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資源小省向經濟大省跨越、從基本溫飽向總體小康邁進的進程中,“科教興省”始終是浙江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據科技部最新統計監測表明,浙江省科技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七位,比1996年上升3位;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六位;科技進步環境指數49.23%,科技活動投入指數43.55%,上升幅度雙雙位居全國第一。在不久前舉行的全國科技大會上,浙江有14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五位。
中央提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以來,浙江積極行動、認真貫徹。浙江省“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設科技強省的核心內容,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又部署了加快自主創新的指導原則和重點工作,初步形成了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氛圍和合力。下一步,浙江以貫徹落實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精神為契機,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任務。今年,由省委書記習近平主持,省委政研室牽頭,省委辦公廳、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等部門參加,將深入開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課題調研。
近年來,浙江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著力進行了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一是不拘形式向國內外積極“引智納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自2003年起,浙江實施了“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的重要舉措,集聚國內外優質科技資源,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目前,浙江省各地與中科院、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諾基亞、三星、阿爾卡特、西門子等眾多國內外大院名校、大企業合作,建立分支研究機構或共建重點實驗室、科技園、研究院、博士後流動站等,總數近300家。通過這些創新載體集聚科技人才6500多人,超過了浙江50年來創辦的40家省屬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的總數。制度化、股份制的長效合作機制,大大提升了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水平。
二是以市場機制配置科技資源,網上技術交易市場“永不落幕”。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從2002年正式投入運行以來,已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技術市場供求雙方對接的新型平臺。“浙江的錢全國用,全國的智力浙江用”,通過這個平臺,採用信息化、網絡化、市場化的交易手段,為技術流動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快速有效的通道。已吸引全國4.7萬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仲介機構加盟,8萬多家企業建立交易網點,在這裡“拋出”的技術難題招標項目累計有3.5萬多項,合同金額93.2億元。在網上技術市場,由企業出課題、出經費,吸引國內各地高校、科研院所承接課題,上萬名科技人員和專家針對企業需求開展研究,推動浙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三是企業正成為技術創新主力軍,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緊密結合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框架。在浙江,企業科技投入、企業研發機構、企業科技人員、企業承擔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企業申請和獲得授權的專利這5項指標,均佔全社會總數的80%以上。浙江的民營經濟也將目光投向科技創新,浙江民營科技企業的數量和産出規模均居全國前列,浙江省著力推進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生産力促進中心的建設。目前,全省已創建55家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其中紹興紡織業、寧波生産力促進中心、永康五金、湖州淡水魚、嵊州長毛兔等5家被列為國家級生産力促進中心,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讓、新技術推廣、信息諮詢等全方位服務。
“十一五”開局,浙江提出要用15年的時間,在科技綜合實力、區域創新能力、公眾科學素養等方面居於全國前列;讓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決定性作用,高新技術産業成為主導産業,傳統産業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同時浙江要成為區域性國際化科技中心、技術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國內外重要的高新技術産業基地。(江南)