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春聯大寫意 道出祖國新氣象
新華社濟南1月30日電 貼春聯是我國百姓過春節的重要習俗。除夕之日,家家貼上大紅的春聯,把春節裝點得喜氣洋洋。而每年春聯的小小變化,也折射出中國社會的變遷。
河北:擺脫“銅臭”味換上“高雅”裝
農民生活變殷實帶動了農村春聯內容的變遷,如今農村春聯的內容也開始追求“超凡脫俗”。河北省青縣北王莊村一些老人説,以往農村經濟條件差,農民生活苦,家家戶戶春聯基本反映的就是一個主題--發財,每到除夕日,整個村莊的春聯無不和“錢”相關。
70多歲的王貴生老人告訴記者,以前人們就盼望腰包能早一天鼓起來,春聯也就成為了人們在節慶期間宣泄這一渴望的載體,並寄託了人們歲末對來年的期盼。“戶對青山搖錢樹,門盈綠水聚寶盆”“發福吉祥生財地,堆金積玉幸福家”正是這類春聯的典型代表。
如今在農村,人們更偏愛一些洋溢著家庭對子女成才、家庭和諧和社會發展的良好祝願的春聯。
“丹桂有根獨長書香門第,金錢無種單生勤儉人家”這副春聯説出了北王莊村村民劉振峰的心裏話。他説,如今生活好了,但富裕後的農村人不應忘記勤儉的傳統,勤儉是持家之本,而眼前能讓自己上初一的兒子順利考上大學是他和妻子最大的願望。
“惠農政策好處多,家庭和睦幸福長”“政策落實家家樂,大地回春處處新”則道出了北王莊村大多數村民的心聲,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讓他們嘗到了種田的甜頭。(記者劉寶森從河北青縣報道)
遼寧:“別樣”春聯見證農村新氣象
28日一大早,遼寧省東港市菩薩廟鎮大於村的大棚種植戶于本勝就開始和兒子一起歡歡喜喜地給自家的大棚貼春聯了。一副“陽光普照灑吉祥,大棚溫暖送小康”的對聯正正噹噹地貼在大棚的門兩旁,于本勝臉上樂開了花。
與以往農民家門口常貼的“門迎四季福,家進八方財”“迎新春天賜鴻福,賀佳節日進萬金”等傳統祈福求財類的對聯不同,今年遼寧的農民更喜歡切實符合農民心意的春聯,而反映自家增收和新農村新氣象的“別樣”春聯格外受到農民的青睞。
于本勝告訴記者,趕上過年蔬菜旺銷,他家的大棚蔬菜已經供不應求了。這兩天,他家種植的大棚西紅柿已經賣到了7元/公斤,黃瓜價格也漲到了8元/公斤。如果能這樣保持下去,單是春節這幾天他就能收入近3000元。今年,他專門買了這副春聯貼在大棚門口,就是要跟自家的大棚增收挂上邊,真真正正過個好年。
而在菩薩廟鎮的年貨大集上,紅紅火火的各式春聯成為農民必買的年貨。已經連續5年在集市上賣春聯的劉大爺説,今年過年老百姓不像以往那樣專挑發財、富貴類的春聯了,而是更喜歡包含日子康樂、家庭美滿字樣的春聯,比如“發家致富生活美,安居樂業日子旺”這樣的春聯就賣得很好,已經賣出了30多副。記者在集市上轉了一大圈,發現反映致富增收的春聯在十幾個春聯攤位上都賣得很火。
63歲的菩薩廟鎮大於村的韓大爺乾脆自己親自提起毛筆來,寫下了“新年新氣新農村,闔家歡樂盡笑顏”的大紅對聯,將自己心中的喜悅與祝福一起貼在了自家的大門上,體現出一位老農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期望。(記者王志從遼寧丹東報道)
山東:春聯透出文明和諧
山東農村的春聯一洗原來的“土氣”“俗氣”,變得清新雅致起來,如“琴言清若水,詩夢暖如春”“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壽同山嶽永,福共海天長”等等,蘊藉雋永,讓人玩味不盡。
太堡莊鄉孫家莊的王老先生給鄰里鄉親寫春聯已有20多年,每年春節前都得寫三四十副春聯。據他講,以前寫傳統對聯多,像“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福壽雙全,人財兩旺”等等。而現在反映社會和諧、文明、富貴、祥和的春聯明顯多了,像“臘梅招喜鵲,盛世展宏圖”“德厚韆鞦遠,家和萬事興”“和睦春長在,勤勞福有餘”等對聯特別受村民喜愛。(記者王海鷹從山東昌邑報道)
甘肅:“手工”春聯日漸式微
今年過年,記者回到家鄉--位於甘肅中部、黃河之濱的景泰縣五佛鄉發現,家鄉的春聯有了大“變臉”:手工裁製、毛筆書寫的春聯越來越少,而機器印刷、製作精美的春聯逐漸成為當地村民的首選。
臘月二十九中午,陽光普照,正是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時候。記者在村裏轉了一圈,發現字體工整、色彩鮮亮的“印刷品”春聯佔了一大半,而用毛筆、墨汁書寫的“手工”春聯已經成為少數派。
鄉鎮市場上一家百貨店的老闆常義告訴記者:“現在的農民手裏有錢了,也忙了,過年辦年貨都圖個方便,印刷的春聯雖然一副兩元錢,但顯得大氣、漂亮又方便。一張紅紙四毛錢,能裁出三四副對聯,但做成春聯費時費力,現在的農民已經不計較這樣的細賬了。”(記者趙仁偉從甘肅景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