劃,隕石收集工作在此次格羅夫山綜合性考察中已基本結束。在今後的時間裏,將集中人力、物力開展其他各項考察工作。目前,除隕石收集工作外,其他各項工作也都在進行之中。
由於原先選定的5號營地雪坡較多,24日傍晚,格羅夫山考察隊從4號營地直接來到6號營地,考察隊計劃在此停留一週左右。(完)
這是科考隊發現的部分隕石。 新華社發
科普:為什麼南極富集隕石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月24日電(記者張宗堂)我國第22次南極考察格羅夫山隊已收集隕石5282塊。為什麼有大量隕石在南極被集中發現?是不是墜落到南極的隕石比其他地區多呢?
格羅夫山考察隊隊長琚宜太表示,在世界各地,隕石出現的可能性大致相同,不過墜落到南極的隕石更容易保存下來,並且較容易被發現和收集。
琚宜太説,墜落到南極冰蓋上的隕石常會深深鑽入冰內。南極寒冷潔凈的自然條件使當地就像一個天然冰庫。“冰庫”中的這些隕石不易風化,從而得以良好保存。因此,南極隕石的地球年齡(即隕石墜落到地球表面後被保存的時間)最長,一般可達幾十萬年,比其他大陸隕石的地球年齡高出上百倍。現已發現的某些極地隕石的地球年齡甚至長達500萬年。
當含有隕石的冰川遇到內陸山脈時,冰體因受到攔阻不斷上升,表層冰雪不斷消融,深藏冰中的隕石距離冰面越來越近,最終暴露在冰雪表面,並逐步積聚在阻擋冰川的山脈處。再加上格羅夫山地區有幾十個山峰刺破冰蓋,因此這裡成為隕石的富集區。
除了易於保存外,黑褐色的隕石在南極的淡藍色冰面上非常顯眼,易於被發現和收集。而其他大陸上的隕石與岩石較容易混淆,發現它們的難度非常大。
琚宜太説,南極冰蓋中的隕石,大部分將隨冰川移動,最終匯入茫茫大海,被人類發現的只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完)
這是收集隕石時,考察隊員用GPS儀器對隕石進行定位。 新華社發
科普:“價廉物美”的南極隕石
新華社南極中山站1月24日電(記者張宗堂)從事南極考察的世界各國都把收集隕石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隕石“價廉物美”地提供了地外天體的早期歷史資料和信息。
第22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林楊挺從3個方面介紹了隕石的科學價值。
“價廉物美”的科學樣品
要從其他星球獲取岩石樣本,需動用宇宙飛船,其耗資之巨令人驚嘆。美國阿波羅飛船登月,耗費億萬鉅資,才只從月球表面採集了300多公斤的月球岩石。如果能夠從地球表面收集來自月球或其他星球的隕石,所需費用顯然要少多了。
事實表明,南極大陸寒冷潔凈的自然條件能使隕石得以完好保存。目前科學家已經在南極發現了不少月球隕石,為研究月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信息。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過兩塊火星隕石。這對研究火星的演變歷史,解開火星生命之謎很有幫助。
記錄空間環境的“史書”
隕石就像一顆從其他星球啟程並最終在地球著陸的宇宙空間探測器。
隕石在行星際旅行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太陽風和其他宇宙射線的作用。隕石與它們接觸後,其表面就可能保留下重要的痕跡。分析化驗這些隕石,即可測定隕石暴露在宇宙射線中的時間、隕石落地後的“地球年齡”、行星際宇宙輻射和太陽風的強度等。顯然,這與耗鉅資研製空間探測器相比,更加簡便易行。
最古老的岩石
有許多隕石的結晶年齡大致為45億至46億年,接近太陽系行星形成的年齡。而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齡只有38億年左右。因此,使用隕石確定太陽系內固體物質的演化年代無疑更為準確。
據介紹,我國在南極發現的隕石除了絕大部分常見的平衡型普通球粒隕石外,還包含了火星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橄輝無球粒隕石、碳質球粒隕石等各種特殊類型,極具科研價值,為我國天體化學與比較行星學的發展、月球及其他深空探測計劃的順利實施等提供了幫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